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郁與清淡

  上海菜素以口味重著稱,因此“濃油赤醬”成了代名詞。這幾年阿拉不太滿意濃油赤醬的評價,總以為它缺少風雅,甚至有點“鄉下人”的感覺,品位不高。當然這有點歧視的嫌疑,數典問宗,祖父也是“鄉下人”,因此每每說起,總會欲言而止。

前些年上海灘流行粵菜,無非是圖慕它的清淡高雅,精工細作。但老百姓就是老百姓,清淡了不久就很快又被顛覆了,這幾年滬上流行的全是口味重的,香辣蟹、十三香小龍蝦、沸騰魚……本人早年讀過幾本哲學列專著,說這種現象印證了“否定之否定”的規律。朋友老克臘卻嘲笑“太學究了”,他說,美食本來就是一種刺激和快感,首先是好吃,是合算(性價比),營養是其次的,要不然大家乾脆直接了當去吃補藥,何必隔靴撓癢。要圖清淡,那喝白粥最清淡。

想來也是,如果不考慮身體健康因素,誰都喜歡口味濃郁。這幾天世界盃足球比賽正酣,樂壞了一幫鐵桿球迷,單位一幫小白領神魂顛倒,晝伏夜看,天天半夜三更起來看比賽。當然夜宵是少不了的,據說,此前有人認為吃糖拌西紅柿外加冰啤為夜宵首選,而那幫球迷卻發明了啃鴨脖子熬夜的“經典”:白天先派人買好又香又辣的武漢鴨脖子,儲藏在冰櫃里,等到深夜看球時,一邊喝著冰啤,一邊啃著鴨脖,那種冰涼和香辣交融的感覺才叫爽,而且能提神。

本人也算是個二流球迷,曾幾次熬夜看球,一杯冰啤,幾碟熟菜,上半夜尚能堅持,到了下半夜往往“眼皮搭牢”,處於半睡半醒狀態,甚至連最精彩的進球

都被瞌蟲錯過。為此,老婆經常奚落,說阿拉是個偽球迷。本人心裡很鬱悶,但也不得不感嘆年歲不饒人。索得此秘方,如法炮製,效果果然不錯,至少眼皮“搭牢”的辰光少了許多,但白天的精神卻受到了傷害。

最近新聞晚報舉辦新上海菜評選活動,初看上去,上榜的許多菜和本幫傳統的沒有什麼瓜葛,甚至連什麼烤羊排也上了榜,對此也有些爭議。阿拉辦公室的小白領就認為,推薦個白切羊肉、紅燒羊肉倒還說得過去,畢竟本埠大場和真如的白切羊肉,崇明的紅燒羊肉還頗有名聲,但烤羊排就有點牽強,因為上海人過去從來不吃烤羊排。但也有不同聲音,就連與會專家也認為,新上海菜不應該拘泥於傳統,只要被市民接受,不管它來自何方。私下裡本人也跟那些餐飲界的專家討論,新上海菜的特徵究竟什麼,回答濃油赤醬肯定不合適,但定義又很難確定。老克臘善解其意,說是無宗無派是最高境界,海派兩字最為妥帖。但說到新上海菜的本質,多少還是受了濃油赤醬的長期薰陶,講究口味濃郁,有變化,甜酸苦辣都要有,可口且刺激,有一點,但不要過,符合上海人的秉性。

當然,一直“濃油赤醬”也吃不消,間或來點清淡的調劑一下腸胃也是必須的,尤其像我們這些饞嘮的老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