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評估核准備案及評估報告常見問題

一、我國資產評估核准備案的發展歷史沿革
1、國務院91號令中關於資產評估項目立項確認制度的建立;
91號令是現在資產評估的根本法規。制訂新辦法所依據的最高法規是91號令;其次是國務院發布的376號文,即《企業國有資產管理條例》;最後還要依據《公司法》的有關規定。
資產評估項目立項確認制度:立項,就是資產評估項目在剛剛準備啟動時要向管理部門申報;確認,是指資產評估報告完成後由企業上報管理機構,對評估報告各個方面,如格式、程式、遵守的職業規範是否符合規範做出認可。
新辦法的資產評估核准類似於立項確認制度,也是與核准備案制度的最大區別
91號仍是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對國有資產進行監督和管理的根本依據
2、1994年中國資產評估協會成立,資產評估中心與中國資產評估協會機構人員重疊,機構
分立;這個分立是名義上的分立,以兩塊牌子一組人馬進行運作。
3、1996年建立中國註冊資產評估師簽字制度;《資產評估操作規範》實施;
到目前為止,需要在程式、方法、把握重點和披露內容上依據《資產評估操作規範》,在格式上依據91號文作出評估報告,審核評估報告
4、1998年原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併入財政部;資產評估中心撤消,資產評估評估項目的立項確認工作和資產評估機構的審批管理由財政部財產評估司負責。
5、2000年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與中國資產評估協會合併,資產評估機構、註冊資產評估師的管理工作由合併後的協會管理,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2003年。資產評估項目的立項確認由財政部負責;同年進行了重大改革,立項、確認制度由核准、備案制度替代;
立項、確認制度與核准備案制度的本質區別:
1)取消了立項。2000年之前不進行立項是不允許確認的,取消立項加大了企業選擇評估機構和評估師的自主權,增強了企業的靈活性;但也帶來了不少問題,如對最後的評估結果管理機構不認可等。
2)由原來的確認變為核准、備案。確認對評估報告而言是實質性審查,涉及到內容和合理性等方面。而備案只是進行合規性審查,這在速度、規格上發生了根本變化。
6、2003年4月,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成立,企業國有資產評估項目核准、備案
工作職能由財政部移交國資委。至今仍是如此運作。
二、國資委資產評估項目核准、備案的特點:
1、充分體現出資人的職能;評估報告的合規性審核與企業評估目的的合理性審查相結合。國
資委要管理企業的經濟行為,對其經濟行為的目的負責。
2、與出具評估報告的評估機構無直接管理關聯關係;在管理方式上出現重大變化,必須遵守
國務院96號文的有關規定;也必須遵守即將發行的新的《企業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規定》中相關的規定,如現在的國資委對評估機構、註冊評估師沒有任何處罰權。
過去與現在在管理上的主要不同點:
評估機構如有輕微違規,建立談話溝通機制進行通告;稍重一點,委託相關評估部門正式談話;再重一點,國資委以正式檔案的形式向所屬企業發出正式通知,不得再聘用該評估機構。最嚴重的,查實的不僅作出所出資企業及其所屬企業不得再聘用該評估機構的決定,同時移交相關行政管理部門建議給與相關處罰。過去的方式一律是若不配合,直接進入評估機構進行檢查。
3、評估備案的評估機構報告更具廣泛性。
4、成為目前我國評估報告與審計報告的最大用戶(國資委的地位)。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
要成為理性的報告使用者。
三、國資委與原核准、備案機關的共同點
1、目前國資委仍然沿用了財政部核准、備案方面的種類檔案;
雖然沿用,但在管理方式上已有不同。在處罰方式上僅沿用了對企業及國資委本身人員違規的處罰。新的辦法出來後,國資委不再使用老的辦法。但隸屬於財政部管轄的金融企業,如保險公司等仍然沿用老的規定。
2、對中央企業的管理許可權保持不變;
原來財政部管理中央的一級、二級企業,現仍然管理這些企業。新辦法中按重要程度區分:是國務院或國資委批准的經濟事項必須要國務院國資委備案,其他一律由中央企業進行備案。
3、核准、備案的範圍一致;
原來國務院進行核准和備案的項目仍然進行核准和備案。新辦法依舊沿用。
四、國資委與地方委之間關係
1、國有資產評估管理工作的檔案、必須評估的經濟行為,核准、備案範圍以及監管方式等全
國統一執行;
2、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對全國的國有資產評估管理工作進行指導和監督;
此處的指導和監督只要是針對地方各級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但不涉及具體的企業。
3、各級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對所出資企業及其各級子企業資產評估項目進行管理和抽查;
4、國務院國資委對負責對全國資產評估項目的統計工作。
五、國資委與評估行業協會關係
1、行業協會是資產評估準則的制定者
包括資產評估指南、操作規範的制訂。
審核評估報告是完全依照相關行業準則進行。若相關準則不合適,國務院國資委將組織地方各級國資委制訂適合國有企業的評估準則。
準則應適應使用的變化而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