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傳記讀後感(共7篇)

高中有關人物傳記讀後感:吳邪

1977.3.5,你誕生於世,吳邪,生日快樂!願麒麟從此年年常在,吳邪無憂歲歲平安。心中有這么一個人,曾經天真無邪,笑意明滅,後來剛強得像是另一個人,冷靜,果斷,甚至是決絕。他逐漸成長為另一副模樣,去赴他的十年之約,而你只希望他能一直好好的,希望自己能給他一個結實的擁抱,告訴他,生日快樂,你是吳邪。——哪怕是隔著書頁,自語著。吳邪,你知道嗎?我喜歡你。喜歡你狡詐小商人談生意的樣子,喜歡你做撒手掌柜欺負王盟的樣子,喜歡你無比害怕卻依然迎難而上的樣子,喜歡你沿著蛛絲馬跡認真推理的樣子。我心疼你。心疼你戴上面具扮演三爺的樣子,心疼你生離死別淚水滂沱的樣子,心疼你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樣子……我愛你,愛你的所有。吳邪,你知道嗎?我從不覺得你是不存在的人,唯心主義也好,唯物主義也罷,我一直認為只要我肯相信,你就存在這個世界上真實且溫熱地存在著,與身邊的人與我平行時間裡,或喜或悲地認真活著。而如今哪怕只見吳邪不見天真,你也是溫暖的存在。吳邪,你知道嗎?我總會想著你站在西湖邊上笑起來的樣子,就像三叔說的你是人間絕色。我有多喜歡你,描述不出來,我要喜歡你很久很久,三十八歲的你,能不能照顧好自己?吳邪,你知道嗎?看著你從柔弱的水變成堅硬的冰,從七星魯王走到長白天雪茫茫,從峻岭西藏走到沙海殺機暗藏,我看著你身上的傷痕慢慢越積越多,你不再天真,但亦無邪。你說變化的不是自己,是別人的眼光;可知書外人只恨無法護你,篇外徒留痴惘。十年生死這一場,可嘆你仍是那溫暖不熾的光。願時間終撫平創傷,荊棘中依舊堅定方向;來年月斜江上,仍期與君共憶這年歲漫長!吳邪,你知道嗎?最遺憾的,是沒能親眼見證悠悠風雪長白之顛;沒能陪你走過婉轉情長西湖之畔;沒能幫你分擔跌宕前路世間冷暖;沒能尋你身影百轉千回踏遍河川;沒能相伴度險人心難測蒼海桑田。世間千般萬種遺憾,只怪我聽書入戲太深。不求有緣來生一日相見,只願君天真仍在一世長安!有人曾對我說對別人善良就是對自己殘忍。無論走過多少墓葬,經歷過多少生死,猜度過多少人心,受到過多少傷害,從魯王宮到青銅門,從墨脫到沙海,遇見和錯過,我知道你心中還是最初那個希望所有人都好的吳邪。8.17,我們陪你一起跨越千山萬水,去到他的身邊。我想,未來的故事,一定是“用我一生,還你昔日天真無邪”。“38歲生日快樂吶,小三爺!

上述高中有關人物傳記讀後感,是一篇緊扣主題、流暢的文章

人物傳記讀後感之讀《貝多芬傳》有感
人物傳記讀後感(2) | 返回目錄

他短小臃腫,外表解釋,生就運動家般的骨骼。一張土紅色的寬大的臉,到晚年才皮膚變得病態而黃黃的,尤其是冬天,當他關在室內遠離田野的時候。額角隆起,寬廣無比。烏黑的頭髮,異乎尋常的濃密,好似梳子從未在上面光臨過,到處逆立,賽似“梅杜薩頭上的亂蛇”。眼中燃燒著一股奇異的威力,使所有見到他的人為之震懾;但大多數人不能分辨它們微妙的差別。因為在褐色而悲壯的臉上,這雙眼睛射出一道曠野的光,所以大家總以為是黑的,其實卻是灰藍的。平時又細小又深陷,興奮或憤怒的時候才大張起來,在眼眶中鏇轉,那才奇妙的反應出它們的真正思想。他往往用憂鬱的目光向天凝視。寬大的鼻子又短又方,竟是獅子的相貌。一張細膩的嘴巴,但下唇常有比上唇前突的傾向。牙床結實得厲害,似乎可以可破核桃。左邊的下巴有一個深陷的小窩,使他的臉古怪地不對稱。

他,預言了一個民族的復興——德意志聯邦,他,象徵著一世紀中人類活動的基調——力!

他,就是在十八世紀這個最混亂最穢濁的時候閃耀著的巨星——貝多芬!

在這裡,我們沒有資格去評論一個如此偉岸的大師,我們只能匍匐在他腳下,掙扎著希望去觸碰他的腳趾。

貝多芬一生苦難不斷,痛苦不堪。

一開始,人生於他就顯得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鬥爭。父親想開拓他的音樂天分,把他當作神童一般炫耀。四歲時,他就被整天地釘在洋琴面前,或是一架提琴一起關在家裡,幾乎被繁重的工作壓死。他的童年儘管如是悲慘,他對這個時代和消磨這個時代的地方,永遠保持著一種溫柔而淒涼的回憶。

在他二十多歲的時候,更大的痛苦就已在叩門,耳聾已開始它的酷刑。耳朵日夜作響;他內臟也受劇烈的痛苦磨折。聽覺越來越衰退。這一切對貝多芬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折磨。要知道,一個音樂大師,如何能夠進入無聲的世界!

更可怕的是,他的精神還受到的深深的打擊。他兩次墜入了愛河,但是最終愛情帶給他的不是快樂,不是幸福,而是更大的痛苦。尤其是他的心靈已因疾病變得虛弱的時候,當他熱戀的人圭恰迪妮嫁給了加倫貝格伯爵,狂亂的情緒更有把它完全毀滅的危險。他的一生就在這一次,似乎到了顛蹶的關頭。

如此多的苦難加負在他一個人的身上,我們憐惜,我們嘆息,我們感慨。但是,往往是苦難才能築就英雄!

莫扎特,除了擁有童年美好的回憶,一生也是貧困潦倒,鬱鬱而終。米開朗基羅,一生被人嫉妒,常常中了暗箭,並且病魔纏身,令他苦不堪言,還有懶惰惡劣的一家人,像是一個無底洞,把米開朗基羅辛苦賺來的錢花得一分不剩。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苦難不是阻礙我們前進的重重障礙,是磨練我們品行,我們意志的磨金石;是鞭策我們走向成熟,走向成功的馬鞭。

我們的生命要的不是一味的風平浪靜,我們要的是與風暴搏鬥,與礁石較勁的驚心動魄。只有在經歷了驚濤駭浪後,我們的生命才能真正綻放,被銘記。

來吧,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人物傳記讀後感之讀《米開朗基羅傳》有感
人物傳記讀後感(3) | 返回目錄

陰沉的宮殿,矗立著崇高的塔尖如長矛一般,柔和而又苦索的山崗細膩地映在天際,崗上搖曳著杉樹的圓蓋形的峰巔,和閃閃作色、波動如水浪似的橄欖林;

熱狂、驕傲、神經質的氣息,易於沉溺在一切盲目的信仰中,守著一切宗教和社會的狂潮聳動,人人是自由的,人人是專制的,生活是那么舒適,可是這裡的人生無疑是地獄。

就在這個天堂般又魔鬼般的地方,升起過一輪紅熱的太陽,明媚,刺眼。他從沒有落過,隨著時間的推移,一直懸掛在我們頭頂,發光發熱,直至永恆。

他,就是米開朗基羅。

他狂野,他不羈,他高貴。他欣賞自己,讚賞自己,他不答應別人把他當藝術家來看到,他認為,天才這個詞都不配於他。

天才,總有過人的品性。他的意志簡直是一無所能;甚至可說他的精神與他的心也是一無所能。這是一種狂亂的爆發,一種駭人的生命,為他太弱的肉體與靈魂所不能勝任的。“他在繼續不斷的興奮中生活。它的過分的力量使他感到痛苦,這痛苦逼迫他行動,不息地行動,以小時也不得休息。”他寫道;“我為了工作而筋疲力盡,從沒有一個人像我這樣地工作,我除了夜以繼日地工作之外,什麼都不想。”這種病態的需要活動不特使他的業務天天積累起來,不特使他接受他所不能實現的工作,而且也是他墮入偏執的癖性中去。他要雕琢整個的山頭。當他要建造什麼紀念物時,他會費掉幾年的光陰到石廠中去挑選石塊,建築搬運石塊的大路;他要成為一切:工程師、手工人……他要獨個子幹完一切;建造宮殿、教堂,由他一個人來。這是一種判罰苦役的生活。他甚至不願分出時間去飲食睡眠。

他的父親也勸告他不要勞作過度,但是勸告業不起影響。他從不肯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更合人性些。他只以極少的麵包與酒來支持他的生命。自然,他的健康狀況每日愈下,他的精神因他苦難的生活也極度悲觀起來。他猜疑,他不安,他孤獨。他甚至說過:“我的快樂是悲哀。”沒有一個人比他更不接近快樂而更傾向於痛苦的了。他在無垠的宇宙中所見到的所感到的只有它。世界上全部的悲觀主義都包含在這絕望的呼聲,這極端悲傷的語句中。

他也是孤苦的。——他恨人;他亦被人恨。他愛人;他不被人愛。人們對他又是欽佩,又是畏懼。他孤獨地生活著,他孤獨地思考著,他孤獨地工作著,他孤獨地看著這個世界,他孤獨地看著自己。死對於他來說是一種解脫,一種快樂,但更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因為他還有意志,又思想,有追求。

也許,孤獨可以讓人靜靜地審視自己,審視世界,它幫助我們驅除世俗的嘈雜,給我們一片靜謐的森林。也許,孤獨讓我們更能堅定自己的意志,讓我們變得更堅強,好讓我們在苦海中尋找救命的稻草。

或許,孤獨創造意志,而意志,則創造英雄!

人物傳記讀後感600字
人物傳記讀後感(4) | 返回目錄

讀《林肯傳記》有感

人生之路漫長又坎坷,人生之旅中充滿了成功與失敗,布滿了玫瑰和荊棘,在艱難的跋涉中,我們選擇了成功,同時也就選擇了失敗。

人們往往都希望自己成功,去收穫那片喜悅,然而卻害怕面對失敗,害怕體味那份苦澀,近日,我在一本書中讀到一個人的簡歷,面對那一串串的數字,我震驚了,也感動了……

大凡成功的人,他們都是一段從零開始的艱巨里程,都經歷過失敗,偉人之所以是偉人,就是因為他們經歷了比我們更多的失敗,並從中吸取經驗教訓,一步步地成功的。 書中闡明了失敗並不可怕,關鍵是我們以什麼樣的態度去對待,當我們真正地明白了,理解了失敗的偉大意義,我們便也懂得了:我們應該感謝失敗。我們學校曾早XX年開始進行過一段較長時間的感恩教育,提倡感謝曾經給過我們幫助的人,甚至是陌生人或敵人、對手。甚至到現在,我們也經常教育孩子,要感謝周圍的人。幫助過我們的人讓我們的生活工作等更加順利,而打擊過我們的對手、敵人卻能鍛鍊我們的意志,讓我們跌倒了再爬起來。其實文章所說的“感謝失敗”也是這個道理。

有人說:失敗,是一塊調色板,它使我們的生活變得五彩繽紛,絢麗燦爛,如果沒有失敗,就沒有人生的大起大落,也就少了那份執著,少了那份激情,如果沒有失敗,生活便過於平淡,也就顯得蒼白無力,讓人覺得索然無味,沒有了大苦大樂,沒有了歡歌笑語,生活也就如一潭死水,失去了應有的風采、光華和生機。我覺得我的工作生活確實經歷了不少的成功與失敗,當然,這些與偉人們的失敗與成功是不可相提並論,簡直就是連“小巫見大巫”都談不上。但我發現經歷了失敗,我從中發現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吸取經驗教訓,為成功或者更準確地說是為下次更好開展活動、為以後的教學工作而積蓄力量,孕育希望的種子,變得更堅強。比如,當我發現某節課上得比較失敗時,我覺得不能氣餒,應該調整心態和教學方法,使下次的教學更好,我相信我們的毅志也會在無數次的挫折中磨鍊得更加頑強,我們的信心了也會隨著那份執著更加堅定。

我想:大凡偉人能成功,大多數經受失敗的挫折。我們要想得到玫瑰,就必然要準備接受失敗的利刺,我們要想使自己快樂,就必然要經得起失敗後的調節、、、、、、還是那句話:失敗並不可怕,關鍵是我們以什麼樣的態度去對待。

讀後感600字

人物傳記讀後感1000字
人物傳記讀後感(5) | 返回目錄

範文一

居里夫人,一個感動了全世界的名字。她樸實的身影,深深地被一代又一代的人們所銘記;她激人奮進的故事,也被人們一遍又一遍地傳頌。

居里夫人出生時,她的祖國波蘭正遭受沙俄鐵蹄的蹂躪。知識分子的家庭背景,賦予了她良好的修養和強烈的民族責任感,當然也將知識精英的聰慧和堅韌毫無保留地遺傳給了她。開明和藹的雙親和五個孩子組成了一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儘管沙俄施行嚴厲的殖民統治,但身為小妹的她,還是幸福地度過了短暫的童年時光。

斯可羅多夫斯基夫婦的教育方式很值得我們今人借鑑。他們從未對孩子進行過什麼“啟蒙”,而是放開手腳,讓他們自由玩耍,去盡情地擁抱大自然。居里夫人一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想必就是在孩提時代埋下的種子。父親雖然是一名頗有才華的理科教師,卻從未刻意引導過孩子的興趣,他甚至不讓小瑪妮雅過早地接觸理科書籍,好讓她在上學後能夠全面地涉獵知識,從而逐漸找到志趣所向。當然,他對於孩子們的學業還是非常關心,並且要求嚴格的。至於母親,則做出了巨大的犧牲,放棄了女校長的職務,全心全意地相夫教子。在身患重並家境窘迫的情況下,她仍舊若無其事地操持家務,不遺餘力地為孩子們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家庭氛圍,不讓年幼的他們過早地承受心理負擔。由此,我看到了家庭的意義所在,它不僅是每個人成長的天堂,更是一個塑造人的殿堂。

後來,為了給姐姐籌措學費,年少的居里夫人飽嘗了世態炎涼。十七歲那年,她孤身一人背井離鄉,去外省當家庭教師,一當就是六年。這六年寄人籬下的生活,讓她逐漸意識到了社會的複雜,人性的複雜。失戀的痛苦經歷,更教會她該如何選擇終生伴侶,如何從本質上去認識一個人,透析一個人。這六年的磨難也教會了她如何面對挫折,使她在後來的實驗中敗而不餒,在經歷了風風雨雨後見到了繽紛的彩虹。

而居里夫婦的結合更是兩顆高尚心靈的碰撞。這碰撞迸發出耀眼的人性光輝。在生活上,他們幾乎毫無要求。但在這兩名學者,對待科學研究卻是異常嚴謹,鍥而不捨,孜孜不倦的。在他們心中,科學是最神聖的,是屬於全人類的。“榮譽”和“財富”在他們面前顯得如此渺小而又微不足道。因此,他們無償地將鐳的提煉方法公諸於世,並把世界上第一顆純鐳捐獻給了國家,捐獻給了世界。

探求真理沒有捷徑可走,那必將是一條清貧而又寂寞的漫漫長路。若無足夠的毅力,千萬不要輕易涉足。最可怕的事莫過於知難而退,臨陣脫逃,繼而變成一個道貌岸然的偽學者。

不僅僅是對於科學而言,對於世上的所有事情,都是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穫。而在等待收穫的這條漫漫長路上,最重要的就是堅持二字。許多人因為一點挫折就打退堂鼓,也有人在失敗了幾次後,就拍拍蹭在衣服上的灰後,搖搖頭,退回去了。殊不知或許成功就僅僅離你是一步之遙,而你不願再走了;或許成功就在你身旁,而你不願側身尋找;或許成功就在你頭上,而你不願抬頭望望。殊不知一切的或許就在你回頭返回的那一刻,灰飛煙滅了。

朋友,不要灰心,不要放棄,成功其實離你只有一步之遙。

範文二

戰國末期楚國人,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丹陽(今湖北秭歸)人。

屈原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於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因出身貴族,又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由於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於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後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

懷王十五年(前304),張儀由秦至楚,以重金收買靳尚、子蘭、鄭袖等人充當內奸,同時以“獻商於之地六百里”誘騙懷王,致使齊楚斷交。懷王受騙後惱羞成怒,兩度向秦出兵,均遭慘敗。於是屈原奉命出使齊國重修齊楚舊好。此間張儀又一次由秦至楚,進行瓦解齊楚聯盟的活動,使齊楚聯盟未能成功。懷王二十四年,秦楚黃棘之盟,楚國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漢北。

懷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約懷王武關相會,懷王遂被秦扣留,最終客死秦國,頃襄王即位後繼續實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輾轉流離於沅、湘二水之間。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計有《離騷》、《天問》、《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此外,《卜居》、《漁父》等篇是否為屈原所作,學術界尚有爭議。其中,《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天問》是古今罕見的奇特詩篇,它以問語一連向蒼天提出了172個問題,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學、哲學等許多領域,表現了詩人對傳統觀念的大膽懷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九歌》是在民間祭歌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一組祭神樂歌,詩中創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戀歌。

屈原的作品是他堅持“美政”理想,與腐朽的楚國貴族集團進行鬥爭的實錄。他的“美政”理想表現在作品中,就是“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離騷》)。所謂“舉賢授能”,就是不分貴賤,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選拔上來治理國家,反對世卿世祿,限制舊貴族對權位的壟斷。他還以奴隸傅說、屠夫呂望、商販寧戚的歷史事跡為例,說明了不拘身份選拔人才的合理性。所謂“循繩墨而不頗”,就是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貴,限制舊貴族的種種特權。屈原的“美政”理想反映了他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的尖銳對立,表達了他革除弊政的進步要求,而其最終目的就是要挽救祖國危亡,使楚國走上富強的道路。與此相關,屈原的作品還深刻揭露了楚國政治的黑暗、楚國貴族集團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現了他堅持“美政”理想、堅持節操,“雖九死而猶未悔”的鬥爭精神;同時表現了他憂國憂民、愛國愛民、矢志獻身祖國的決心。屈原雖遭讒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終以祖國的興亡、人民的疾苦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奮發圖強,做箇中興之主。他明知忠貞耿直會招致禍患,但卻始終“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面臨著許許多多的危險,在“楚材晉用”的時代完全可以去別國尋求出路,但他卻始終不肯離開楚國一步。表現了他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及其“可與日月爭光”的人格與意志。

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是浪漫主義詩人的傑出代表。作為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志士,屈原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來感召和哺育著無數中華兒女,尤其是當國家民族處於危難之際,這種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顯。作為一個偉大的詩人,屈原的出現,不僅標誌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而且他所開創的新詩體——楚辭,突破了《詩經》的表現形式,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表現力,為中國古代的詩歌創作開闢了一片新天地。後人也因此將《楚辭》與《詩經》並稱為“風、騷”。“風、騷”是中國詩歌史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優良傳統的源頭。同時,以屈原為代表的楚辭還影響到漢賦的形成。

在中國歷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熱愛的詩人。據《續齊諧記》和《隋書·地理志》載,屈原於農曆五月五投江自荊中國民間五月五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的習俗就源於人們對屈原的紀念。1953年,屈原還被列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會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紀念。

人物傳記讀後感之讀《童年》有感
人物傳記讀後感(6) | 返回目錄

我驚異於高爾基的勇氣:他這樣詳細甚至於帶著一種自嘲幽默的口吻回憶他黑暗骯髒以至於令人絕望的童年. 

那個年幼時就喪父,寄宿在外公家裡的小男孩阿列克謝從小就生長在人類一切的罪惡之中:暴力、辱罵、報復還有各種各樣不堪入耳的骯髒事情。這裡仿佛是一個連陽光都避之不及的黑暗角落,罪惡泛濫成災,蔓延成一條散發著惡臭的河水。三歲的純潔的未經任何罪惡污染的小男孩阿列克謝,天使一樣的阿列克謝,似乎犯了什麼不可饒恕的罪過而觸犯了上帝,使上帝一怒之下無情地將他扔進了這骯髒的臭水裡,讓他在充斥著荒誕與野蠻的境況下生長,頗有些自生自滅的味道。 

於是,三歲的小男孩阿列克謝便蹣跚著開始了在黑暗生活中的尋找。能夠讓我們感到欣慰的是:自生自滅的阿列克謝身邊出現了一位慈祥的守護神,多年生活在這樣黑暗的角落裡,所幸沒有使她的心靈變得一樣黑暗。她所終生敬仰的上帝使她至死都懷有一顆純潔的心靈。外祖母出現在阿列克謝充滿苦痛的生命中,帶來一朵黑暗中燦爛的陽光,照亮了小阿列克謝的生活。每當暴力和罪惡侵入,試圖腐蝕他純潔的心靈時,外祖母總會適時地出現,用上帝和一切光明美好的事物將黑暗的陰影驅趕。外祖母小心翼翼地呵護著外孫的心靈,希望他能在惡劣的生活境況下茁壯、健康地成長。當看到她就算受到莫大地痛苦時仍然誠心地讚美上帝和聖母時;當看到她在火災中臨危不亂、鎮靜地指揮滅火時;當看到她逆來順受地接受老伴的毒打時;當看到她捧著外孫掙來的幾個錢幣而落淚時,我徹徹底底地被感動了,我知道了世界上最偉大的愛除了母愛還有外祖母的愛。 

這是我在阿列克謝黑暗的生活中尋找到的第一朵溫暖燦爛的陽光。 

事實上我在驚異與高爾基的同時也驚異於我自己,因為這樣一本催人淚下的名著我居然沒有理所當然地淚流成河。是吧是吧,我越來越沒心沒肺。但是在讀到“好事情”一章時,心裡真是很感動呢。我想“好事情”應該是一位辛勤敬業的科學家,由於種種原因,生活變得窮途潦倒,只得住在阿列克謝家的簡陋的小屋裡。他每日醉心於自己的科學研究,無暇理會他人的閒言碎語。阿列克謝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和“好事情”成為了朋友。品德高尚的“好事情”向阿列克謝灌輸著純潔的思想,教導他要成為一個對祖國熱愛,將來為祖國所用的人。然而這位優秀而孤獨的科學家在世俗人們的眼中被冠以各式各樣醜惡的名號,最終不得不在卡西林的驅逐下獨自離開了阿列克謝的家,阿列克謝也為此而感到傷心不已。“好事情”與外祖母都淨化了阿列克謝的心靈,不同的是外祖母的淨化是建立在虛無的信仰之上,“好事情”則是用先進的思想和知識對其進行教育。阿列克謝在他們悉心的關懷下,內心對這骯髒的社會抱以極大的希望和感恩。 

我找到的第二朵陽光充滿智慧和希望。 

對於“好事情”,我感到的是可悲。作家在這裡通過對這一形象的塑造,想要向讀者展示十九世紀沙皇統治下人民的愚昧無知,並對此進行了深刻的批判。“這是驚醒我們的書”,的確如此。 

但是,這本書更多地帶給我的,是感動,感動過後,是深深的震撼。震撼於在如此骯髒的社會中,還有這么善良的人們。他們用他們的善良來感化身邊的人,感動身邊的世界,儘管被打被罵,他們從無怨言。這是一種靈魂的高尚,他們是上帝的天使,他們是平凡的偉大。 

善良,展現的是一個民族的品性,一個民族的高度!

人物傳記讀後感1000字
人物傳記讀後感(7) | 返回目錄

範文一

居里夫人,一個感動了全世界的名字。她樸實的身影,深深地被一代又一代的人們所銘記;她激人奮進的故事,也被人們一遍又一遍地傳頌。

居里夫人出生時,她的祖國波蘭正遭受沙俄鐵蹄的蹂躪。知識分子的家庭背景,賦予了她良好的修養和強烈的民族責任感,當然也將知識精英的聰慧和堅韌毫無保留地遺傳給了她。開明和藹的雙親和五個孩子組成了一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儘管沙俄施行嚴厲的殖民統治,但身為小妹的她,還是幸福地度過了短暫的童年時光。

斯可羅多夫斯基夫婦的教育方式很值得我們今人借鑑。他們從未對孩子進行過什麼“啟蒙”,而是放開手腳,讓他們自由玩耍,去盡情地擁抱大自然。居里夫人一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想必就是在孩提時代埋下的種子。父親雖然是一名頗有才華的理科教師,卻從未刻意引導過孩子的興趣,他甚至不讓小瑪妮雅過早地接觸理科書籍,好讓她在上學後能夠全面地涉獵知識,從而逐漸找到志趣所向。當然,他對於孩子們的學業還是非常關心,並且要求嚴格的。至於母親,則做出了巨大的犧牲,放棄了女校長的職務,全心全意地相夫教子。在身患重並家境窘迫的情況下,她仍舊若無其事地操持家務,不遺餘力地為孩子們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家庭氛圍,不讓年幼的他們過早地承受心理負擔。由此,我看到了家庭的意義所在,它不僅是每個人成長的天堂,更是一個塑造人的殿堂。

後來,為了給姐姐籌措學費,年少的居里夫人飽嘗了世態炎涼。十七歲那年,她孤身一人背井離鄉,去外省當家庭教師,一當就是六年。這六年寄人籬下的生活,讓她逐漸意識到了社會的複雜,人性的複雜。失戀的痛苦經歷,更教會她該如何選擇終生伴侶,如何從本質上去認識一個人,透析一個人。這六年的磨難也教會了她如何面對挫折,使她在後來的實驗中敗而不餒,在經歷了風風雨雨後見到了繽紛的彩虹。

而居里夫婦的結合更是兩顆高尚心靈的碰撞。這碰撞迸發出耀眼的人性光輝。在生活上,他們幾乎毫無要求。但在這兩名學者,對待科學研究卻是異常嚴謹,鍥而不捨,孜孜不倦的。在他們心中,科學是最神聖的,是屬於全人類的。“榮譽”和“財富”在他們面前顯得如此渺小而又微不足道。因此,他們無償地將鐳的提煉方法公諸於世,並把世界上第一顆純鐳捐獻給了國家,捐獻給了世界。

探求真理沒有捷徑可走,那必將是一條清貧而又寂寞的漫漫長路。若無足夠的毅力,千萬不要輕易涉足。最可怕的事莫過於知難而退,臨陣脫逃,繼而變成一個道貌岸然的偽學者。

不僅僅是對於科學而言,對於世上的所有事情,都是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穫。而在等待收穫的這條漫漫長路上,最重要的就是堅持二字。許多人因為一點挫折就打退堂鼓,也有人在失敗了幾次後,就拍拍蹭在衣服上的灰後,搖搖頭,退回去了。殊不知或許成功就僅僅離你是一步之遙,而你不願再走了;或許成功就在你身旁,而你不願側身尋找;或許成功就在你頭上,而你不願抬頭望望。殊不知一切的或許就在你回頭返回的那一刻,灰飛煙滅了。

朋友,不要灰心,不要放棄,成功其實離你只有一步之遙。

範文二

戰國末期楚國人,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丹陽(今湖北秭歸)人。

屈原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於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因出身貴族,又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由於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於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後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

懷王十五年(前304),張儀由秦至楚,以重金收買靳尚、子蘭、鄭袖等人充當內奸,同時以“獻商於之地六百里”誘騙懷王,致使齊楚斷交。懷王受騙後惱羞成怒,兩度向秦出兵,均遭慘敗。於是屈原奉命出使齊國重修齊楚舊好。此間張儀又一次由秦至楚,進行瓦解齊楚聯盟的活動,使齊楚聯盟未能成功。懷王二十四年,秦楚黃棘之盟,楚國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漢北。

懷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約懷王武關相會,懷王遂被秦扣留,最終客死秦國,頃襄王即位後繼續實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輾轉流離於沅、湘二水之間。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計有《離騷》、《天問》、《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此外,《卜居》、《漁父》等篇是否為屈原所作,學術界尚有爭議。其中,《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天問》是古今罕見的奇特詩篇,它以問語一連向蒼天提出了172個問題,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學、哲學等許多領域,表現了詩人對傳統觀念的大膽懷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九歌》是在民間祭歌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一組祭神樂歌,詩中創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戀歌。

屈原的作品是他堅持“美政”理想,與腐朽的楚國貴族集團進行鬥爭的實錄。他的“美政”理想表現在作品中,就是“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離騷》)。所謂“舉賢授能”,就是不分貴賤,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選拔上來治理國家,反對世卿世祿,限制舊貴族對權位的壟斷。他還以奴隸傅說、屠夫呂望、商販寧戚的歷史事跡為例,說明了不拘身份選拔人才的合理性。所謂“循繩墨而不頗”,就是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貴,限制舊貴族的種種特權。屈原的“美政”理想反映了他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的尖銳對立,表達了他革除弊政的進步要求,而其最終目的就是要挽救祖國危亡,使楚國走上富強的道路。與此相關,屈原的作品還深刻揭露了楚國政治的黑暗、楚國貴族集團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現了他堅持“美政”理想、堅持節操,“雖九死而猶未悔”的鬥爭精神;同時表現了他憂國憂民、愛國愛民、矢志獻身祖國的決心。屈原雖遭讒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終以祖國的興亡、人民的疾苦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奮發圖強,做箇中興之主。他明知忠貞耿直會招致禍患,但卻始終“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面臨著許許多多的危險,在“楚材晉用”的時代完全可以去別國尋求出路,但他卻始終不肯離開楚國一步。表現了他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及其“可與日月爭光”的人格與意志。

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是浪漫主義詩人的傑出代表。作為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志士,屈原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來感召和哺育著無數中華兒女,尤其是當國家民族處於危難之際,這種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顯。作為一個偉大的詩人,屈原的出現,不僅標誌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而且他所開創的新詩體——楚辭,突破了《詩經》的表現形式,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表現力,為中國古代的詩歌創作開闢了一片新天地。後人也因此將《楚辭》與《詩經》並稱為“風、騷”。“風、騷”是中國詩歌史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優良傳統的源頭。同時,以屈原為代表的楚辭還影響到漢賦的形成。

在中國歷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熱愛的詩人。據《續齊諧記》和《隋書·地理志》載,屈原於農曆五月五投江自荊中國民間五月五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的習俗就源於人們對屈原的紀念。1953年,屈原還被列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會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紀念。

相關文章:
人物傳記讀後感1000字
人物傳記讀後感600字
人物傳記讀後感之讀《居里夫人傳》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