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簽證難辦是吸引國際學生絆腳石

[聯合早報]新加坡要招收更多國際學生,但是辦理學生簽證的過程既費時又不透明,這對吸引外國人到本地進修的計畫,可能會是個絆腳石。

經濟檢討委員會服務業附屬委員會的教育工作小組前天發表報告時說,新加坡應該簡化申請學生簽證的程式,並且使它更透明,以便從中帶動本地教育業的發展。

受訪的私立商業與語文學校都持相同看法。

時信(tmi)教育機構說,它能明白移民局是出於保全理由,而花4到6個月時間處理手續,查證申請學生簽證者的身份。但是,有時看似“普普通通”申請者也被拒絕,而當局又沒有說明理由。

發言人說,“我們已不再問當局為什麼。有關當局並沒有說出它基於什麼標準,決定發出學生簽證。”

但她也指出,被拒絕的申請者“並不多”,占大約一成,有時學校寫信要求當局再次考慮,還會成功。

音聆閣(inlingua)語言學校則沒有這么幸運。校長謝禮傑說,移民局在辦理學生簽證時“效率很差”,學校以書面詢問當局為何不接受一名外來學生的申請時,對方總是沒有回應。

謝禮傑認為這會造成新加坡“少收很多國際學生”,對我國經濟發展將是一種損失。他說,新加坡不能“口頭上說歡迎”外來學生,實際的行政運作卻不歡迎他們。

tmc教育集團主席陳光雲指出,目前較有能力出國讀書的是中國人,這個市場潛力很大,如果中國學生申請簽證的手續多、時間長,“我們就會失去很多好學生”。tmc集團屬下有商業、電腦與語文學校。

亞太商學院(apsb)市場部主管李偉仁則說,報讀“一些”私立商業與專才學校的學生,辦理簽證的手續比較快捷,同業之間出現不公平現象。他拒絕透露這是哪些學校。

談到工作小組為新加坡勾勒的前景,即在10年內招收多10萬名國際學生時,時信教育機構和亞太商學院都表示已作好準備,迎接更多外來學生。然而,陳光雲指出,小規模學校的師資與設施有限,不夠應付更多國際學生。


擔心設“教育區”會出現爭奪現象


要妥善利用資源設施,教育工作小組建議設立“教育區”,讓私立商業與專業學校共用教室和資料室。它認為,這還能降低學校的日常開支,也有助建立品牌,人們提到這一區就聯想到私立商業學校。

不過,受訪業者對這個建議表示有所保留。

陳光雲說,真正要推展這個計畫“並不容易”。憑他在這一行的經驗,業者會擔心學校之間出現“爭奪學生”的現象,

科文(coleman)商科與語文中心的主管蔡儀也說,如果共用教室,學校之間可能會爭取要在同個較受歡迎的“黃金時段”上課。他認為有必要仔細研究這個“教育區”建議。

此外,業者指出,目前教育部都要求他們清楚列出一間教室的用途,因此共用教室的建議,首先要獲得政府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