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四六級考試不應囿於存廢

  清華大學外語系老教授孫復初在今年8月發表了名為《英語成考試工具應把四六級考試停掉》的帖子,認為“四六級考試是一桿假秤”。經調查,87.5%的人認同這種說法。(《中國青年報》9月11日)

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飽受詬病,已經是近年來不爭的事實,取消四六級考試的呼聲也是此起彼伏。如果說四六級考試跟學位掛鈎,從而導致大學生在英語和專業知識的學習上本末倒置,這是四六級考試的一個明顯弊端,那么,近年來不少學校相繼取消這一要求,無疑是矯正被異化的四六級考試的積極舉措。

但是,近九成人贊成取消四六級考試,似乎指向的不僅僅是其與學位掛鈎所引發的弊端,更在於四六級考試的工具化。也就是說,四六級考試僅僅成為一種考試,並不能檢驗出真正的學習水平以及提高英語水平。當工具被異化為目的時,呼籲取締之就成為必然。

四六級考試的沉疴固然可以隨著“一廢了之”而無影無蹤,如何提高英語學習水平的問題,並沒有隨之迎刃而解。英語固然不可以作為凌駕於一切知識之上的“超級知識”,但在現代社會,掌握一兩門外語,卻是極其有用的。

既然我們不排斥包括聯考(聯考新聞,聯考說吧)在內的形形色色的考試,為什麼英語四六級考試就要承擔比其他考試更多的道德苛責呢?事實上,最應該被批判的是考試制度的弊端本身,不能因為考試本身被異化了,就將“嬰兒和髒水一起倒掉”。這無論如何都不能稱得上是一種理性的思維方式。

所以說,修正四六級考試本身,使得其更符合學生的英語學習心理,讓其最終的成績更能夠檢驗學生真實的英語水平,要比取消考試本身更重要也更困難。姑且不論四六級考試的合理與否,這一全國統一考試的存在,是不是也映襯了高校專業知識教育和考核“隨意化和容易化”的弊端?那么,對英語學習擠占專業知識學習時間的詬病,總不能讓四六級考試“所有問題都自己扛”吧?

可量化的考試,從來都是鑑別某一方面知識和能力的重要手段,雖然其存在局部失真,但從機率上講,只要考試制度設計合理,還是可以起到相當程度的區分功能。我們討論四六級考試的重點,不應囿於存廢,而應是如何讓考試制度的設計更科學、更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