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與珍珠翡翠白玉湯的故事

中國的歷史上,僅有兩位平民出身的帝王,一位是漢高祖,另一位則是明太祖。此二人的身世雖有許多相同之處,但家鄉父老對他們的評價卻大不相同。據史書記載,漢高祖稱帝後,有一次途經家鄉沛縣,因感謝當初父老子弟相助之恩,免除了家鄉的所有賦稅、瑤役,臨走“沛中空縣”為之送行。但是,在明太祖老家安徽鳳陽,卻至今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個好地方,自從出了個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由此看來,一個人通過努力,有朝一日發跡了,千萬不能忘記曾養育他的故鄉,否則就會為大眾所不恥。

據《明史·太祖本紀》載,明太祖(1328-1398),姓朱,名元津,又名興宗,幼名重八,字國瑞,境州鍾離(今安徽鳳陽東)人,1368年一1398年在位。他出身於一個貧農家庭,因父母雙亡,被迫入黃覺寺為增。公元1352年,他參加反抗元朝統治的郭子興部紅巾軍,後隨郭子興歸附劉福通擁立韓林兒建立的農民起義政權,任左副元帥,1356年他率部攻下集慶(今江蘇南京),被擁立為吳國公,廢除了一些元代苛政,命諸將屯田。此後,他接受朱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壯大了自己的軍力,擊退了陳友諒領導的另一支農民起義軍的進攻,至1364年將陳殘部消滅,自立吳王。1366年他將韓林兒殺害,次年又將張士誠割據勢力消滅,鏇即出軍北上。1368年他建都應天(今江蘇南京),國號明,年號洪武,同年攻克大都(今北京),推翻元朝統治,以後逐步統一全國。建國後,他普查戶口,丈量土地,均平財役,興修水利,推行屯田,並減輕對工匠的奴役,同時抑制豪強貪吏,制訂《大明律》,加強皇權,為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相傳,朱元璋少時家貧,從沒吃飽過肚子,17歲那年他又因父母雙死於瘟疫,無家可歸,被迫到家鄉黃覺寺當了一名小和尚,以圖有口飯吃。但是,不久家鄉就鬧了災荒,寺中香火冷落,他只好外出化緣。在這其間他歷盡人問滄桑,常常一整天討不到一口飯吃。有一次,他一連三日沒討到東西,又餓又氣,在街上昏倒了,後為一位路過的老婆婆救起帶回家,將家裡僅有的一塊豆腐和一小撮菠菜,紅根綠葉放在一起,澆上一碗剩粥一煮,餵給朱元津吃了。朱元璋食後,精神大振,問老婆婆剛才吃的是什麼,那老婆婆苦中求樂,開玩笑說那叫“珍珠翡翠白玉湯”。後來,朱元璋投奔了紅巾軍,當上了皇帝,嘗盡了天下美味佳肴。突然有一天他生了病,什麼也吃不下,於是便想起了當年在家鄉乞討時吃的“珍珠翡翠白玉湯”,當即下令御廚做給他吃。那御廚無奈,只得用珍珠、翡翠和白玉入在一起,煮成湯獻上,朱元津嘗後,覺得根本不對味,一氣之下便把御廚殺了,又讓人找來一位他家鄉的廚師去做。這位廚師很聰明,他暗想:皇上既然對真的“珍珠翡翠白玉湯”不感興趣,我不妨來個仿製品碰碰運氣。因此,他便以魚龍代珍珠,以紅柿子椒切條代翡(翡為紅玉),以菠菜代翠(翠為綠玉),以豆腐加餡代白玉,並澆以魚骨湯。將此菜獻上之後,朱元璋一吃感覺味道好極了,與當年老婆婆給他吃的一樣,於是下令重賞那位廚師。那廚師得賞錢後,便告病回家了,並且把這道朱皇帝喜歡的菜傳給了鳳陽父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