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曉勇:註冊會計師考試應試方法與技巧(四)

(5)運用比較法。直接把各項選擇答案加以比較,並分析它們之間的不同點,集中考慮正確答案和錯誤答案的關鍵所在。請看過去曾經考過的一道題:

甲廠向乙廠購買20噸化肥,契約約定由乙廠代辦託運。化肥在運輸途中丟失近5噸。按照法律規定,作為貨物所有者,( )

a.甲廠有權向運輸部門請求賠償

b.乙廠有權向運輸部門請求賠償

c.甲廠有權向乙廠請求賠償

d.甲、乙兩廠有權共同向運輸部門請求賠償

這裡,本題的關鍵字是“貨物所有者”,備選答案中“貨物的所有者”出現三個:甲廠、乙廠、甲乙兩廠。由於試題基幹項說明“契約約定由乙廠代辦託運”,乙廠代辦託運後,化肥的所有權即由乙廠轉為甲廠所有。故答案只能是 a或 c.又由於乙廠只是替甲廠“代辦”,貨物的所有權已經轉移,甲、乙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已經了結,甲廠無權再向乙廠提出除貨物質量以外的要求,顯然答案只能是a了。如果題目指明“契約約定由乙廠負責託運”(而不是“代辦”),答案當然就只能是 b了。因為在貨物運抵甲廠以前,貨物的所有權沒有發生轉移。

總之,由於選擇題命題難度大,因此不是所有選擇答案都是很理想的。有些答案可以排除掉,提高你的猜測成功率。要做到這一點,建議你最好仔細考慮各個選擇答案,把備選項與基於項、備選答案與備選答案之間聯繫起來考慮。不要盲目胡猜,不要選擇那些看起來像、讀起來很有吸引力的錯誤答案,中了命題者的圈套。

2.判斷題的特點與答題技巧

判斷題通常不是以問題出現,而是以陳述句出現,要求考生判斷一條事實的準確性,或判斷兩條或兩條以上的事實、事件和概念之間關係的正確性。你的答案是指出它的正確或錯誤。判斷題的類型有許多種,有的直截了當地陳述了事實,考生的任務是確定事實的對或錯,如:“持續經營假設為企業採用歷史成本提供了前提條件。”有的包含了事實與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你必須判斷這些事實和它們之間的關係是對還是錯。如:“某建築裝飾材料公司,一方面批發、零售貨物,另一方面又對外承接安裝、裝飾業務。對於這類混合銷售行為,應該視同銷售貨物,就其取得的銷售收入和勞務收入一併徵收增值稅。”在這個問題中,你既要判斷上述行為是否屬“混合銷售行為”,又要判斷這種“混合銷售行為”是否應繳增值稅。

要構思一個絕對正確或絕對錯誤的命題是比較困難的。尤其是說某道命題正確時,它必須一直都是正確的。因此,判斷題中常常含有絕對概念或相對概念的詞。表示絕對概念的詞有“總是”、“決不”等,表示相對概念的詞有“通常”、“一般來說”、“多數情況下”等。了解這一點,將為你確定正確答案提供幫助。

在某些情況下,一種說法有時可以說是對的,有時可以說是錯誤的。例如:“在生產企業中,降低成本可以提高利潤。”這句話只有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才能算是正確的。如果由於一味追求降低成本、偷工減料,造成產品質量下降,不但不能增加利潤,反而會使市場喪失,難以生存。因此,成功的考生在答題時,需要對試題內容進行分析,然後再作“對”或“錯”的判斷。下面一些原則,或許會對你有一定的幫助(注意題中的粗體關鍵字組):

(1)命題中含有絕對概念的詞,這道題很可能是錯的。如“存貨周轉率越高,表示存貨管理的業績越好。”

統計表明,大部分帶有絕對概念詞的問題,“對”的可能性小於“錯”的可能性。當你對含有絕對概念詞的問題沒有把握作出判斷時,想一想是否有什麼理由來證明它是正確的,如果你找不出任何理由,“錯”就是最佳的選擇答案。

(2)命題中含有相對概念的詞,這道題很可能是對的。如“普遍認為,建立我國統一的會計準則,是深化改革開放,發展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簡單算術平均數是加權算術平均數在權數相等情況下的一種特例。”“固定成本只是在相關範圍內保持莫成本習性。”

(3)只要試題有一處錯,該題就全錯。

(4)酌情猜測。實在無法確定答案的,請看清試題評分要求。如試題雖註明要倒扣分數,但得分多,扣分少(如“答案正確的,每題得2分;答案錯誤的,每題倒扣1分”),哪怕你沒有足夠的時間閱讀題目,也一定要猜測,答對的機率是50%,切莫放過這種“撿來的”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