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常委會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一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的決定
(2004年8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



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決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作如下修改:
第五十條第一款修改為:“超過公路、公路橋樑、公路隧道或者汽車渡船的限載、限高、限寬、限長標準的車輛,不得在有限定標準的公路、公路橋樑上或者公路隧道內行駛,不得使用汽車渡船。超過公路或者公路橋樑限載標準確需行駛的,必須經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批准,並按要求採取有效的防護措施;運載不可解體的超限物品的,應當按照指定的時間、路線、時速行駛,並懸掛明顯標誌。”
本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根據本決定作修改後,重新公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



(1997年7月3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通過 根據1999年10月31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根據2004年8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目 錄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公路規劃
第三章 公路建設
第四章 公路養護
第五章 路政管理
第六章 收費公路
第七章 監督檢查
第八章 法律責任
第九章 附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公路的建設和管理,促進公路事業的發展,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制定本法。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公路的規劃、建設、養護、經營、使用和管理,適用本法。
本法所稱公路,包括公路橋樑、公路隧道和公路渡口。
第三條公路的發展應當遵循全面規劃、合理布局、確保質量、保障暢通、保護環境、建設改造與養護並重的原則。
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有力措施,扶持、促進公路建設。公路建設應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
國家鼓勵、引導國內外經濟組織依法投資建設、經營公路。
第五條國家幫助和扶持少數民族地區、邊遠地區和貧困地區發展公路建設。
第六條公路按其在公路路網中的地位分為國道、省道、縣道和鄉道,並按技術等級分為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二級公路、三級公路和四級公路。具體劃分標準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規定。
新建公路應當符合技術等級的要求。原有不符合最低技術等級要求的等外公路,應當採取措施,逐步改造為符合技術等級要求的公路。
第七條公路受國家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破壞、損壞或者非法占用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附屬設施。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愛護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附屬設施的義務,有權檢舉和控告破壞、損壞公路、公路用地、公路附屬設施和影響公路安全的行為。
第八條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主管全國公路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公路工作;但是,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對國道、省道的管理、監督職責,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
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鄉道的建設和養護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可以決定由公路管理機構依照本法規定行使公路行政管理職責。
第九條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在公路上非法設卡、收費、罰款和攔截車輛。
第十條國家鼓勵公路工作方面的科學技術研究,對在公路科學技術研究和套用方面作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
第十一條本法對專用公路有規定的,適用於專用公路。
專用公路是指由企業或者其他單位建設、養護、管理,專為或者主要為本企業或者本單位提供運輸服務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