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四六級:考試產業化下誕生的“怪胎”

  林衛萍清華大學外語系老教授孫復初上月發表了名為《英語成考試工具應把四六級考試停掉》的帖子,認為“四六級考試是一桿假秤”。經調查,87.5%的人認同這種說法。(據《中國青年報》9月11日)。 
 
 
  既然絕大多數人認為“四六級考試是一桿假秤”。不少受訪者也坦言:“大學四年就圍著英語轉,畢業後才發現根本用不上,早知道就多花些時間學些真正有用的東西。”那為何不取消呢?

實際上,“英語四六級”不僅僅是一場簡單的考試,它已成了考試產業化的畸形怪胎。它是諸多既得利益者分享的“魚肉”。儘管英語四六級受詬病已久,但想取消卻不是一件輕易的事。試問:四六級英語考試的主管部門會答應嗎?四六級考試的主管部門是教育部考試中心四六級考試委員會,要放棄,恐怕很難;試問:大學會同意嗎?如果取消,一方面沒有了賺錢的載體,另一方面,拿什麼來衡量學生的英語質量,如果取消,勢必要有另一套更為科學的檢測體系,這就要花費大學更多的精力和財力。一舉兩失,誰會同意?

說到底,英語四六級,已成了考試產業化的一個龐大的產業鏈。從出版到教育,再到培訓。無論哪個地方,都可以從這個完整的利益鏈條中分享既方便又豐盛的果實。根據國家審計署去年公布的審計結果,僅四六級考試委員會違規收取的考試費就高達1.4億元。“考試產業賺足了家長們的錢。唯一受益的就是相關權力部門。”此話可謂擊中要害。相關權力部門如果取消英語四六級,是將自己從考試產業中可以隨意分享的利益硬剝離出去,這豈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天下有這樣的傻瓜嗎?

考試產業化帶來的後果是嚴重的,它造成考試作弊產業化,最終將造成考試公信力的損失。18.0%的人悲觀地認為,“中國的考試產業已經形成,取消了四六級還會有其他的英語考試出現”。到時候,是否會出現同樣的劇目,實在難說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