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食野菜還是慎重些好

  陽春三月,野菜飄香,市場上的野菜品種日益增多。野菜已被人們視為一種理想的藥食兼優的佳蔬良藥,有“天然食品”、“保健食品”之譽。“家菜不如野菜香”,當你吃膩了田園種植的蔬菜時,不妨吃點新鮮野菜,換換口味,它會使你食慾大增,且又增進健康,何樂而不為呢!在人們提倡返璞歸真崇尚天然的今天,新鮮無污染的野菜逐漸受到青睞而走上餐桌。我國野菜種類多達300餘種,常見的、營養成分高的就有100多種。生長在田野山區的野菜,由於自然生長未經人工栽培,沒有農藥污染,為人們提供了取之不盡的可食菜餚,豐富和調節著人類的生活與飲食。春天則是人們食用野菜的大好時機。 

野菜不僅能豐富餐桌,它還是防病治病的良藥:薺菜具有健胃和脾、明目止血、利尿解毒功效,民間有“薺菜當靈丹”的說法;馬蘭菜清熱解毒,止血利尿,對牙齦出血、肝炎、小兒高熱、驚風等有一定的療效;苜蓿是止血、定喘的良藥;馬齒莧消炎、清涼、解毒,有預防痢疾的作用,並對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口腔潰瘍等病症,食之常獲良效;苜菜、蒲公英有清熱解毒作用,是患肝炎和糖尿病人的佳肴;徽菜具有清熱、降壓作用,尤其適合患高血壓病的老人食用;木耳、蕨菜等可防治癌症。 

但營養學專家提醒人們,春食野菜當慎重。人們對植物為食的選擇和培育,是千百年來經過不斷比較、選育、認定、反覆選擇無數次得出的結果,才有了當今餐桌上豐富的蔬菜。大多數山坡荒野自生自滅的野生植物只是經過人們選擇,認為不可作為主食蔬菜而放棄的東西。除了有些植物具有特殊的藥用價值外,就口感、營養來說,是無法與家種植物相比的。如苦菜性味苦涼,有解毒、敗火之功效,但過量食用則可傷人脾胃、青菜含有生物鹼,為涼血止血藥物,常食則可致人脾胃虛寒、血淤。還有許多的野菜都以其偏頗之性對久食者產生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