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農村集體財務審計條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加強農村集體財務審計監督,鞏固和發展農村集體經濟,保護農民合法權益,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福建省村集體財務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於對本市行政區域內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委員會、獨立核算的村民小組等農村集體的財務審計。 

對非農村集體單位占有、管理、使用村提留、鎮統籌費以及農村義務工、勞動積累工以資代勞資金等情況進行專項財務審計,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的農村集體財務審計是指對農村集體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完整性依法進行的審計監督。 

第三條 市、區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農村集體財務審計工作,其設立的農村集體財務審計機構(以下簡稱農村審計機構)承擔具體審計事項。 

農村集體財務審計工作接受市、區審計機關的業務指導、監督。 

第四條 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農村審計機構開展農村集體財務審計,應當指導、幫助農村集體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支持村務監督小組和村民對農村集體財務進行監督。 

第五條 農村審計機構應當配備專職審計人員。農村審計人員必須具備與其從事的審計工作相適應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並持省農業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的農村審計證上崗。 

第六條 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農村審計機構及其工作人員依法行使審計職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阻礙審計人員依法行使職權,不得打擊報複審計人員。 

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農村審計機構及其工作人員辦理審計事項,必須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廉潔奉公,保守秘密。 

農村審計人員與被審計單位或者審計事項有利害關係的,應當迴避。 

第七條 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農村審計機構依法履行審計職責時,不得向被審計單位收取審計費用。所需的審計經費列入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的行政管理經費,由同級財政安排。 


第二章 審計事項和許可權 


第八條 農村集體財務的審計事項包括: 

(一)年度財務收支計畫及其執行情況; 

(二)農村集體資產的管理、使用和債權、債務、損益情況; 

(三)財務會計報表、憑證、賬簿的完整性、真實性、合法性; 

(四)政府、部門所撥資金、物資的管理和使用情況; 

 (五)接受捐贈、贊助資金、物資的管理和使用情況; 

 (六)有價證券收益、承包金、租金等收入及其使用情況; 

 (七)土地補償費、土地作價入股金的收支和建設項目的預算、決算情況; 

 (八)農村集體投資項目的賬目和損益情況; 

(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委員會、獨立核算的村民小組的主要負責人任期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 

(十)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的有償使用費收支情況; 

 (十一)借入資金的管理、使用情況; 

 (十二)村提留、鎮統籌費的提取、管理、使用情況; 

 (十三)農村義務工、勞動積累工以資代勞資金的占有、管理、使用情況; 

 (十四)代管的集體資金的使用情況; 

 (十五)其他需要審計的事項。 

第九條 農村審計機構在審計中可以行使下列職權: 

(一)要求被審計單位如實提供財務收支計畫及其執行情況、會計報表、契約以及其他有關資料; 

(二)檢查被審計單位的有關賬目,查閱有關檔案資料,參加被審計單位的與審計事項有關的活動; 

(三)向有關單位和人員調查與審計事項有關的問題,被調查的單位和人員應當如實提供有關資料,並出具相關的證明材料; 

 (四)發現被審計單位正在或者可能轉移、>匿、篡改、毀棄會計報表、憑證、賬簿以及其他有關資料的,予以制止,並可以依法登記保存與被審計事項有關的賬冊資料; 

 (五) 發現被審計單位違反有關財務收支行為的,予以制止,並可以對審計發現的問題提出處理建議; 

 (六)對接受被審計單位捐贈或者撥付款項的單位、個人,進行調查或者查閱有關賬冊及資料。 

第十條 區農村審計機構承擔本行政區域內的農村集體財務審計事項。 

市農村審計機構承擔下列農村集體財務審計事項: 

(一)在全市有重大影響的; 

(二)市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認為需要由市農村審計機構審計的; 

(三)屬於區農村審計機構承擔但該區未設立農村審計機構的。 


第三章 審計程式 


第十一條 市、區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同級人民政府和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要求,根據本地實際,編制年度審計計畫。 

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可以確定專項審計: 

(一)因農村集體財務管理問題引起民眾不滿,需要審計的; 

(二)需要進行重點審計調查的; 

(三)需要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委員會、獨立核算的村民小組的主要負責人進行離任審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