2006年初級會計考試《經濟法基礎》練習第2章2

答案:
⑴李四是國家公務員,王五是警察,不得與他人合夥辦合夥企業。
⑵合夥協定應採用書面形式,並由全體合伙人簽名、蓋章後才生效。
⑶《合夥企業法》規定,對於合伙人的個人債務,其債權人不得代位行使該合伙人在合夥企業中的權利;合夥企業中某一合伙人的債權人,不得以該債權抵銷其對合夥企業的債務。因此,李三的提議不合法。李三因進貨發生車禍給黎某造成的損害屬於合夥企業債務,合夥企業應對黎某負責,不能推諉。
⑷王五擅自退夥不合法。合伙人退夥時,若合夥協定約定經營期限的,應經全體合伙人同意或符合其他條件;若合夥協定未約定經營期限的,應提前30日通知其他合伙人,並不能給合夥企業事務執行造成不利影響。
⑸王五拿走出資物品的行為也不合法。在合夥企業存續期間,除非有合伙人退夥等法定事由,保伙人不得請求分割合夥企業的財產,也不得私自轉移或處分合夥企業財產。
⑹王五對黎某負有清償義務。即使王五退夥,他也應該對其退夥前已發生的合夥企業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解析:
3、甲、乙、丙、丁擬設立一合夥企業,其書面合夥協定中有以下內容:(1)甲以勞務出資;乙、丙以現金出資;丁以房產使用權出資。(2)合夥企業的事務由甲全權負責,乙、丙、丁不得過問企業事務,也不承擔企業虧損的民事責任。要求:簡述上述合夥協定的違法之處並說明理由。 

答案:
(1)合夥協定中合伙人丁以房產使用權出資違反了法規。根據《合夥企業法》的規定,合伙人對於自己用於繳納出資的財產或者財產權,應當擁有合法的處分權,合伙人不得將自己無權處分的財產或者財產用於繳納出資。此外,合夥企業在存續期間,合伙人的出資和所有以合夥企業名義取得的收益均為合夥企業的財產。本題中,丁以房產使用權出資,其房產產權不屬於合夥企業,不符合出資條件。
(2)合夥協定中關於乙、丙、丁不得過問企業事務的規定違反了法律規定。根據《合夥企業法》的規定,不參加執行事務的合夥:①有權監督執行事務的合伙人,檢查其執行合夥企業事務的情況;②有權查閱合夥企業的賬簿和其他有關檔案;③有提出異議權和撤銷委託執行事務權。本題中,合夥協定約定合夥企業的事務由甲全權負責,乙、丙、丁不得過問企業事務違反了《合夥企業法》的規定。
(3)合夥協定中乙、丙、丁不承擔企業虧損的民事責任的違反了法律的規定。根據《合夥企業法》的規定,各合伙人均應依法承擔無限責任,不允許有承擔有限責任的合伙人;合夥協定不得約定將全部利潤分配給部分合伙人或者由部分合伙人承擔全部責任。
解析:

五、綜合題
1、2005年1月,甲出資5萬元設立a個人獨資企業(本題下稱“a企業”)。甲聘請經理人乙管理企業事務,同時規定,凡乙對外簽訂標的額超過1萬元以上的契約,須經甲同意。3月,乙未經甲同意,以a企業名義向善意第三人丙購入價值2萬元的貨物。2005年7月初,a企業虧損,不能支付到期的b企業的債務,甲決定解散該企業,並請求人民法院指定清算人。7月15日,人民法院指定丁作為清算人對a企業進行清算。經查,a企業和甲的資產及債權債務情況如下:(1)a企業欠繳稅款2 000元,欠乙工資5 000元、社會保險費用5 000元,欠b企業10萬元;(2)a企業的銀行存款1萬元,實物折價8萬元;(3)甲在c合夥企業出資6萬元,占50%的出資額,c合夥企業每年可向合伙人分配利潤;(4)甲個人其他可執行的財產價值2萬元。要求:(1)乙於3月份以a企業名義向b企業購買價值2萬元貨物的行為是否有效?並說明理由。(2)試述a企業的財產清償順序。(3)如何滿足b企業的債權請求? 

答案:
(1)乙於3月份以a企業名義向b企業購買價值2萬元貨物的行為有效。根據我國《個人獨資企業法》的規定,投資人對被聘用的人員職許可權制,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儘管乙向丙購買貨物的行為超越了職權,但丙為善意第三人,因此,該購買行為有效。
(2)根據《個人獨資企業法》的規定,a企業的財產清償順序為:①所欠職工工資和社會保險費用;②所欠稅款;③其他債務。個人獨資企業財產不足以清償債務的,投資人應該以個人其他財產予以清償。
(3)首先,用a企業的銀行存款和實物折價共9萬元清償所欠乙的工資、社會保險費用、稅款後,剩餘78 000元用於清償所欠b企業的債務;其次,a企業所剩餘財產全部用於清償後,仍欠b企業22 000元,可用甲個人財產清償;第三,在用甲個人財產清償時,可用甲個人其他可執行的財產2萬元清償,不足部分,可用甲從c企業分取的收益予以清償或由丁依法請求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甲在c合夥企業中的財產份額用於清償(另一種清償順序:可用甲從c合夥企業分取的收益予以清償或由丁依法請求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甲在c企業中的財產份額用於清償,如有不足部分,可用甲個人其他可執行的財產2萬元清償)。
解析:
2、a、b、c、d四人協定設立合夥企業,並簽訂了合夥協定。合夥協定約定:a、b、c每人以現金15萬元或相當於15萬元價值的實物出資,d以勞務作價15萬元出資;a、d執行合夥企業事務,對外代表合夥企業,但a、d簽訂10萬元以上買賣契約時應經其他合伙人同意。合夥協定沒有約定利潤分配及風險分擔比例。合夥企業成立後,a擅自以合夥企業的名義與星華公司簽訂了買賣契約。由於合夥企業未依契約約定交貨,星華公司向合夥企業提出賠償要求,同時得知該契約的簽訂未經其他合伙人同意。合夥企業以契約不成立為拒絕了星華公司的賠償要求。 c在與李某交往中發生了債務,李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勝訴後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c在合夥企業中的財產份額。人民法院在執行時,a、b、d均表示放棄優先受讓權,於是法院便將c在合夥企業中的財產份額執行給了李某,c提出退出合夥企業。在此之前由於a、d經營管理不善,已給合夥企業造成巨額債務。之後,由於債權人提起訴訟,人民法院在審理中發現,合夥企業財產只有45萬元,而債務達90萬元。要求:根據上述事實及有關法律,回答下列問題: ⑴a、b、c、d的出資方式是否符合合夥企業法的規定?為什麼? ⑵合夥企業是否可以拒絕華星公司的賠償要求?為什麼? ⑶人民法院強制執行c在合夥企業中的財產份額後,c是否應退夥?李某是否為新的合伙人?為什麼? ⑷對於債權人提起訴訟,合夥企業及合伙人應怎樣清償? ⑸c是否還應承擔合夥企業以前的債務?為什麼? ⑹李某是否應承擔合夥企業以前的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