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讀後感(共8篇)

八年級讀後感:讀聊齋志異後的感想

聽到《聊齋志異》這個名字,我就不由得毛骨悚然,因為聽說這本書里全都是關於妖魔鬼怪的恐怖故事。可是,今年暑假趙老師卻給我們推薦了這本書,作為我們五年級的必讀書目。沒辦法,當媽媽把這本書買回來的時候,我只好硬著頭皮,懷著恐懼的心理,翻開了這本書。

剛看第一個故事《小官人》,我就被那離奇的故事情節,充滿童趣的語言給吸引住了。沒想到,越往後看越精彩,書中有各種各樣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充滿了傳奇色彩,那一個個看似平凡的故事情節卻蘊含著一個個意味深長的道理,讓我在閱讀的同時收穫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嶗山道士》這個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王七是一個有錢人家的孩子,他去向一位嶗山的道士拜師學藝。剛開始,道士只讓王七乾粗活,他忍了很久,道士還是什麼也沒有教他,他就準備下山回家。在王七回家之前,他懇求道士教他穿牆術,道士教會了他,並在他臨走之前囑咐:“回家後不要賣弄法術,否則就不靈了。”王七當時答應了道士,可是,他一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向別人炫耀,並給別人表演,結果法術果然不靈了,他的頭上被撞了一個大包,還遭到了別人的嘲諷。

我覺得故事中的王七真是自作自受,他只學到了一種簡單的法術,就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了,一回到家就把答應別人的事情給忘到腦後。我真想對王七說,你雖然學會了一種法術,但是你不應該那么的驕傲自大,回家以後你應該先去刻苦地練習,即使你練習的已經很好了,也不要這么驕傲,不要急著去向別人炫耀,而是要把道士的話牢記在心,因為驕傲只會帶給你失敗。

讀完了這個故事,我不由得反思了自己。在生活中,我也有驕傲自滿的時候。有一次,我數學考試得了一百分,而且全班就我一個考一百分的,我覺得考一百分太容易了,自己真是太了不起了,就有點兒驕傲。結果第二次考試,我一看題真是太簡單了,所以根本就沒把這些題放在眼裡,拿起筆就馬馬虎虎地做了起來,做完後也沒有細緻、認真地檢查,就把卷子交上去了。我美滋滋地等著一百分再來找我,結果,發下試卷後,我卻只考了九十五分,而那次考試班卻里有30多個考一百分的。自從那次以後,我就明白了“驕傲使人落後,謙虛使人進步”這個道理。現在,我認真地看書,認真地寫作業,認真地練小提琴,再也不敢有一絲的馬虎和驕傲。

這本書,雖然每個故事都很短小,卻都蘊含著深奧的大道理。這本書,讓我一下子懂得了許多,讓我在以後更加懂事,更加優秀,這本書,真是讓我收穫多多。

讀聊齋志異有感500字的作文精選
聊齋志異讀後感(2) | 返回目錄

聊齋表面雖然是些妖魔鬼怪與書生仙士敵對與情感的故事,內在卻透露著封建王朝的黑暗面,如其中的《席方平》這一章,在人們看來,不過只是寫閻王、郡縣城隍受羊家賄賂,不問青紅皂白將席方平以及其父親加以酷刑,不允其再告貪贓枉法的官吏與羊家,最後二郎神給席方平平反,將羊家、郡縣城隍以及閻王加以重罰,使羊家財糧一日比一日少,席家財源不斷。

其實暗地裡透露著舊社會貪贓枉法的官員受賄、官官相護,置善者水火於不顧,對惡人萬般恭敬,這才導致百姓民不聊生。我非常佩服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的勇氣,在那樣一個黑暗的社會,他的作品若被惡人讀出,隨時都會被揭發,收到官府的嚴刑審問,甚至還會影響到身家性命。同時,我們也要學習蒲松齡正直善良勇敢的精神,不做傷天害理的事情。正如李世民的《百字箴言》所說“交友德之朋,絕無義之友。取本分之財,戒無名之酒。”

在《聊齋志異》中,每個妖都有情有義。你若覺得我寫得有意思,也可以自己來看一看《聊齋志異》。

初一讀後感:《聊齋志異》讀後的感想
聊齋志異讀後感(3) | 返回目錄

初一讀後感:聊齋志異讀後的感想

有一天,媽媽帶我去書店讀書,我在書店讀了《聊齋志異》,便有感而發,寫出了一篇讀後感。

聊齋表面雖然是些妖魔鬼怪與書生仙士敵對與情感的故事,內在卻透露著封建王朝的黑暗面,如其中的《席方平》這一章,在人們看來,不過只是寫閻王、郡縣城隍受羊家賄賂,不問青紅皂白將席方平以及其父親加以酷刑,不允其再告貪贓枉法的官吏與羊家,最後二郎神給席方平平反,將羊家、郡縣城隍以及閻王加以重罰,使羊家財糧一日比一日少,席家財源不斷。

其實暗地裡透露著舊社會貪贓枉法的官員受賄、官官相護,置善者水火於不顧,對惡人萬般恭敬,這才導致百姓民不聊生。我非常佩服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的勇氣,在那樣一個黑暗的社會,他的作品若被惡人讀出,隨時都會被揭發,收到官府的嚴刑審問,甚至還會影響到身家性命。同時,我們也要學習蒲松齡正直善良勇敢的精神,不做傷天害理的事情。正如李世民的《百字箴言》所說“交友德之朋,絕無義之友。取本分之財,戒無名之酒。”

在《聊齋志異》中,每個妖都有情有義。你若覺得我寫得有意思,也可以自己來看一看《聊齋志異》。

初二讀後感:讀《聊齋志異》後的心得體會
聊齋志異讀後感(4) | 返回目錄

初二讀後感:讀聊齋志異後的心得體會

清末,有一“鬼狐居士”,其《聊齋志異》流傳於後世,謂之蒲松齡。松齡怪異,喜以鬼狐為記,故得名。鬼、狐、精、怪,在人看來是不及人的,那么松齡為什麼要用它們做為素材呢?人往往看不到自己,然而只要是別的“東西”,便一目了然。待他們將這些“東西”嘲笑一番,卻恍然大悟:喔,原來這就是我們自己。以比較幼稚的分法,鬼狐精怪也就分那么兩類:要么是好的,要么是不好的;要么是奸詐的,要么是真誠的;要么是深邃的,要么是無知的。它們的分類的確比較明顯,人可就不一樣了。人有時看狐,覺得狐比人好;而狐看人,又覺得狐不如人。在人看來,鬼狐自由;在鬼狐看來,人活得踏實。在人看來,鬼狐法力無邊;在鬼狐看來,平凡是福。於是,人認為鬼狐沒有要“成人”的理由,然而,鬼狐們卻為此而絞盡腦汁。鬼狐之中,道行高的,此志不渝;道行不足的,前仆後繼。不少的鬼狐有著悲慘的下場,或是魂飛魄散,或是含恨而終。對於它們來講,成人的道路是那樣的崎嶇,那樣的艱險。多少得道高僧,多少降妖術士,他們本著“狐是狐,人是人”的“公理天命”,狠狠地擋在了鬼狐們成人成仙的路上。可是鬼狐們屢敗屢戰,就算屍骨無存,也在所不惜。人們看來,鬼狐們是那樣值得同情的角色,那些所謂降魔服妖的道士和尚又是那樣的多管閒事、冷血無情。儘管如此,人們卻仍是對鬼狐們敬而遠之,他們怕它們那種追求時的頑固,追求時的陰險,追求時的不惜一切。鬼狐們的追逐已經不是可以輕易放下的欲望,而仿佛有這一種不知名的力量在支配著它們。那種不知名的成人或是成仙的欲望,逐漸集結成了一種盲目而可怕的追求。在它們的心中,就有這么的一個信念:要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人”字,是一種奢侈。於是,或是誘惑,或是驚嚇;或是勾魂,或是索命;或是投之以情,或是殺之以暴。然後,鬼狐們得以換上了人的衣裳,嘗著人間的疾苦,經歷著人世的生老病死,而無怨無悔。而活在塵世中的人,卻為了得到鬼狐所拋棄的長生不老,千辛萬苦。為了得到鬼狐所不屑一顧的高超法力,不惜上刀山、下油鍋。有時候覺得,要是兩者可以一開始便將角色對換,那也許就沒有了不必要的悲劇。其實,即便將他們的角色對調,結果還會是一樣的,因為兩者都會追逐對方的角色。在沒有鬼狐的現實社會中,人卻有著同樣的追逐。只要人與人之間沒有絕對的平等,那么這種追逐便無休無止。過著幸福小日子的老百姓們,都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升官加祿。而那些位高權重的人,在心底卻嚮往著平凡的日子。於是,在這兩者之間,便是一種思想追求上的循環。窮人一旦變成了富人,便會懷念窮人的生活;富人若不幸變成了窮人,也自然會回想那富人的生活。當然,在這之前,有一段艱苦的追逐,甚至有痛苦的悲劇。其實這種無謂的追逐也不只是存在於像窮人和富人這樣有著明顯差距的兩者之中。人,總是這樣的觀念:別人的東西總是比自己的好。就是兩樣完全相同的東西,在一個人看來,也會覺得對方的比較好。於是便有了這樣的一種人,他們總是希望得到別人的東西,甚至是性格。在尋覓之中,他們看不見原來的自己。他們將別人的優點看成是不可多得的優點,卻將自己的亮點一味地抹殺。有朝一日,當他們真正地變成了另外的一個人,也許就只會對著往昔的日記問到:陌生人,你到底是誰?就像《聊齋志異》中的鬼狐精怪,追逐的低手,卻是遺忘的高手。倘若鬼狐安心做它們活得如浮萍一樣的鬼狐,人安心做他們平凡甚至於庸俗的人,世上當然是能太平些許。但那停歇了的追求,那所謂的安寧,卻會使塵世不但少了些引人的故事,更是沒有了進步的光彩。現實之中,亦當如此。再讀《聊齋》,再得後感。不去感慨鬼狐精怪的報恩復仇,不去嘆息人世間的世道炎涼,不去討論人怪之間的孰對孰錯。偶得謬感,不知所言。

讀後感範文1000字:聊齋志異讀後的感想
聊齋志異讀後感(5) | 返回目錄

我國十大名著,部部精彩非凡,流傳百年,每一本書都在作者濃重的筆墨下綻放著絢麗的光彩,都在文學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筆。而《聊齋志異》卻與眾不同,別有一番情趣。

初讀此書時,我感到納悶,為什麼這本書取名為《聊齋志異》,莫非另有其因?一看前言,便恍然大浯,“聊齋”乃作者蒲松齡書屋的名稱,“志”是記述之意,“異”指奇異的故事。《聊齋志異》內容廣泛,以狐、妖、仙、鬼,來概括當時封建社會的複雜關係,表現了我國17世紀的社會面貌和風氣。

在《聊齋志異》整本書中中,我對《聶小倩》一文情有獨鍾。野魂聶小倩進入書生寧采臣所借宿的寺廟去誘惑他。誰知,寧采臣剛正不阿,不受鬼魅之誘,不昧不義之財,義不容辭拒絕了聶小倩的東西和提議。寧采臣雖為一位平凡的趕考書生,卻是世間少有的正人君子,並非貪婪好色之徒。那時腐敗、混亂的世代當中,如此耿直的人已市極其少有,更別說是兩袖清風的官員了,簡直是屈指可數。現在,大公無私的清官比比皆是,但是,貪官污吏也不是消失得無影無蹤。所以,為了讓我們的祖國更加富強,我們新一代就應該好好監督自己,向曾子所說的:“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長大以後不要隨意收他人的賄賂。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職位,也要做到“清廉”二字。文中的妖怪可惡至極,利用聶小倩引誘他人,助於自己練功,這一招“借刀殺人”害了不少無辜男人。怪字妖怪心狠手辣,更怪那些被害之人色、財兩迷心竅。

這一個故事給我的啟發很大,它告訴我一個做人的道理:一個人不可以有貪得無厭的欲望、野心和習慣,不可貪戀美色。做一個大公無私,清廉公正,擁有耿直之心的人。

初一年級讀後感:《聊齋志異》讀後感言
聊齋志異讀後感(6) | 返回目錄

初一年級讀後感:聊齋志異讀後感言

清末,有一“鬼狐居士”,其《聊齋志異》流傳於後世,謂之蒲松齡。松齡怪異,喜以鬼狐為記,故得名。鬼、狐、精、怪,在人看來是不及人的,那么松齡為什麼要用它們做為素材呢?人往往看不到自己,然而只要是別的“東西”,便一目了然。待他們將這些“東西”嘲笑一番,卻恍然大悟:喔,原來這就是我們自己。以比較幼稚的分法,鬼狐精怪也就分那么兩類:要么是好的,要么是不好的;要么是奸詐的,要么是真誠的;要么是深邃的,要么是無知的。它們的分類的確比較明顯,人可就不一樣了。人有時看狐,覺得狐比人好;而狐看人,又覺得狐不如人。在人看來,鬼狐自由;在鬼狐看來,人活得踏實。在人看來,鬼狐法力無邊;在鬼狐看來,平凡是福。於是,人認為鬼狐沒有要“成人”的理由,然而,鬼狐們卻為此而絞盡腦汁。鬼狐之中,道行高的,此志不渝;道行不足的,前仆後繼。不少的鬼狐有著悲慘的下場,或是魂飛魄散,或是含恨而終。對於它們來講,成人的道路是那樣的崎嶇,那樣的艱險。多少得道高僧,多少降妖術士,他們本著“狐是狐,人是人”的“公理天命”,狠狠地擋在了鬼狐們成人成仙的路上。可是鬼狐們屢敗屢戰,就算屍骨無存,也在所不惜。人們看來,鬼狐們是那樣值得同情的角色,那些所謂降魔服妖的道士和尚又是那樣的多管閒事、冷血無情。儘管如此,人們卻仍是對鬼狐們敬而遠之,他們怕它們那種追求時的頑固,追求時的陰險,追求時的不惜一切。鬼狐們的追逐已經不是可以輕易放下的欲望,而仿佛有這一種不知名的力量在支配著它們。那種不知名的成人或是成仙的欲望,逐漸集結成了一種盲目而可怕的追求。在它們的心中,就有這么的一個信念:要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人”字,是一種奢侈。於是,或是誘惑,或是驚嚇;或是勾魂,或是索命;或是投之以情,或是殺之以暴。然後,鬼狐們得以換上了人的衣裳,嘗著人間的疾苦,經歷著人世的生老病死,而無怨無悔。而活在塵世中的人,卻為了得到鬼狐所拋棄的長生不老,千辛萬苦。為了得到鬼狐所不屑一顧的高超法力,不惜上刀山、下油鍋。有時候覺得,要是兩者可以一開始便將角色對換,那也許就沒有了不必要的悲劇。其實,即便將他們的角色對調,結果還會是一樣的,因為兩者都會追逐對方的角色。在沒有鬼狐的現實社會中,人卻有著同樣的追逐。只要人與人之間沒有絕對的平等,那么這種追逐便無休無止。過著幸福小日子的老百姓們,都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升官加祿。而那些位高權重的人,在心底卻嚮往著平凡的日子。於是,在這兩者之間,便是一種思想追求上的循環。窮人一旦變成了富人,便會懷念窮人的生活;富人若不幸變成了窮人,也自然會回想那富人的生活。當然,在這之前,有一段艱苦的追逐,甚至有痛苦的悲劇。其實這種無謂的追逐也不只是存在於像窮人和富人這樣有著明顯差距的兩者之中。人,總是這樣的觀念:別人的東西總是比自己的好。就是兩樣完全相同的東西,在一個人看來,也會覺得對方的比較好。於是便有了這樣的一種人,他們總是希望得到別人的東西,甚至是性格。在尋覓之中,他們看不見原來的自己。他們將別人的優點看成是不可多得的優點,卻將自己的亮點一味地抹殺。有朝一日,當他們真正地變成了另外的一個人,也許就只會對著往昔的日記問到:陌生人,你到底是誰?就像《聊齋志異》中的鬼狐精怪,追逐的低手,卻是遺忘的高手。倘若鬼狐安心做它們活得如浮萍一樣的鬼狐,人安心做他們平凡甚至於庸俗的人,世上當然是能太平些許。但那停歇了的追求,那所謂的安寧,卻會使塵世不但少了些引人的故事,更是沒有了進步的光彩。現實之中,亦當如此。再讀《聊齋》,再得後感。不去感慨鬼狐精怪的報恩復仇,不去嘆息人世間的世道炎涼,不去討論人怪之間的孰對孰錯。偶得謬感,不知所言。

《聊齋志異》的讀後感範文
聊齋志異讀後感(7) | 返回目錄

《聊齋志異》是我國清代小說家蒲松齡的一部志怪小說集,所記載的故事上百篇,有的講述了狐女的愛情故事,有的講述了修行得道的奇人的奇妙幻術,有的則記錄了枉死鬼的恐怖事件,還有的則是道聽途說的一些奇聞軼事。然而,其中給我感受最深的則是《促織》。

《促織》講述的故事發生在明朝宣德年間,主人公成名是個老實迂訥的秀才。他多次考試不中,於是被狡猾的小吏推選上去做了里正,專門負責搜羅良種的蟋蟀。然而華陰縣本來就不是盛產蟋蟀的地方,往往是為了一隻蟋蟀動輒好幾戶人家傾家蕩產,老實的成名不忍向百姓搜刮,只好自己千方百計去尋找蟋蟀,結果經常逾期無法完成任務,屢遭毒打。好不容易在一個駝背巫婆的指導下抓到了一隻強健俊美的蟋蟀,卻又被好奇貪玩的兒子不小心弄死,兒子畏罪投井,後經搶救挽回了性命。而成名也是命不該絕,居然又捕到了一隻善斗的小蟋蟀,上級為此大為高興,又暗中照顧成名,使他當上了舉人。

讀完這個故事,不能不讓人感慨萬千。我們實在無法想像一隻蟋蟀如何使人傾家蕩產,還要落得個被打到“雙股潰爛,血流不止”的地步。我們也不明白,一隻小小的蟋蟀居然可以讓一個天真的孩童就畏懼到以死謝罪的程度;更令人感到荒唐的是,一個人考取功名,標誌著古代文人前途和命運的科舉考試居然像兒戲一般,可以被隨意的踐踏和賞賜。這不禁又讓人想起了那首“紅塵一騎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詩句,那不也是荒唐之至嗎。那么多的人被一點精神上的愉悅蒙住了雙眼,他們又何嘗不是其別人的水深火熱於不顧呢?成名的兒子為了一隻蟋蟀差點死於非命,而敬獻蟋蟀有功的成名卻可以輕而易舉的當上舉人,所謂的“以人為本”何在,所謂的“公平”何在!

然而,我們的生活中仍然有這樣的蟋蟀,它們變換了自己的面目,以各種方式蠱惑著我們,稍有不慎,我們就會像故事中的人們一樣,小則身心俱疲,大則傾家蕩產。

我們看到,有人為了尋求刺激,誤入歧途,冒險嘗試毒品而不能自拔;有人為了一己私利,以次充好販賣假冒偽劣產品;有人為了逃避現實,沉溺於虛擬的世界中迷失了自我;還有人為了享受物質生活,窮奢極欲,揮金如土,醉生夢死……如此種種,又何嘗不是另一種蟋蟀呢?我們往往被種種淺薄的物質利益所迷惑,固步自封,蒙住了自己的雙眼,自己還渾然不知樂在其中,爾後有朝一日幡然悔悟,為時晚矣!對於中學生,尤其是我們國華的同學們更是如此,我們是國家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社會將由我們新一代去構造。因此,我們的雙眼必須時刻明亮,我們的頭腦必須時刻清醒,唯有如此,眼前的迷霧才無法阻擋住我們前進的步伐,唯有如此,致命的蟋蟀才會變得微不足道,也惟有如此,國家和社會才能有希望!

“蟋蟀”是可以致命的,然而請不要害怕,我相信,明者自會看清它的本來面目!

初二年級讀後感:讀《聊齋志異》有感
聊齋志異讀後感(8) | 返回目錄

初二年級讀後感:讀聊齋志異有感

昨天,我看了《聊齋志異》這本書,書中講的都是發生在人、鬼、神之間的故事,當然,有的也很恐怖。這裡面我最喜歡的故事是《畫皮》,講的是:一個書生喜歡上了一個女人,而那個女人卻是披著一張人皮的女鬼,書生肉眼凡胎,分辨不出妖魔鬼怪,又不聽道士的規勸,一意孤行和那女鬼交往,後來,那個女鬼把書生的心給吃了,多虧道士做法及時出手,把女鬼收服救活了書生。看完這個故事,我有點害怕,大白天自己在家,還覺得}人。

讀了這本書,我發現了兩件事:一是《聊齋志異》里如果有你不懂的詞,旁邊就會有注釋,這樣可以讓我學到不少新詞;二是我發現這本書像寓言一樣,每讀完一個故事就會悟出一個道理,比如,《嶗山道士》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有些人學習只學到點皮毛,卻以為掌握了精髓,真是可笑!《螳螂捕蟬》這個故事讓我明白:只要摸清了敵人的短處,抓住要害,發揮自己的長處,就能夠以弱勝強!

我喜歡《聊齋志異》,希望大家都能讀一讀。

更多文章
《聊齋志異》的讀後感範文
關於聊齋志異的讀後感1500字
聊齋志異讀後感2000字
《聊齋志異》讀後感3篇
高三暑假讀後感1500字:聊齋志異讀後感
高中寒假的讀後感:讀《聊齋志異》所感
寫初二暑假讀後感作文精選:讀《聊齋志異》有感
七年級讀後感:《聊齋志異》讀後感
讀後感800字:讀《聊齋志異》所感
七年級讀後感:聊齋志異讀後感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