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註冊會計師繼續教育制度》的說明

1996年, 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以下簡稱中注協)發布實施了《註冊會計師後續教育培訓制度(試行)》(以下簡稱《培訓制度》)。該制度在提高註冊會計師執業素質和執業質量、積澱行業培訓工作經驗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作用。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以及註冊會計師行業的飛速發展,對行業人才隊伍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形勢下,該制度已經難以適應和滿足註冊會計師繼續教育工作的要求。
2005年,中注協發布了《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關於加強行業人才培養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三十條”),明確提出了人才培養工作的總體思路和具體目標。其中,對培訓制度建設提出了指導性意見:“根據新形勢對行業培訓工作的新要求,改革完善繼續教育培訓制度,進一步規範各級培訓組織的職責、分工,完善註冊會計師繼續教育和從業人員崗前培訓制度,建立健全考核評價機制,加強培訓考核管理。”為了全面貫徹落實“三十條”,使人才培養工作更科學,管理更規範,責任、分工更明確,2005年3月,中注協啟動了《培訓制度》的修訂工作,並成立了修訂工作組。工作組對修改中的問題進行了大量研究,並翻譯了國際會計師聯合會等9個國際行業組織有關註冊會計師繼續教育的規定作為參考與借鑑。 
《培訓制度》在修訂過程中,曾先後4次在全行業範圍內徵求意見。2006年5月28日,向中注協常務理事會提交了《中國註冊會計師繼續教育制度(草案)》,並獲得原則通過。會後,根據常務理事的具體意見又作了進一步修改,並再次以書面形式徵求了常務理事意見。
在反覆徵求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經中注協第四屆常務理事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中注協發布《中國註冊會計師繼續教育制度》(以下簡稱《繼續教育制度》)。
現就《繼續教育制度》作如下說明:
一、《繼續教育制度》修訂的主要方面
同《培訓制度》相比,《繼續教育制度》作了如下修改:
1.制度名稱。目前,對註冊會計師已經不僅僅局限於專業知識補課,而是全面的、立體的、多層次的在職教育;繼續教育的形式也不應當再局限於集中培訓,而應當吸收和引進各種有利於保持和提高註冊會計師職業勝任能力的形式。因此,經過多方徵求意見,最後將制度定名為《中國註冊會計師繼續教育制度》。
2.增加對培訓機構的規定。專業培訓機構是承辦培訓項目的主要力量之一,其培訓質量和培訓效果關係到行業繼續教育培訓目標的最終實現。《繼續教育制度》中對此進行了規範。
3.明確了考試、考核制度。通過對學員考試或考核,可以考察教師的授課質量、註冊會計的受訓效果、培訓機構的教學管理等。《繼續教育制度》對培訓期間實施考試、考核進行了明確規定。
4.不再規定具體的培訓內容。註冊會計師繼續教育的內容已經從過去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培訓,發展擴大到與註冊會計師執業相關的政治、經濟、法律、管理等多學科知識的培訓。培訓內容是隨著形勢發展的不斷變化而變化的,而《繼續教育制度》是有一定的穩定期,不變期的,因此《繼續教育制度》中不再規定具體的培訓內容。
5.明確了繼續教育形式。《繼續教育制度》將繼續教育的形式分為“有組織形式”和“其他形式”兩類。由各級協會組織的各種形式的培訓和事務所經批准組織的內部培訓等,為有組織形式的培訓;“其他形式”則包括了出版著作、發表論文、參加行業執業質量檢查等。
6.縮短考核周期。將繼續教育考核周期由三年改為兩年,提高繼續教育考核的操作性。
7.細化學時,便於操作。實際工作中經常遇到因培訓形式多樣化,而造成的學時確認困難。《繼續教育制度》對集中培訓之外的多種其他形式的繼續教育學時認定進行了明確規定。 
8.為保證人才合理流動,增加了註冊會計師轉會時的學時認定條款。
9.保留了繼續教育學時豁免條款,並有所補充。
二、《繼續教育制度》框架
《繼續教育制度》共5章19條。第一章總則,共2條。包括,《繼續教育制度》制訂目的和依據;註冊會計師接受繼續教育的權利。第二章繼續教育的形式與學時要求,共8條。包括,繼續教育的具體形式;繼續教育的學時要求及具體折算標準;關於繼續教育豁免條款。第三章繼續教育的組織,共4條。包括,繼續教育的組織主體;專業培訓機構的服務內容和所應達到的基本標準;事務所內部培訓的資格條件。第四章繼續教育學時的確認與考核,共4條。包括,明確了地方協會對繼續教育工作的考核與管理責任;註冊會計師未完成規定學時的懲戒措施;註冊會計師轉會時的學時確認。第五章附則,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