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焦圈

北京小吃中的焦圈,男女老少都愛吃,酥脆油香的味兒,真叫人吃不夠。北京人吃燒餅,常愛夾焦圈,喝豆汁也必吃焦圈。焦圈是一種古老食品,製作比較麻煩,由於勞效太低,一般吃食店不願製作,故有一段時間常斷檔。說到炸焦圈,北京人都知道一個“焦圈俊王”,原是“南來順”職工,已故去。他的技藝一般人不能與之相比,炸出的焦圈個個棕黃,大小一般,特別是具有香、酥、脆的特點,放在桌上,稍碰即碎,決無硬艮的感覺。

宋代蘇東坡曾寫過一首詩,相傳是中國第一首產品廣告詩:“纖受搓成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無輕重,壓褊佳人纏臂金。”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谷部》也有記載:“入少鹽,牽索扭捻成環釧之形,油煎食之。”焦圈可貯存十天半月,質不變,脆如初,酥脆不皮,是千百年來人們喜愛的食品。

≮做法≯

用溫水化開鹽、鹼、少許礬,加水拌和麵粉成麵團後,用手反覆壓揉麵團,揉勻後放案板餳3個小時,然後把麵團壓扁,用刀切成5厘米寬的條,取成條面坯置案板,用一手按住一端,另一手托住面坯的另一端,捋成長扁片,厚約6厘米,用刀把面片切成4厘米寬的劑(一般50克面切14小劑),每兩個劑疊在一起,用小炸刀中間切一刀,兩邊不能切通,稍連一點,油燒至五成熱時,用手拿住生焦圈坯的一頭下油鍋,隨即用筷子從中間撐開,使之成手鐲形,定形後翻過來,炸至棗紅色出鍋控油,即成香酥脆的焦圈了。

≮TIPS≯

除焦圈外,北京還有一種叫半焦果子的小吃,其做法和焦圈差不多,僅炸制後的形狀不同,焦圈呈圓形,半焦果子是兩頭尖,中間大,呈棗核形,不如焦圈酥脆,用它夾燒餅吃,也是北京傳統的早點品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