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華永道不信任風浪中飄搖貓鼠博弈無間道

會計事務所中的“日不落”帝國——普華永道正在經歷又一輪不信任風浪的侵襲。
一個業務跨越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審計公司巨頭,會計事務所中的“日不落”帝國——普華永道正在經歷又一輪不信任風浪的侵襲。
2006年5月底,在中國,普華永道的成員之一被國有控股公司外高橋(600648.sh)提請高達2億元的索賠。與此同時,普華永道的日本公司中央青山被責令停止大客戶的審計服務兩個月,這項號稱日本會計界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懲罰,可能會引起日本審計市場的新一輪洗牌。

普華永道問題出在哪裡?
在外高橋的故事裡,普華永道在華事務所被指責為沒有通過嚴謹規範的審計程式及時發現公司高管里的內鬼。
“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在2003年度和2004年度審計過程中,未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未實施有效的審計程式,即出具了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從而使公司蒙受了巨額經濟損失……”從已有的公開信息中可以看到,上市公司指的是:外高橋前高管,與國海證券的人合謀,挪用了上市公司在該證券營業部的保證金高達2億元。而這起高管涉嫌犯案,普華永道沒有在其審計中發現或披露。
對上市公司如此破紀錄地向審計公司巨額索賠,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資深審計師認為,上市公司實際上把審計師當作防家鼠的貓了,“花了錢雇來的貓沒能及時捉住老鼠,主人自然急了。”
但是,該審計師認為,會計事務所不能成為公司老鼠洞的替罪羊。儘管註冊會計師應該為其不嚴謹、不科學的審計工作承擔責任,但公司治理又何嘗不是一個大問題。
從這位專家的話中其實可以解讀出,普華永道沒發現或沒報告老鼠的存在,充其量應承擔部分責任,外高橋那2個億的資金損失,更主要的是應對公司的內部控制和治理機製做自我反思。
如果說,沒發現或沒報告公司高管串通之下的資金挪用,多少還能找些理由,在業內人士看來,在外高橋的事件上,2006年4月25日公布的重大會計差錯更正公告切切實實地讓普華永道中天顏面掃地。
在該公告中,我們發現,上海市浦東新區審計局於2005年對該公司及聯營企業在2002年度至2004年度資產負債及損益情況進行了審計,外高橋的會計問題現形。

問題主要集中在2004年
2004年,外高橋在一系列會計問題上,有明顯的粉飾利潤傾向,為此不惜多交納所得稅近250萬。其中“2004年度少計債務重組損失”715萬元,“2004年度利息資本化多計6453502元”,“2004年少計浦發股權轉讓費用”300萬元,還有收入涉嫌虛增的問題,“2004年聯營公司權益法收入多計3738070.74元”。作為“恰好”在2003-2004年度擔任外高橋審計工作的普華永道中天事務所,對上市公司出現如此多的重大差錯,竟無一在年度財務報告的審計中及時發現或報告,恐怕是難辭其咎的。
事實上,回顧一年前,普華永道中天已經被財政部責令整改,如今對比,普華永道中天整改的效果似乎並不理想。
在會計事務所如礦難一樣,事故頻仍的時代,人們對其中也無法倖免的四大國際會計事務所失望備至。但是,即使在美國市場,聲討或者監管,幾乎有些投鼠忌器了。如果再倒下一家意味著什麼呢?這個行業可能將演變成絕對的賣方市場——如果你不選擇剩下的它們,就沒有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