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A《實施內部審計業務》練習題11

 1.經理必須在許多不同的情況下做出決策。某經理在以下哪種情況下需做出主觀決策? 
a:存在不確定性。b:存在風險。 
c:可能會有一定的確定性。d:可以計算出機率。 

2.在對財務部的經營性審計中,內部審計師發現該部門經常運用基於合理經濟學假設的適當定量技術來評估提出的備選資本投資方案。但管理層並非總是選擇具有最優的適當定量技術來評估提出的備選資本投資方案。但管理層並非總是選擇具有最優量化估計結果的投資方案。事實上,有時管理層更傾向於排在第三或第四的次佳方案。財務主管(cfo)指出管理層最終是主觀決策而非根據定量分析來確定最佳投資選擇,以下說法最準確的是? 
a:在資本投資效益極不確定的情形下,這一決策方式是合理的。
b:這一方式是非理性的、直覺型的決策方式。 
c:這一方式導致組織不能使其利潤最大化。
d:這一方式是決策有限理性模式的一個實例,從中管理者可簡化問題。

3.對人員績效的調查和審計顯示人們傾向於過分強調能夠肯定他們最初期望的信息,並對與期望相衝突信息的信任度打折扣。以下哪項技術無法幫助降低證實偏見的影響? 
a:要求審計覆核和監督以決定審計結果是否證實了所得出的結論。
b:要求審計小組對初步觀察的結果進行廣泛的可能性解釋。 
c:在所有培訓中反覆強調審計獨立性的要求。
d:無論何時評估大量審計證據,都要求內部審計師將他們得出結論的思考過程書面化。

4.“光環效應”是影響人們判斷的另一個因素。以下哪項審計方法或程式是對這種因素的最佳控制? 
a:根據審計任務和被審計單位的不同輪換內部審計師。
b:要求在每個審計任務開始時運用分析程式,使內部審計師警覺可能發生在賬戶餘額方面的潛在誤報的類型。 
c:要求在每個審計業務結束時運用分析性程式,使內部審計師警覺已完成審計程式沒有發現的賬戶餘額方面的潛在誤報。
d:在為被審計單位計畫新的審計任務之前,要求前任審計經理和高級內部審計師進行全面的風險分析。 

5.以下哪項是演繹推理? 
a:從一個或多個事實推理得出普遍的結論。
b:在post hoc基礎上推理。 
c:從一般到特殊進行推理。
d:通過仔細構築的假設發展進行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