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考試會計科目考前培訓基礎班講義63

  (二)調整事項處理舉例 p387
會計制度中對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舉例的方式,列舉了屬於調整事項的內容(註:以下是作為調整事項的具體實例。下列所有例子均是針對股份有限公司而言的,並假定財務報告批准報出日均為次年4月30日,所得稅稅率為33%,資產負債表日計算的稅前會計利潤等於按稅法規定計算的應納稅所得額。公司按淨利潤的10%提取法定盈餘公積,按淨利潤的5%提取法定公益金,提取法定盈公積和法定公益金之後,不再作其他分配。下列所有例子中涉及需要調整現金流量表附註有關項目數字的略):

(三)典型的調整事項
1.已證實某項資產在資產負債表日已減值,或為該項資產已確認的減值損失需要調整。 p388
需要注意的是,企業在年度資產負債表日至財務報告批准報出日之間發生的涉及資產減值準備的調整事項,如發生於報告年度所得稅彙算清繳之前,應相應調整報告年度的應交所得稅;如發生於報告年度所得稅彙算清繳之後,應將與資產減值準備有關的事項產生的納稅調整金額,作為本年度的納稅調整事項,相應調整本年度應交所得稅。
p388【例15-1】
甲公司2003年4月銷售給乙企業一批產品,價款為58000萬元(含應向購貨方收取的增值稅額),乙企業於5月份收到所購物資並驗收入庫。按契約規定乙企業應於收到所購物資後一個月內付款。由於乙企業財務狀況不佳,到2003年12月31日仍未付款。甲公司於12月31日編制2003年度會計報表時,已為該項應收賬款提取壞賬準備2900萬元 (假定壞賬準備提取比例為5%),12月31日資產負債表上“應收賬款”項目的餘額為76000萬元,該項應收賬款已按55100萬元列入資產負債表“應收賬款”項目內。甲公司於2004年3月2日收到乙企業通知,乙企業已進行破產清算,無力償還所欠部分貨款,預計甲公司可收回應收賬款的40%。甲公司採用應付稅款法核算所得稅。稅法規定,按應收賬款期末餘額的5‰計提的壞賬準備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假定甲公司在其已編制的不考慮上述事項的2003年度會計報表中,在計算所得稅費用和應交所得稅時已按稅法規定扣除了壞賬準備。來源:
【答疑編號1510002:針對該題提問】
甲公司在接到乙企業通知時,首先判斷是屬於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中的調整事項,並根據調整事項的處理原則進行如下賬務處理:
(1)補提壞賬準備
應補提的壞賬準備=58000×60%-2900=31900(萬元)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31900
貸:壞賬準備 31900
(2)調整應交所得稅
該補提的壞賬準備由於超過稅法規定允許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可以扣除的標準,不影響甲公司2003年度會計報表中已確認的所得稅費用和應交所得稅。
(3)將“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的餘額轉入利潤分配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3190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31900
(4)調整利潤分配有關數字
借:盈餘公積4785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4785(31900×15%)
關於所得稅的會計處理,補充如下:
若甲公司所得稅採用納稅影響會計法核算,假定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33%,則需調整遞延稅款和所得稅費用。
借:遞延稅款 (31900×33%) 10527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0527
2.發生資產負債表所屬期間或以前期間所售商品的退回

(1)資產負債表日後至財務報告批准報出日之間發生的資產負債表所屬期間或以前期間所售商品的退回,發生於報告年度所得稅彙算清繳之前的會計處理。
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中涉及報告年度所屬期間的銷售退回發生於報告年度所得稅彙算清繳之前,應按資產負債表日後有關調整事項的會計處理方法,調整報告年度會計報表相關的收入、成本等,並相應調整報告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以及報告年度應交的所得稅等。企業應按應沖減的收入,借記“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調整主營業務收入或其他業務收入)科目,按可沖回的增值稅銷項稅額,借記“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科目,按應退回或已退回的價款,貸記“應收賬款”科目;按退回商品的成本,借記“庫存商品”等科目,貸記“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調整主營業務成本或其他業務支出)科目;按應調整的消費稅等其他相關稅費,借記“應交稅金”等科目,貸記“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調整相關的稅金及附加)科目;如涉及調整應交所得稅和所得稅費用的,還應借記“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科目,貸記“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調整所得稅費用)科目。經上述調整後,將“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的餘額轉入“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借記“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貸記“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來源:
(2)資產負債表日後至財務報告批准報出日之間發生的資產負債表所屬期間或以前期間所售商品的退回,發生於報告年度所得稅彙算清繳之後的處理。
①對於報告年度所得稅費用的計量,應當根據企業採用的所得稅會計處理方法分別確定。
企業採用應付稅款法核算所得稅的,對於報告年度所得稅彙算清繳後至報告年度財務報告批准報出日之間發生的屬於報告年度銷售退回的所得稅影響,不調整報告年度的所得稅費用和應交所得稅。
企業採用納稅影響會計法核算所得稅的,應按照可調整本年度應納稅所得額、屬於報告年度的銷售退回對報告年度利潤總額的影響數與現行所得稅稅率計算的金額,借記“遞延稅款”科目,貸記“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即報告年度所得稅彙算清繳以後至報告年度財務報告批准報出日之間發生的屬於報告年度銷售退回的所得稅影響,應相應調整報告年度會計報表的所得稅費用。來源:
②對本年度所得稅費用計量的影響,應視所採用的所得稅會計處理方法分別確定。
p395【例15-2】
乙公司2003年11月銷售給丙企業一批產品,銷售價格250萬元(不含應向購買方收取的增值稅額),銷售成本200萬元,貨款當年12月31日尚未收到。2003年12月25日接到丙企業通知,丙企業在驗收物資時,發現該批產品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需要退貨。乙公司希望通過協商解決問題,並與丙企業協商解決辦法。乙公司在12月31日編制資產負債表時,將該應收賬款292.50萬元(含稅)減去已提的壞賬準備後的金額列示於資產負債表的"應收賬款"項目內,公司按應收賬款年末餘額的5%計提壞賬準備。2004年1月10日雙方協商未成,乙公司收到丙企業通知,該批產品已經全部退回。乙公司於2004年1月15日收到退回的產品,以及購貨方退回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發票聯和稅款抵扣聯(假定該產品增值稅稅率為17%,乙公司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不考慮其他稅費因素)。乙公司已經稅務部門批准在應收款項餘額的5‰範圍內計提的壞賬準備可以稅前扣除,除應收丙企業賬款計提的壞賬準備外,無其他納稅調整事項。乙公司採用應付稅款法核算所得稅,2004年2月15日完成了2003年所得稅彙算清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