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壓力已威脅到護士心理健康

當職業壓力被職業經理人不斷提及時,護士這個特殊的群體同樣遇到了這個問題。最近,市七醫院心理科對425名護士進行了問卷調查,包括了解護士的職業倦怠水平、工作負荷等內容,結果顯示,48.7%的護士有職業緊張感,55.1%有負荷感,職業倦怠水平高於其他職業的人群。因此,有專家呼籲,要對這個特殊人群進行減壓教育。

護士也是“高危工種”

把護士形容為“白衣天使”,是美化了她們工作崇高的一面,卻鮮有人了解護士工作背後要遭受的一些事。

章秋萍,市七醫院護理部主任,雖然事隔十多年,但至今她都記得親眼目睹的那一幕:同事倒在血泊中,一張木椅的碎片散了一地。“襲擊我那個同事的是個病人,本來病情穩定,隨時可以出院,可那天不知怎么的,無端端就操起一張椅子襲擊了正在發藥的同事。那是照著頭砸下去的,連椅子都砸破了,等我們趕到時,同事已經躺在血泊中昏迷了。”談起這件事,章秋萍臉上掛著些許無奈。“每天和精神病患者打交道,被病人打一下、撞一下是難免的,可誰也想不到會這么嚴重。”她告訴記者,那個受傷的同事就因為這件事,落下了終身殘疾,除了記憶力下降外,行動也變得遲緩了。

如果說外來的武力傷害是偶然的,那么每天面對高度緊張的工作環境,那種精神和心理的折磨更讓人痛苦。一位在傳染科工作的護士就向記者透露,因為每天要照顧有傳染病的患者,她們同樣有被傳染的顧慮,時時刻刻都要保持警惕,有時防護工作稍有疏忽,足足可以擔心上十幾天,長期在這種環境下工作,不少人的情緒低落,個別甚至引發了抑鬱症。

職業壓力威脅護士心理

“現在從事護理工作的人群已和職業經理人、學校老師並稱為職業壓力最大的三個群體,工作中的不確定性、在醫院的地位以及社會對她們提出的要求等因素,都是壓力所在,這些壓力很容易讓護士產生職業倦怠,對她們的心理健康也造成一定影響。”心理專家駱宏說。

在對醫院護士職業壓力的調查中,專家按壓力大小給各個科室的護士排了個序,發現急診科護士所承受的壓力最大,其次是icu(重症監護室)以及外科的護士,很多人有了軀體化症狀,如胃不舒服、頭疼、失眠等情況,還有些人因為承受不了強壓而選擇離職。“很多軀體症狀的病根在於心理。”駱宏分析,“這些科室的護士所從事的工作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誰都料不到病人的病情會怎樣發展,需要護士們的應變能力很強,隨時根據變化採取適當的應對措施,長此以往,容易造成精神的疲勞。而且,現在很多護士都是高學歷、高素質人才,卻幹著照顧別人生活起居的工作,在醫院地位較低,很容易產生社會不公平感。此外,大部分護士都是女性,工作與家庭都必須兼顧,也在精神上給她們造成負擔。”

減壓——不是護士個人的事

壓力太大就要學會減壓。對於這個大家都知道的道理,駱宏表示,現在各大醫院基本都沒有開展系統的減壓教育,護士們的減壓更多基於自發。“要排遣壓力,得從醫院管理者以及護士個體兩方面著手。”駱宏建議,“首先是醫院管理者要有這個意識,多關注護士們的狀況,可以安排專家對護士們進行減壓教育;也要對各個科室的護士進行輪換,避免在同一個科室病房呆的時間過長;還可以成立‘同伴支持小組’,定期組織護士們在一起討論遇到的問題,互相開解,排遣壓力。在此基礎上,護士也要增加自身壓力管理意識,做好時間管理,合理安排生活中的各項事務,同時學會健康生活,進行適量的體育運動或者同伴聚會,有必要時,也應該及時向專業醫師尋求幫助,這對保持一個健康心境很重要。”

據了解,目前市七醫院已開始定期為護士上減壓課,並用組織活動、同伴支持小組等方式,來減低護士所受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