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報精讀之三:股本擴張高回報還是窮大方

股本擴張,已成為上市公司2003年年報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從已披露的2003年報看,截至2004年3月30日,超過120家上市公司推出送股、轉增預案,占已披露年報公司家數的17.5%,創歷史最高記錄。而且,相當部分公司推出了高比例送股、轉增預案。

為什麼今年上市公司格外青睞送轉股?這些實施股本擴張的公司都有什麼特點,哪些公司的股本擴張有業績支撐,哪些公司卻是勉力而為呢?
股票的流通性需求
對於上市公司如此大規模地推出送股、轉增預案,市場人士有不同觀點。對此,筆者認為,基本屬於合理行為。
股本的迅速擴張很好地提升了股票的流通性。2003年以來,大盤藍籌股的投資價值被深度挖掘。由於市場優質資源的相對稀缺,大盤藍籌股被市場主力資金爭相搶購,以證券投資基金為代表的機構力量不斷壯大,市場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優質投資品種供不應求的局面,某些績優股票被眾多機構同時重倉持有,致使流通性顯著下降。這樣,在上市公司的行業屬性、經營業績、成長性之外,股票的流通性也越來越受到關注。
因此,對上市公司而言,要在二級市場上受到投資者追捧,除了提升自身業績以外,迅速擴大股本規模以提高股票的流通性,也成了當務之急。
有業績增長為基礎
分析顯示,2003年年報帶來的股本擴張不會對2004年上市公司整體業績增長產生較大影響。鑒於送股、轉增雖然來源有所不同,但效果相近,為了便於分析,我們將送股、轉增合併一起考慮。截至3月30日,披露2003年報的約690家上市公司中,120多家公司推出送、轉預案,合計送、轉股本約286億股,占全部上市公司股本總額的4.44%。按照經驗,前面披露年報的公司大多會有更好的業績水平和分配預案,因此預計2003年上市公司因送轉因素,整體股本擴張幅度應低於7%左右,這主要是由於推出送、轉預案的上市公司中,依舊是以中小盤股為主導。
120多家公司中,股本總額在2億股以下的有90家,比例為74%;1億股以下的有61家,比例為超過一半。而且,小盤公司更是推出高比例送轉的絕對主體。雖然以華能國際為代表的部分大盤藍籌股推出了較高比例的送轉預案,但畢竟只是少數,總體上,大盤藍籌公司仍以派現為主。我們預測,2003年上市公司平均業績水平應同比增長20%左右,而上述120多家公司2003年、2002年實現主營業務利潤增長率為25%、21%,實現淨利潤增長率分別為29%、21%,2003年實現加權平均每股收益高達0.50元。這樣,整體上看,2003年上市公司股本擴張是有基礎的,理由也相對充分。至少,2003年高比例的送轉,不會對上市公司整體經營業績產生較大的攤薄效應。
此外,採用送股、轉增的方式,反映在財務報表上只是企業所有者權益的內部調節,不會產生企業現金的直接流出,對處於快速成長階段的上市公司,資金是極為重要的。上市公司採用上述方式,在兌現分配承諾的同時,又保存了企業發展所必須的資金,也算一個權宜之計。而且,在股權分割的體制下,目前上市公司股價整體處於較高水平,按照通常的派現比例,二級市場投資者通過派現獲得的收益少得可憐,收益率絕大多數低於銀行存款利息。相反,上市公司大股東倒是可以利用自身極低的成本,從派現中獲取高額的利潤。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部分高成長上市公司採用送轉方式也算合乎情理。
打腫臉充胖子
毫無疑問,高比例擴張股本在提高股票流通性的同時,對於股票價格的攤薄效應也頗受市場歡迎。若上市公司繼續保持較好的成長性,按照經驗,填權效應所帶來的投資收益是較為可觀的。而且,在目前市場處於盤整格局的情況下,高價股向上的空間難以打開,採取除權填權的方式更容易被市場接受。
當然,對於推出高比例送轉預案的公司,投資者還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畢竟,若上市公司缺乏持續的成長性,未來業績將面臨較大的攤薄可能。所以,如果簡單地追求高送配個股,可能也有一定的風險。有些公司只不過是迎合市場的投機心理,“打腫臉充胖子”,拿出全部家底攤薄股價,未來回報投資者的能力將大打折扣,某些僅僅獲得微利的公司甚至也推出了高比例的送轉方案。截至目前,2003年實現每股收益在0.20元以下的公司中有20家推出了送轉預案,0.10元以下的有5家。其中,某些公司甚至是高送轉,未來淪為微利公司的可能性較大。對此,投資者要保持一分謹慎。
典型的如津濱發展2003年實現每股收益只有0.03元,僅為2002年的20%,每股可分配利潤也只有0.18元。但年報卻是給出了10:5的轉增預案。按照公司當前的盈利能力,未來財務指標可能會更難看。還有,北亞集團2003年實現淨利潤5674萬元,同比下降了47%,攤薄每股收益只有0.09元。但年報中卻推出10股轉增5股的預案。來年,若公司主業難以出現明顯改觀,業績指標或許也會很尷尬。再如,聖雪絨自2000年上市以來,業績即出現明顯滑坡,2002年每股收益只有0.07元。2003年受非典等因素影響業績進一步下滑,前三季度甚至出現巨大虧損,每股收益-0.42元。2003年報實現扭虧,是依靠出售了部分對外投資的股權獲得了較高的投資收益。事實上,在扣除非經常性收益後,該公司實際出現了2000多萬元的虧損。在如此經營狀況下,年報公司卻依靠股票發行帶來的溢價推出了10轉增10的預案。對此,投資者還需保持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