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好一篇論文

當今世界,信息技術是最活躍、發展最迅速、影響最廣泛的技術領域之一,各國競相發展信息技術產業,信息產業的發達程度也是一個國家科技實力的重要標誌。而我國信息技術教育在基礎教育階段的實施情況卻不容樂觀,儘管國家有諸多條文都一再特彆強調了加強信息技術人才培養的重要性,也制定了一些有利於信息技術教育的教育方針,但字面的政策規章與實際的施行操作卻是不能並肩而行的。由於受到思想認識薄弱、師資力量欠缺、教學資金匱乏、教育制定束縛等因素的制約,有很大一部分學校和教師,甚至是學生沒有對信息技術教育給予足夠地重視。所以,本小組希望通過“選修模組化教學”方案的調研,能給信息技術教育帶來些許良好的改觀。該方案有別於現行的通識教育的理念,它是將信息技術的內容加以整合,然後以模組為單位來進行劃分,學生根據本身的興趣選擇需要學習的教學模組,從而實現信息技術課程的針對性教學、小班式教學、興趣主導的教學。此舉一方面是充分利用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營造學習氛圍,引導學生自主挖掘知識,培養學習能力,為專業的信息技術人才夯實基礎;另一方面是根治當下信息技術教學內容冗餘枯燥的詬病——多而不深,泛而不精,梯度模糊,總口難調。

1 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現狀

為了獲得充分的一手資料,本小組綜合考慮教學硬體設施、師資力量、生源素質等方面的差異,選取了西安長安區第一中學、長安區第二中學、長安區第四中學、西北工業大學附屬中學、陝西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和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學為調研樣點。以問卷調查、半結構式訪談等調研形式對15位信息技術教師及近1000名學生進行了調查和採訪,並與信息技術教師進行了深入交流,還實地觀摩了信息技術課堂。問卷調查的結果(如下圖所示)表明: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態度還是令人堪憂的!

數據表明,對信息技術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是制約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一大攔路虎。造成這種認識不足的原因是多樣的,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第一,部分教師、教學單位(包含部分地方教育主管部門)缺乏信息化教育理念,沒有認真貫徹國家關於發展信息技術教育的方針,沒有真正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校基礎教育長遠發展的目標,甚至存在挪用國家對信息技術教育的專項撥款的情況。在分析調查結果的過程中,我們也注意到有64.6%的學生認為學校重視度一般,還有24.5%的學生覺得學校完全不重視,僅有10.9%的學生認為學校重視度較高。需要特彆強調的一個數據是:有高達68.2%的學生認為,信息技術課上學不到想學的內容;第二,應試教育大體制下,信息技術課作為非升學考試科目,免不了要被學校“打入冷宮”,尤其是高中階段,信息技術課的課時被壓縮、被占用,課堂教學散漫,學生態度冷淡等現象已經變得習以為常;第三,社會和家庭對信息技術的誤解和不重視也是重要影響因素,有些人甚至覺得信息技術課就是讓學生“玩電腦,打遊戲”,拖了孩子學習的後腿;第四,在教學設備、師資以及考核方式上也存在一些問題。硬體設施方面,多數學校的計算機數在100台左右,且計算機設備性能低、兼容性差,硬體設備維護方面欠佳。而在師資力量方面,由於重視程度普遍不足,每個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師平均數量為3-5個人,也就是相當於一個年級有一到兩名教師,其實算上幾乎不搞教學的,那么實際教學的信息技術教師少之甚少。考核力度不強也造成了一些教師,還有學生敷衍了事的上課態度。

2 模組化選修式教學式課程

針對信息技術教育的現狀,本小組提出了有別於現行的通識教育的理念的模組化選修式教學方案。具體來說,就是對信息技術課的教學內容進行“分門別類”的整合和分離,然後以模組(例如高級程式語言模組、計算機硬體模組、常用軟體模組、網路信息模組、網路通信模組等等)為單位進行劃分,嚴格制度模組選修的要求(包含學生應具備的知識、模組包含的學習內容、學習安排、考核標準等),而學生則根據相關的要求和自身的興趣和知識素養,選擇適合本身的模組進行學習。這樣學生可以在選擇本身喜歡的或者適合自身條件的學習內容,而不是擠“大鍋飯”,教師也可以實現“術業有專攻,術業有專教”,起到學生和教師同時減負的目的,還可以改善當下信息技術教學內容冗餘枯燥的詬病——多而不深,泛而不精,梯度模糊,總口難調。另一方面此舉充分利用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營造學習氛圍,引導學生自主挖掘知識,培養學習能力,提高了信息技術課的教學質量,為專業的信息技術人才夯實基礎。

調查數據顯示,學生對以上教學方式(如圖2所示),多數持滿意態度。

但是這種模式的實施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多方面的條件支撐。主要在教學設備、師資數量上。通過與校領導及教師的深入溝通,他們中的多數人認為這種模式現在還無法實行,主要體現在教學設備不足、師資較少兩個方面,另外,課程的安排也是一個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3 對信息技術課的教學建議

3.1 教育部門應正確引導

正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教育部門為了升學率而產生的對各學科之間的不公平待遇,是影響社會和學生對信息技術忽視的重要原因。只有從思想上讓社會認識到在信息社會中信息技術的重要性,才是推動信息技術教育不斷發展的動力,教育部門的正確引導便是為這樣的思想認識開路鋪磚。甚至,本小組認為:教育部門可以出台相應政策,提高學校的重視度,加強對學生信息技術素養的考核。

3.2 合理利用學生愛玩的天性

信息技術課應該是寓教於樂的課,作為每周只有一課時的“副科”,要給學生一個尺度,讓學生即會玩又會學,從而形成對信息技術課的正確認識。其中,關於這個尺度的把握是至關重要的,如何在保證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也不削弱學生愛玩的天性和學習的興趣,更不滋長和放縱學生貪玩的毛病,這是值得信息技術教育甚至是課改教育去深思的問題。

3.3 實踐活動與課堂教學並重

此處所指的實踐活動,絕不是單純說課堂上讓學生本身動手操作,而是加入了社會實習等內容。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很特彆強調技能的課,而技能的學習和掌握絕對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另外,讓學生參與社會實習活動,既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學有所用,又能激發學生對科學技術的興趣。目前,科學技術多多少少總是要和信息技術掛鈎的,讓學生通過信息技術這個紐帶去接觸科學和科學技術,對國家培養科學技術人才的意義是非凡的。

3.4 信息技術教師的自我提升

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淘汰速度是令人咋舌的,因此,信息技術教師應該要具備很強的自我更新大腦資料庫的能力,能夠成為件和硬體方面可以“軟硬兼施”,在新興技術和基本理論方面可以“新老交替”的教學好手。所以,信息技術教師需要不斷的進行培訓和自我充電,多去了解新興的信息技術,努力去探索信息技術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方向,善於汲取優秀的教學方法。

3.5 注重與其他學科的整合

這是一個信息檢索的時代,人人都需要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這也正是信息技術課的課程目標。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生不僅要掌握社會生活所必備的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包含信息獲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的創新能力、信息的利用能力、協作意識和信息的交流能力。信息技術教學與其他學科進行整合,有利於拓寬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培養學生使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興趣,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

  4 結語

以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為主的信息技術,已在社會各個領域得到廣泛套用,並無形地改變著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方式,信息技術的能力已經成為21世紀所需要的人才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技能和文化水平標誌。因此,信息技術教學要在實踐中切實培養專門性人才。這對學生的創新思維、學科交叉和發展、自主學習等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外加老師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應該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從小培養對信息技術的興趣,讓他們通過對信息技術的不斷學習和了解,從而輔助其他科目及其知識的學習,這樣必將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