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建造師市政模擬題案例(一)

【案例1】 
背景材料 
本工程是54m+128m+54m預應力混凝土系桿拱連續梁高架橋工程,上部結構主縱梁為箱形斷面的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採用預埋金屬波紋管成孔。系桿拱採用圓端形鋼管混凝土拱結構,吊索採用預應力高強度鋼絲。系桿拱設於中跨,通過吊索與主縱梁組成整體受力結構,鋼拱每側設14根吊桿。下部結構為直徑1m的鑽孔灌注樁,最大深度66m;承台最大17m×7.5m×2.5m;墩身為矩形抹圓雙立柱加帽梁,最高立柱14.5m。 
本工程地段地下有捷運線和各類地下管線、地面有城市交通主幹道、地上有立交橋等。施工場地狹窄。施工地段土層主要為粉質粘土層。 
本工程實施時的基本情況如下: 
1.施工組織結構為:項目經理;項目副經理、總工程師;物質設備科、質檢科、計畫科、安全科、綜合辦公室、財務科;測量隊、試驗室、橋樑施工隊、綜合施工隊; 
2.鑽孔灌注樁施工方法,工藝流程為:場地平整→樁位放樣→鑽機就位→鑽機成孔→提鑽→下鋼筋籠→下導管→二次清孔→水下混凝土澆築→沉渣測量→道渣填孔→機具清理 
3.承台施工的工藝流程為:挖掘機放坡開挖、不能開挖地段要用鋼板樁進行支護→人工挖孔30cm至設計標高→樁身檢測→綁紮樁身與承台接縫鋼筋,澆築樁與承台接縫混凝土→綁紮承台鋼筋→安裝模板→商品混凝土運至現場、製作試件→澆築混凝土; 
4.本年4月10日~15日進行的主縱梁預應力張拉施工,採用ovm錨具+ycw型千斤頂進行張拉,採取的技術方法和措施如下: 
(1)張拉採用雙控:以伸長量為主、預應力作為校核; 
(2)張拉機具由經主管部門授權的法定計量技術機構進行了校核; 
(3)張拉時,a-2號千斤頂出現了問題,施工人員只好從另一套張拉設備中,拆下對應的b-2號千斤頂臨時頂替使用; 
(4)張拉時,只要達到控制的應力,即可錨固; 
(5)3號壓力表指針不歸零,又沒有備用壓力表,只好從市場購回一台有出廠合格證的壓力表安上使用; 
(6)張拉時,第3束12股(每股30根)鋼絞線中,有一股鋼絞線斷了4根,因工期緊,未作處理就錨固灌漿了; 
(7)張拉時,實際伸長值與理論伸長值的差值控制在5%以內; 
(8)千斤頂是上一年12月15日校驗合格後入庫封存;  來源:
(9)原定6套張拉設備,分兩組同時進行兩端張拉。為搶工期,臨時有設備庫調出兩台ydc型千斤頂組成一張拉設備備用。 
問題: 
1.本工程是否具備流水作業條件,如何安排施工節點段? 
2.本工程施工組織結構是否全面? 
3.鑽孔灌注樁的工藝流程是否全面? 
4.根據鑽孔灌注樁的工藝流程,簡述鑽孔灌注樁施工方法。 
5.承台施工的工藝流程是否全面? 
6.結合本工程的特點,主縱梁現澆混凝土支架可以採用有哪些形式? 
7.結合本工程的特點,主縱梁施工時應採取哪些安全防護措施? 
8.結合本工程的特點,簡述主縱梁施工要點。 
9.結合本工程的特點,簡述主縱梁預應力張拉流程。 
10.請對主縱梁預應力張拉施工中所實施的方法和採取的措施進行評估。 

【答案1】 
1.本工程地段地下有捷運線和各類地下管線、地面有城市交通主幹道、地上有立交橋等,施工場地狹窄,施工場地被分割成若干塊,因此不具備流水作業條件。施工節點段可根據橋的主要工程設定:鑽孔灌注樁段、承台及其輔助工程段、立柱及蓋梁段、主縱梁現澆混凝土支架架設段、主縱梁混凝土澆築及預應力張拉段、鋼管拱肋的製作段、吊桿安裝段、主縱梁鷹臂拆除段、小橫、縱梁及橋面板施工段等。 
2.不全面,還缺:施工技術科、鑽孔樁隊等。 
3.不全面,還缺:樁位放樣→埋設護筒、鑽機成孔→清孔、孔徑和孔深測量、道渣填孔→樁頂測量。 
4.根據施工工藝,不難得出施工方法為:正(反)循環泥漿護壁成孔、二次循環清孔、導管澆築水下混凝土成樁。 
5.不全面,還缺:測設基坑平面位置、地面標高→挖掘機放坡開挖、樁身檢測→澆築10cm素混凝土墊層、澆築混凝土→承台與墩台身接縫處理等項。 
6.主縱梁現澆混凝土支架形式有:邊跨滿堂鋼管支架,按軸縱向布置;中跨採用墩梁式支架 
7.主縱梁橫跨交通主幹線和高架橋,施工時對來往車輛、行人應確保絕對安全措施: 
(1)架下緣吊掛兩層密目安全網; 
(2)在梁支架底槽鋼上搭設小鋼管,上鋪七合板,用鐵絲固定在鋼管上; 
(3)在梁支架上設立圍欄,其上綁紮安全網; 
(4)兩組梁間搭設行走通道,通道也由七合板鋪成; 
(5)專人負責定期檢查安全網和七合板,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8.主縱梁施工要點: 來源:
(1)模板支撐系統。根據本工程特點,模板支撐系統施工可採用懸吊法。模板支撐系統安裝完畢後,縱向鋪工字鋼,上鋪帶肋九合板作底板; 
(2)設定預拱度。為保證梁體線型,底模設定了正確合理的預拱度(支架梁的彈性變形、墩柱接縫之間的非彈性變形、底模非彈性壓縮、臨時支墩的沉降等); 
(3)主縱梁預應力混凝土施工。搭設支架梁→懸吊模板→綁紮鋼筋及預應力管道→分段澆築混凝土→穿預應力索、張拉→壓漿、封模 
9.主縱梁預應力張拉工藝流程為: 
準備工作→張拉設備安裝→錨具、孔道、千斤頂三心一線→記錄夾片外露量→張拉0.1σk→劃伸長量基點→核對夾片回縮量→張拉0.1σk→核對伸長量→持荷5min→錨固→回油、工具錨鬆脫、依次卸下工具錨、千斤頂→孔道壓漿→封錨。 
10.評估結果如下: 
(1)正確。符合規範要求; 
(2)不正確。主縱梁預應力張拉採用雙控:以預應力為主、伸長量作為校核。故張拉至0.1σk時的伸長量以兩次張拉時的伸長量根據實際測量彈性模量反算後為準; 
(3)不正確。拆下來的b-2號千斤頂沒有和已壞的a-2號千斤頂組的其他機具進行配套校驗,不符合規範要求。規範要求:張拉機具應配套校驗、配套使用; 
(4)不正確。未進行伸長量校核。 
(5)不正確。新購壓力表,即使是合格品,也要進行校驗,取得合格證方可時使用;新購壓力表還必須和其他張拉設備配套校驗,然後在本套內使用; 
(6)不正確。斷絲數所占百分比:5*100/(12*30)=1.11%,已超過規定的1%斷絲數,不能進行錨固; 
(7)正確。實際伸長值與理論伸長值的差值控制在6%以內即可。 來源:
(8)該千斤頂可以使用,因為未超過6個月的重新校驗期; 
(9)備用張拉設備不能使用,因為ydc千斤頂配xm錨具,無法與ovm錨具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