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經理今年走向註冊建造師

項目經理今年走向註冊建造師2003年5月13日,建設部正式頒布了《一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全國建造師首次統考的考培準備工作進入新的階段。如果因為國家有關部門決定自2003年起由建造師政策逐漸取代已經實行了20來年的項目經理政策,2003年從而被譽為建造師政策元年,那么,今年11月國家將首次舉辦的建造師職業資格考試注定2004年是從業人員更換新職業名片的元年。中國將通過考試誕生首批能夠與國際接軌的建造師。屆時,建造師這個從名稱上即陌生又容易被大家接受的職業從此進入國民的眼帘。

現有人才素質整體偏低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國家有關部門決定從2003年到2008年的幾年內,項目經理要逐漸過渡到建造師,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現有人才素質整體偏低。據建設部建築市場管理司有關負責人介紹,我國按原規定取得建築業企業項目經理資格證書,主要是依據其工程實踐和參加為時不多和無嚴格考試的培訓,且無專業學歷和專業考試等要求。這樣的選拔規則很難保證項目經理擁有完整的知識結構,最終導致現有項目經理的素質和管理水平參差不齊,許多項目經理的專業理論水平和文化程度偏低。

在談及現有項目經理人的職業素質偏低這個問題時,清華大學國際工程管理研究院培訓中心副主任楊述先生認為,由於社會對建築一線工作認識存在誤差以及高等教育在過去屬於精英教育,擁有較好理論功底的高校畢業生大多不願意從事建築項目工程管理的一線工作,更加傾向於在建築行業的行政管理機關和投融資單位工作,造成我國大量建築類專業學生流失,很多項目經理非科班出生。項目經理人職業能力不足導致了不少工程預算失控,建設質量不過關等現實情況的出現。

人才國際化的客觀需要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註冊建造師作為一項執業資格制度,1834年起源於英國,迄今已有170年的歷史。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均建立起這項制度,建造師執業資格證書已經逐漸被越來越多的國家視為從事建設工程管理工作的必備條件。我國對項目經理的行政審批改革為嚴格的經考試、註冊的建造師制度,有利於實現項目經理的職業化、社會化、專業化。建造師制度爭取同有關國家取得互認,將成為我國開拓國際承包市場、增強對外工程承包能力的一個重要條件。

壓力與發展機遇並存

新的認證方式與國際接軌,也就意味著對從業人員的個人素質和工作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據楊述老師介紹,按照國際慣例,一個建設項目在施工前,建造師要要作好充分的成本預算、施工技術和建材等技術細節的選擇規劃,只有當成本預算精確合理後,施工技術等方面科學穩妥後才能得到投資方的資金;施工過程中要保障工程質量。這對於過去那些習慣於邊施工邊選擇建築技術,先施工再清成本的項目經理將是巨大的壓力,工作方式轉型後能否適應國家職業標準和市場的要求將是這些傳統項目經理能否在職場立足的前提。

壓力存在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對於高水平的人才而言,建造師資格考試的舉行將是個人職業發展的契機。據建設部的統計資料顯示,現在,全國建設行業從業人員達3500多萬,其中一級項目經理僅8萬多人,只占從業總人數的千分之二左右。高級人才在人數上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其次,我國建造師職業與國際接軌後必然有利於建築行業進軍國際市場,這將為越來越多的高層次人才走向國際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