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稅務師稅務代理實務簡答題二

14、簡述代理居民納稅人個人所得稅納稅申報操作要點。

①核查有關工薪所得、勞務報酬所得和利息、股息、紅利所得結算賬戶,審核支付單位工薪支付明細表,獎金和補貼性收入發放明細表,勞務報酬支付明細表,福利性現金或實物支出,集資債券利息、股息、紅利支出,確定應稅項目和計稅收入。

②根據稅法和地方稅務機關有關稅前扣除項目的具體規定,確定免於徵稅的所得,計算應稅所得。

③核查外籍個人來源於中國境內由境外公司支付的收入,來源於中國境外由境內、境外公司支付的所得,根據有無住所或實際居住時間,以及在中國境內企業任職的實際情況,確認納稅義務。

④核查稅款負擔方式和適用的稅率,計算應納稅額。並於每月7日前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代扣代繳所得稅申報手續。

15、某個人獨資企業2004年發生下列費用:

(1)企業部門經理、銷售人員工資。

(2)投資人居住房與辦公房公用的電費、通訊費等難以劃分的支出。

(3)投資人購買的汽車,既用於公司業務又供全家人使用。

(4)該企業發生的廣告和業務宣傳費。

(5)投資者的個人工資。

簡述上述費用在繳納個人所得稅時的稅法規定。

答案:(1)按當地稅務部門核定的計稅工資。

(2)不允許扣除。

(3)由當地稅務部門根據生產經營類型、規模等具體情況核定準予在稅前扣除折舊費用的數額或比例。

(4)不得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2%的部分據實扣除,超出部分可無限期在以後年度結轉。

(5)不得在稅前直接扣除。投資者的費用扣除標準,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地方稅務局參照《個人所得稅》“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的費用扣除標準確定。

16、簡述外商投資企業所得稅關於特許權使用費、國庫券收益、非正常損失、應付未付款的徵稅規定。
①特許權使用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細則第十一條規定,納稅人應納稅所得額的確定以權責發生制為原則。因此,國內支付單位與外國企業簽訂借貸、技術轉讓、財產租賃等契約或協定,按契約或協定規定支付的利息、租金、特許權使用費等款項,凡已計入本期國內支付單位的成本、費用的,無論是否實際支付上述款項,均認同為已支付,並應按照稅法的規定代扣代繳外國企業預提所得稅。

外國公司、企業在我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而取得來源於我國境內的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或者雖然設立機構、場所,但上述收入與機構、場所沒有實際聯繫的,在徵收企業所得稅時,允許扣除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規定繳納的營業稅稅款。從2000年1月1日起,預提所得稅稅率為10%。

②國庫券收益,根據1992年月18日國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庫券條例》第十二條規定,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加企業購買國庫券所取得的國庫券利息收入免予徵收企業所得稅。

③非正常損失,未經主管稅務機關批准,不得在稅前扣除。

④企業的應付未付款,凡債權人逾期兩年未要求償還的,應計入企業當年度收益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

參考《稅法二》相關內容。

17、簡述註冊稅務師對上一年度錯誤會計賬目的調賬方法。

(1)對上一年度錯賬且對上年度稅收發生影響的,分以下兩種情況:

①如果在上一年度決算報表編制前發現的,可直接調整上年度賬項,這樣可以套用補充登記法等方法加以調整,對於影響利潤的錯賬須一併調整“本年利潤”科目核算的內容。

②如果在上一年度決算報表編制之後發現的,一般不能套用補充登記法等方法,而按正常的會計核算對有關賬戶進行一一調整。這時需區別不同情況,按簡便實用的原則進行調整:一是對於不影響上年利潤的項目,可以直接進行調整;二是對於影響上年利潤的項目,由於企業在會計年度內已結賬,所有的損益賬戶在當期都結轉至“本年利潤”賬戶,凡涉及調整會計利潤的,不能用正常的核算程式對“本年利潤”進行調整,而應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進行調整。
(2)對上一年度錯賬且不影響上一年度的稅收,但與本年度核算和稅收有關的,可以根據上一年度賬項的錯漏金額影響本年度稅項情況,相應調整本年度有關賬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