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與高職報考為何“冰火兩重天”

  本周六,中職藝術類專業提前招生現場諮詢活動將舉行。以往中聯考藝術類專業都是明星專業,然而近年來中職藝術類專業報考人數卻逐年退潮,而藝術類聯考的人數卻不降反升,今年更是創下近幾年報考人數之最。同樣是藝術類,為何中職與高職報考出現“冰火兩重天”的現象?讀中職藝術專業究竟該著眼於就業還是考大學?上海及周邊地區目前對藝術類專業畢業生需求量到底有多少?帶著這些疑問,晨報特地走訪了滬上幾大知名藝術院校,為家長、考生作詳細解讀。

[市場分析]

藝術類市場,還缺人嗎?

上海市勞動保障局職業介紹中心提供的一份資料顯示,2005年本市藝術設計類職位招聘崗位數為3018個,求職應聘人次卻僅有1345人次;2006年招聘崗位數上升為3762,求職應聘人次卻僅有1516人次。另據了解,上海未來10年大約需要創意設計人才12萬人。目前,各院校每年只能提供2500人左右。藝術設計類職位人才存在一定的需求缺口。

“其實學藝術專業的學生很多,但是他們達不到企業要求,所以才產生藝術設計類職業的人才缺口。”上海市青少年藝術進修學校副校長王衛表示,目前藝術類畢業生主要從事裝潢設計、動漫設計、動漫製作等工作,隨著各大影視公司、廣告公司的興起,上海世博會即將召開,這會讓市場對藝術類畢業生,特別是具有一定經驗和實際操作能力的人才需求量居高不下。

[現狀剖析]

藝術類中職現狀:存在三大教育硬傷

既然藝術設計人才如此之缺,為何中職藝術類報考人數卻逐年下降?業內人士分析,其根本在於藝術類中職教育自身存在著幾大硬傷。

第一大硬傷:教材與市場脫節

據了解,目前藝術類中職所使用的教材大多是四五年前的老版本。隨著經濟發展,新的設計風格、材料、製作方法等不斷湧現,而學生局限於學習沒有及時更新的教材,走出校門後所學、所用、所掌握的技能自然難以與市場接軌。

第二大硬傷:師資重理論輕實踐

各大中職校的教師雖然經過專業培訓,具備專業的資質,理論功底紮實;但一些教師容易局限在理論層面,不清楚目前企業需要什麼人才。這樣教育出來的學生必然與社會上各大廣告公司、設計公司、動漫公司等對人才的要求掛不上號。

第三大硬傷:校企聯繫少

雖然現在有部分中職已經開始與校外對口企業合作,根據企業目標對學生進行訂單式培養,但一些中職校由於資金、技術等多方面限制,校企聯繫相對偏少。而公司招聘時,往往對人才實際操作能力要求較高,需要學生有1-2年工作經驗,擁有自己的作品。這往往使得不少初出校門的畢業生望而卻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