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內審協會IIA實務公告2100-10:審計抽樣

《國際內部審計專業實務標準》中第2100條標準的解釋

相關標準:第2100條標準
工作性質
內部審計活動應當通過套用系統的、規範的方法,評價並改善風險管理、控制和治理過程。

本實務公告源自國際信息系統審計和控制協會(isaca)指引——審計抽樣,檔案g10。該信息系統審計指引由isaca於2000年3月發布。引用該檔案經過isaca的許可和確認。本實務公告與isaca指引的任何差異,isaca不保證其準確性或支持這些改變。

本實務公告性質:內部審計師運用審計抽樣技術進行測試時應當考慮以下建議。本實務公告無意囊括運用審計抽樣所需要的所有程式,僅推薦一系列高層次審計師責任,作為制定詳細審計計畫的補充。

實施審計工作

審計抽樣
內部審計師在使用統計抽樣或非統計抽樣方法時,應設計並選擇審計樣本,實施審計程式,評價抽樣結果,以獲取充分、可靠、相關並且有效的審計證據。在形成審計意見的過程中,由於實際操作不可行,內部審計師通常不會檢查所有信息,通過審計樣本就能夠得出有用的結論。

審計抽樣定義為內部審計師對低於總體100%的項目實施審計程式,通過被選擇項目的某些特徵評價相關的審計證據,從而形成對審計對象總體的結論,或對形成總體結論提供幫助。

統計抽樣是通過一定的技術,用數學方法得出有關總體的結論。非統計抽樣不以機率統計為基礎,由於樣本不一定代表總體,抽樣結果不應被推斷為總體的情況。

樣本的設計
內部審計師在設計審計樣本的規模和結構時,應當考慮特定的審計目標、審計對象總體的性質、樣本以及選取方法。內部審計師應當考慮需要引進適當的專家設計和分析樣本。
樣本單位——樣本單位取決於抽樣的目的。對於控制的符合性測試,通常採用屬性抽樣,樣本單位為事件或者交易(例如,對於發票授權的控制)。對於實質性測試,經常採用變數抽樣或估計抽樣,樣本單位通常為金額。
審計目標——內部審計師應當考慮特定的審計目標,以及最可能達到這些目標的審計程式。在審計抽樣適當的情況下,應當考慮尋求到的審計證據的性質以及可能的差錯條件。
總體——總體是內部審計師希望通過從中抽取樣本,得出結論的一整套數據。因此抽取樣本的總體對於特定的審計目標必須是適當和完整的。
分層——分層有助於高效並且有效地設計抽樣, 分層是將總體分成經過明確定義的具有相似特性的子體的過程,從而使每一個樣本單位只屬於某一層。
樣本量——確定樣本量時,內部審計師應當考慮抽樣風險,預計可以接受的差錯量,預期差錯的範圍。
抽樣風險——抽樣風險來自於內部審計師得出的結論不同於對總體實施相同的審計步驟得出結論的可能性。抽樣風險有兩種:
l誤受風險——指認為重大錯報不可能,而實際上總體存在嚴重錯報的風險。
l誤拒風險——指認為存在重大錯報,而實際上總體並不存在重大錯誤的風險。
內部審計師願意接受的抽樣風險水平影響樣本量的大小。抽樣風險應當與審計風險模型及其組成部分、內在風險、控制風險、檢查風險等結合起來考慮。
可容忍差錯率——可容忍誤差是內部審計師願意接受並且仍然能夠實現審計目標的總體最大誤差率。對於實質性測試,可容忍誤差與內部審計師關於重要性的判斷有關;對於符合性測試,可容忍誤差是內部審計師願意接受的與事先描述的控制程式的最大差錯率。
預期差錯率——如果內部審計師預期總體中存在差錯,與通常沒有差錯預期的情況相比,則需要檢查更大的樣本量,推斷出總體中的實際差錯並不比計畫的可容忍差錯率高。當預期總體不存在差錯時,調整為較小的樣本量。確定總體的預期差錯率時,內部審計師應當考慮以前審計確認的差錯水平,組織的工作程式發生的變化,內部控制評估得出的證據,以及分析性覆核程式的結果。

選取樣本
通常採用的四種抽樣方法是:
統計抽樣法
l隨機抽樣——確保總體中所有樣本單位的組合享有相同的選擇機率。
l系統抽樣——採用固定的間隔選取樣本單位,第一個間隔的起點是隨機的。例如貨幣單位抽樣或者加權價值抽樣,總體中的每一個單個金額價值(如,¥1)有平等的選擇機率。當單個金額單位不能被分開檢查時,包含該金額單位的項目可以被選取進行檢查。這種方法在樣本數量較大時系統地對選項進行了加權,但仍然給予每一金額價值平等的選擇機會。另一個例子是選取每個個位數相同的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