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案例分析試題庫三十一:事故報告的要求以及瞞報事故產生的危害

  目前,各工礦企業普遍實行生產責任制,安全生產的好壞是其中一項考核指標。個別企業或車間、班組為了各自的集體榮譽和工資獎金不受影響,出了工傷事故,死亡的能瞞就瞞,重傷報成輕傷,輕傷變無傷。為防止受害職工上告,一般採取私了的做法,出勤工時、醫療費、工資、獎金等照發或變通處理。請分析有關事故報告的要求以及瞞報事故產生的危害。
答題思路: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企業發生事故必須按規定逐級上報。車間或班組發生了工傷事故,應立即報告本企業負責人;如果是死亡或重傷事故,企業負責人應在24小時內向企業主管部門、當地安全管理部門、公安部門、工會等報告;發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重大傷亡事故或雖傷亡人數不多,但經濟損失大、社會影響廣的事故,必須在事故發生後24小時內報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事故瞞報,不僅違法,而且損害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首先,國家安全生產管理部門得不到準確的傷亡統計數據,直接影響中央和各級黨委對全國安全生產形勢的認識以及有關決策的制定。近幾年,我國的傷亡統計,每年重傷人數都少於死亡人數,這是很不正常的。其次,企業為了瞞報事故,很難認真調查事故原因,無法吸取教訓,防範措施不到位,事故隱患不能及時排除,往往導致事故的重複發生。第三,私了只能滿足受害職工眼前利益。過後出現工傷職工舊傷復發,或企業經濟效益不好或下崗等情況,職工和企業發生糾紛時,由於沒有事故記載,沒有傷殘鑑定等,利益受到損害的是受傷職工本人。
國家在規定工傷事故必須逐級上報的同時,對瞞報、謊報、遲報等也作出了處罰規定,除給予當事人處分外,構成犯罪的,將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