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度註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考試大綱》3

⑤明確被審計單位應協助的工作(3)審計業務約定書的內容(4)審計範圍(六)審計證據與審計工作底稿 1.審計證據(1)審計證據的種類①實物證據②書面證據③口頭證據④環境證據(2)審計證據的特性①審計證據的充分性②審計證據的適當性(3)審計證據的獲取①審計證據獲取方法②審計程式與審計證據、認定的關係③審計程式的分類(4)審計證據的整理與分析①審計證據整理與分析的意義②審計證據整理與分析的方法③審計證據整理與分析應注意的幾個問題2.審計工作底稿(1)審計工作底稿的定義、分類及作用①審計工作底稿的定義②審計工作底稿的分類③審計工作底稿的作用(2)審計工作底稿的形成與覆核①審計工作底稿的形成②審計工作底稿的覆核③審計工作底稿的歸檔(3)審計檔案的管理①審計檔案的分類②審計檔案的所有權與保管③審計檔案的保密與借閱(七)審計計畫、重要性及審計風險 1.審計計畫(1)審計計畫的定義和作用(2)審計計畫的編制與審核①審計計畫的內容②審計計畫的編制③審計計畫的審核④計畫審計工作的步驟(3)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基本情況①了解被審計單位經營及所屬行業的基本情況②執行分析性覆核程式2.審計重要性(1)重要性的定義(2)重要性的運用①運用重要性原則的一般要求②金額和性質的考慮③兩個層次重要性的考慮④重要性與審計風險之間的關係(3)編制審計計畫時對重要性的評估①對重要性評估的總體性要求②對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斷時應考慮的因素③會計報表層次重要性水平的確定④賬戶或交易層次的重要性水平(4)評價審計結果時對重要性的考慮①評價審計結果時所運用的重要性水平②錯報或漏報的匯總③匯總數超過重要性水平時的處理④匯總數接近重要性水平的處理3.審計風險(1)審計風險的組成要素及其相互關係(2)評估固有風險應考慮的因素(3)控制風險的初步評估(4)控制測試與控制風險的進一步評估(5)實質性測試與控制風險的最終評估(6)檢查風險的評估基礎(7)檢查風險對確定實質性測試性質、時間和範圍的影響(8)檢查風險與審計意見的類型4.初步審計策略(1)初步審計策略的組成要素(2)初步審計策略①主要證實法②較低的控制風險估計水平法(3)策略與交易循環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