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化學學習經驗介紹(二)

對於普化學習中的概念和計算的關係,我的想法與paulingfan其實是大致相同。所以就不再羅嗦了,這裡,想做一些補充:
在我看來,卞老師的課有兩個特點:其一是在講課的同時穿插了許多化學史與化學人物們的故事;還有就是對各個公式比較詳細的推導過程。
後面一點對於概念的理解非常得重要。我們知道,任何一個定律、公式都是要首先聲明適用條件的,只有在一定的範圍內,才能成立。所以,我們要掌握的不光是那些結論,還要知道他之所以成立的前提。比如:“自由能變等於體系所能做的最大其他功。”說這句話之前,一定要加上“等溫等壓下”,否則這個結論就是錯誤的。但為什麼要有這個條件?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求助於這個命題的推導。(大家可以看一看筆記)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才能夠真正理解“等溫等壓”這個限制條件的內涵。
就我個人來說,我很喜歡數理,所以對這種證明性質的推導很感興趣,對這類資料也格外地關注。我想,即便你沒有密切關注推導過程的這種“癖好”,只是想記住結論,會用就可以,那么至少多了解一下也可以加深印象吧:)這時我的一點看法。
其實,也正是因為卞老師上課的這兩個特點,我非常喜歡現在的普化課:) 
p.s. 說到“推導”,我前幾天在圖書館看到了一篇不錯的文章,講的是“熵的計算”,不是很難,但視角很獨特,與一般普化或物化書上寫得不太一樣,挺有意思的:
王國雄“熵與混亂度”,化學通報1974 (5) 48
願意的話,去看看吧,在過刊借閱室。 
咱們課本每章後面“課外讀物”一欄中,列出了一寫閱讀文章,有的挺值得看一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