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習指導:2007年《中級會計實務》大綱

  第一章 總論
重點學習:① 信息質量要求、要素的確認和計量。
  第二章 存貨 重點注意:① 取消了後進先出法;
 ② 期末結存存貨計量。
特別注意:可變現淨值如何確定。可變現淨值的確定要區分存貨是可供出售的還是要繼續進行加工的材料,確定了可孌現淨值後,要將存貨的可變現淨值與存貨的賬面成本進行比較,成本高於可變現淨值時,要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第三章 固定資產
 固定資產的計量。
由於固定資產的取得的來源不同,計量也不同。新準則規定,購買固定資產的價款超過正常信用期限延期付款,實際上是一種融資行為,以後支付的款項和現值兩者之間的差額,實際是利息費用,計入當期損益。對於自建固定資產,特別注意自建過程中的單項工程的報廢或毀損、工程物資的報廢或毀損的問題。
融資租賃的固定資產應接合“長期應付款”科目學習。固定資產的後續計量沒有新內容。
固定資產的處置應注意接合債務重組和非貨幣性交易內容學習。
  第四章 無形資產
變動:① 舊準則中不可辨認的無形資產――商譽不再確認為無形資產。
注意掌握:① 注意掌握無形資產確認的條件。自創無形資產即研究與開發的無形資產在確認之前發生的開發支出,按原準則規定是予以費用化的。而按新準則規定,研究過程中發生的支出仍然予以費用化,但是進入開發階段之後,滿足資本化條件的支出,應該予以資本化,確認為無形資產。這期間的研發支出等成功後再轉入無形資產。
對於無形資產的後續計量及無形資產的攤銷
  變化:① 舊準則按一定期限平均攤銷,新準則規定看其是否可以確定使用壽命:如果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可以確定,則按使用壽命攤銷;如果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不確定,則對該項無形資產不再攤銷,而是在期末進行減值測試。如果發生減值,則計提減值準備;如果沒有發生減值,則不作處理。
 ② 無形資產處置與報廢,與原準則規定沒有區別。
  第五章 投資性房地產
注意掌握:① 投資性房地產的確認條件。房地產要區分不同情況計入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存貨或投資性房地產。例如企業有待售的房地產,要作為存貨處理;如果房地產對外出租以賺取租金,則作為投產性房地產處理。
  ② 計量問題。包括初始計量和後續計量。注意區分後續計量的兩種計量方式:成本模式計量和公允價值模式計量。並特別注意公允價值模式計量方式下,要隨公允價值的變動調整賬面價值並確認損益。不同計量方式轉換:採用成本模式計量方式下,可以將投資性房地產轉為存貨或自用房地產,也可以將存貨或自用房地產轉為投資性房地產,而且不產生損益;採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轉為自用,將產生損益並予以確認;如果自用房地產轉為投資性房地產,產生的損失予以確認,產生的收益則不予確認,而是計入當期所有者權益“資本公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