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經濟師《農業經濟專業知識與實務》考試大綱(初級)

一、農業經濟管理概述
 
考試目的
通過本章的考試,要求考生對農業及農業的發展規律有較為深入的理解,並且在此基礎上,使考生對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內容及其在現階段任務的理解和掌握達到一個新水平。
考試內容
(一)農業的概念、特點與發展
了解農業概念的內涵;熟悉農業概念的外延;掌握現階段我國農業的概念。
掌握農業的基本特點;掌握農業生產的特點;熟悉農業經營形式的特點;了解農產品的特點。
熟悉按農業生產力的性質與水平、農業的經濟形式、農產品的形態劃分農業的發展階段;了解按農業生產關係的性質劃分農業的發展階段。
熟悉我國農業的“兩個轉化”。
(二)農業的地位、作用與發展目標
了解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了解農業和農村發展的經濟目標與方針。
(三)農業經濟管理的概念與任務
了解農業經濟管理的概念;熟悉農業經濟管理的內容。
熟悉農業發展新階段的經濟背景與性質,熟悉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原則;掌握增加農民收入的指導思想;了解現階段結構調整的重點工作;熟悉發展我國農業的五項重大措施;掌握當前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任務。
 
二、農 業 資 源
 
考試目的
通過本章的學習與考試,要求考生對農業自然資源和社會經濟資源的概況、特點、合理利用及其管理有較為深刻的理解,從而提聯考生開發利用各項農業資源的科學管理水平,並認識到加強環境保護、改善農業生態系統的重大戰略性意義,以促進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
考試內容
(一)農業自然資源概述
掌握農業自然資源的概念;熟悉農業自然資源的特性,熟悉合理利用農業自然資源的原則;了解合理利用農業自然資源的途徑。
(二)我國農業自然資源及其綜合自然分區
了解土地資源的定義、分類;熟悉土地資源的特性;了解我國土地資源的概況;掌握我國土地資源的特點;了解土地資源利用和管理的原則;了解水資源的概念;掌握水資源的特性;了解我國水資源的概況及特點。
(三)農業社會經濟資源
掌握農業資源系統的分類;了解農業勞動力資源的概念及作用;掌握勞動力資源的特性;熟悉農業勞動力利用率的概念和指標;熟悉提高農業勞動力利用率的途徑;掌握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概念和計算;了解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意義和途徑;熟悉我國農業勞動力資源概況及農業剩餘勞動力的轉移。
(四)農業資源經濟原理
了解人口經濟原理;掌握地租和地價原理;掌握農業生態經濟原理;了解農業自然資源自然力原理。
 
三、農業區劃與農業生產結構
 
考試目的
通過本章的考試,檢驗考生對農業區劃、農業生產結構、農村產業結構、農業生產專業化基本原理和基本內容的掌握、熟悉、了解程度,加深對當前進行農業和農村經濟戰略性調整的理解,提聯考生執行政策的自覺性。
考試內容
(一)農業區劃
掌握農業區劃的概念;熟悉農業區劃的作用;了解農業區劃的原則。
掌握農業自然條件區劃,包括:單項自然條件區劃和綜合農業自然條件區劃;了解農業經濟調查評價的內容,了解農業生產部門區劃的內容,了解農業技術改革措施區劃的內容;掌握綜合農業區劃的各項要求;熟悉綜合農業區劃方案的擇優原則。
掌握農業區劃的定性分析方法、總體分析法和綜合分析法,掌握農業區劃的定量分析法,包括:對比分析法、試算分析法和方案擇優法;掌握農業區劃的主要區劃技術,包括:命名法和疊置法;了解農業區劃報告的主要內容。
(二)農業生產結構的基本內容
掌握農業生產結構的概念,掌握農業生產結構的多層次性。
了解影響農業生產結構對農業生產發展的作用;熟悉農業生產結構合理化的一般原則。
掌握農業生產結構的評價指標,包括:農業總產值結構比率、農業總產量結構比率、土地利用結構比率、播種面積結構比率、農業勞動力利用結構比率、資金利用結構比率;掌握農業生產結構主要指標的含義和作用。
(三)農業生產結構的調整
熟悉農業生產結構調整的原則,包括:市場導向原則,因地制宜原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原則。
掌握農業生產結構調整的內容,掌握我國農業生產結構調整的總體關係,了解我國農業生產結構總體關係中,以糧食生產為基礎和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的緣由;熟悉當前農業生產結構調整要抓好的幾方面工作。
(四)農村產業結構
掌握農村產業結構的概念,掌握農村產業結構的劃分,了解農業生產結構是農村產業結構的二級結構;掌握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內容。
(五)農業生產專業化
掌握農業生產專業化的概念,掌握農業生產專業化的作用。
掌握農業生產專業化的類型,包括:農業生產部門專業化、農業生產地區專業化、農業企業專業化和農業作業專業化。
 
四、建設現代農業與可持續發展
 
考試目的
通過本章的考試,要求考生對農業現代化的概念、內涵、主要內容及主要特徵有較為深刻的理解;對農業產業化經營與農業現代化的關係、農業可持續發展與農業現代化的關係有一個清楚和科學的認知;並通過學習能結合我國農業實際,提聯考生對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目標和模式的認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