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師企業職工傷亡事故經濟損失統計標準

企業職工傷亡事故經濟損失統計標準

本標準規定了企業職工傷亡事故經濟損失的統計範圍、計算方法和評價指標。

1 基本定義

1.1 傷亡事故經濟損失

指企業職工在勞動生產過程中發生傷亡事故所引起的一切經濟損失,包括直接經濟損失和間接經濟損失。

1.2 直接經濟損失

指因事故造成人身傷亡及善後處理支出的費用和毀壞財產的價值。

1.3 間接經濟損失

指因事故導致產值減少、資源破壞和受事故影響而造成其它損失的價值。

2 直接經濟損失的統計範圍

2.1 人身傷亡後所支出的費用

2.1.1 醫療費用(含護理費用)

2.1.2 喪葬及撫恤費用

2.1.3 補助及救濟費用

2.1.4 歇工工資

2.2 善後處理費用

2.2.1 處理事故的事務性費用

2.2.2 現場搶救費用

2.2.3 清理現場費用

2.2.4 事故罰款和賠償費用

2.3 財產損失價值

2.3.1 固定資產損失價值

2.3.2 流動資產損失價值

  3 間接經濟損失的統計範圍

3.1 停產、減產損失價值

3.2 工作損失價值

3.3 資源損失價值

3.4 處理環境污染的費用

3.5 補充新職工的培訓費用(見附錄)

3.6 其它損失費用

4 計算方法

4.1 經濟損失計算公式

e=ed+ei (1)式中: e——經濟損失,萬元;

ed——直接經濟損失,萬元;

ei——間接經濟損失,萬元。

4.2 工作損失價值計算公式

m

vwdl·———— (2)

s·d式中:vw——工作損失價值,萬元;

dl——一起事故的總損失工作日轍數,死亡一名職工按6000個工作日計算,受傷職工視傷害情況按gb6441—86《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準》的附表確定,日;

m——企業上年稅利(稅金加利潤),萬元;

s——企業上年平均職工人數;

d——企業上年法定工作日數,日。

4.3 固定資產損失價值按下列情況計算:

4.3.1 報廢的固定資產,以固定資產淨值減去殘值計算;

4.3.2 損壞的固定資產,以修復費用計算。

4.4 流動資產損失價值按下列情況計算:

4.4.1 原材料、燃料、鋪助材料等均按帳面值減去殘值計算;

4.4.2 成品、半成品、在制品等均以企業實際成本減去殘值計算。

4.5 事故已處理結案而未能結算的醫療費、歇工工資等,採用測算方法計算(見附錄)。

4.6 對分期支付的撫恤、補助等費用,按審定支出的費用,從開始支付日期累計到停發日期(見附錄)。

4.7 停產、減產損失,按事故發生之日起到恢復正常生產水平時止,計算其損失的價值。

5 經濟損失的評價指標和程度分級

5.1 經濟損失評價指標

5.1.1 千人經濟損失率

計算公式:

e

rs=———×1000‰ (3)

s式中: rs——千人經濟損失率;

e——全年內經濟損失,萬元;

s——企業職工平均人數,人。

5.1.2 百萬元產值經濟損失率計算公式:

e

rv=———×100%

v式中: rv——百萬元產值經濟損失率;

e——全年內經濟損失,萬元;

v——企業總產值,萬元。

5.2 經濟損失程度分級

5.2.1 一般損失事故

經濟損失小於1萬元的事故。

5.2.2 較大損失事故

經濟損失大於1萬元(含1萬元)但小於10萬元的事故。

5.2.3 重大損失事故

經濟損失大於10萬元(含10萬元)但小於100萬元的事故。

5.2.4 特大損失事故

經濟損失大於100萬元(含100萬元)的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