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觀政策規劃複習的主要內容及習題(4)

3.增長數量與質量的統一 
經濟成長速度高並不一定意味著經濟成長質量就高;巨觀經濟效益是指一定時間內,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活動的總體行為產生的綜合經濟效益,是反映國民經濟全局、社會再生產全過程的經濟效益,是近期經濟效益和長遠經濟效益相結合的經濟效益,是與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相統一的經濟效益。 
因此,我們所追求的增長是數量與質量的統一,其標誌是: 
(1)穩定的經濟成長; 
(2)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可持續的經濟成長; 
(3)建立在要素生產率改善與提高基礎上的經濟成長。 
例題7:增長是數量與質量的統一,關於其標誌的最全面的敘述是( )。 
a.穩定的經濟成長 
b.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可持續的經濟成長 
c.建立在要素生產率改善與提高基礎上的經濟成長 
d.穩定的經濟成長,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可持續的經濟成長,建立在要素生產率改善與提高基礎上的經濟成長 
答案:d。 
4.經濟成長與經濟發展 
經濟成長與經濟發展是兩個既有區別又有聯繫的概念。經濟成長主要是反映經濟總量的變化及與此相關的要素生產率情況。而經濟發展則具有更廣泛的含義,除包括經濟成長的內容外,還包括經濟結構的轉換、國民經濟整體素質的提高以及經濟對社會進步、環境生態的影響等。經濟發展是經濟總量和經濟結構共同變動的結果,有時以經濟總量增長為主,有時以經濟結構的變動為主。把可持續性作為經濟成長質量的重要標誌,實際上已具有了經濟發展的內涵。經濟成長是經濟發展的基礎,經濟發展是經濟成長的結果。但有時經濟成長並不等同於經濟發展,如片面追求經濟成長速度而導致經濟結構的扭曲或出現貧富懸殊、資源破壞、環境惡化等結果,就會出現有增長而無發展的情況。 
(二)經濟成長的源泉 
經濟成長是生產要素積累和資源利用的改進或要素生產率增加的結果。各種增長源泉對經濟成長的貢獻度,可以用生產函式來計算。生產要素投入的增加,可以使經濟總量擴張;在生產要素數量一定的條件下,提高要素生產率既可以促進經濟總量增長,又可以提高經濟成長的質量。 
1.土地(或自然資源),勞動力,資本是基本的生產要素 
(1)土地是經濟成長的基礎條件。 
(2)勞動力是經濟成長最基本的要素。 
(3)資本是經濟成長的重要因素。 
2.提高要素生產率是最根本的持續增長源泉 
提高要素生產率是提高經濟成長質量的主要內容,在土地(或自然資源)、勞動力、資本要素數量既定的條件下,是增加經濟總量的主要途徑。 
(1)提高投入產出效率。 
(2)生產要素的效率是影響經濟成長質量的關鍵。 
(3)提高生產要素的組合質量。 
(4)提高生產要素再配置效率。 
二、國民經濟適度快速發展 
(一)我國經濟較快增長的可能性 
從一些長期起作用的基本因素看,今後較長時期我國經濟仍然具有繼續保持較快增長的條件和潛力。 
1.良好的政治、社會前提 
2.潛力巨大的國內市場 
3.高水平的儲蓄率 
4.結構調整為經濟成長提供廣闊空間 
經濟結構不合理,既是當前制約我國經濟成長的突出矛盾,又表明通過結構調整將有力地推動經濟成長。這種調整包括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布局、產業結構調整、地區結構調整、城鄉結構調整。 
(二)我國經濟較快增長的必要性 
發展是硬道理。較快發展經濟的必要性,可概括為: 
1.只有較快發展經濟,才能較快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較快發展經濟,有利於解決前進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 
3.較快發展經濟,有利於推進現代化建設 
4.較快發展經濟,有利於增強綜合國力,提高國家和民族在國際上的地位 
(三)經濟適度快速增長 
速度是重要的,但只有適度的快速增長才能持續、健康發展。在具體把握上,需要貫徹以下幾條原則:1.必須是需要與可能的結合 
2.必須是速度與效益的統一 
3.能夠兼顧目前利益與長遠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