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詩選》優秀讀後感5篇500字

《艾青詩選》是近代詩人艾青的詩歌選集,艾青的詩歌裡面包涵著五四運動進取精神和戰鬥精神,該詩歌集創作於1979年。即使是在現在社會裡,艾青的詩歌對人們仍舊有著獨特的意義,希望以下的讀後感對您有所幫助。

《艾青詩選》讀後感一

左思右想還是選了一本相對沒有那么好讀的書。本來也想看一本好看的小說最後還是決定了《艾青詩選》這一本。讀完一篇就可以停下來,而每一篇都有不同的東西,不同的感覺,不同的風格,不同的情感 。

艾青對於來我講就是“大堰河”和“土地”的代言人。不過單單只是這樣,未免對艾青的定義太過於局限。看了這本才開始有一點了解艾青了。

艾青是積極的。

《煤的對話》里

“你已經死在深的怨憤里了嗎?

死?不,不,我還活著——請給我火,給我以火!”

一九三七年的春天創作的一首新詩。這首詩採用通篇對話的方式來書寫的不僅展示中華民族不甘屈辱、自強不息的內在精神,還表達詩人對祖國深沉而熱烈的愛和對祖國再生的強烈願望,顯得新穎而又親近。這首詩雖短,卻耐人尋味,博大,意境深遠。煤的生命是短暫的,然而,它們具有一種優秀的品格——遇著火就會燃燒,就會發光發熱。詩人以“煤”來寫苦難的中華民族,這真是再貼切不過了。詩的美,詩的意境,詩的力量,也由此產生。這樣的積極的力量,是足以讓人感動的,熱血的!

說到艾青,必然不可缺少的詞——“愛國” 。

短短的兩個字,艾青,用盡一生的詩去書寫。《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

“中國,

我的在沒有燈光的晚上,

所寫的無力的詩句

能給你些許溫暖嗎?”

他是對危難中的祖國所流露的心聲。他看到了戰爭的現實的嚴峻,看到了那些過去迫害過詩人自己和無數民主鬥士,欺壓過廣大人民的權貴們,仍在過著紙醉金迷的日子,詩人能不感到無比的憂慮?結尾的這幾行詩不是無告的呻吟,它是聲音顫慄的呼喊,是泣血的為祖國急切獻身的心聲!他為祖國真摯的心,在煎熬著。 在落雪的寒冷的中國的土地上,詩人的創作道路儘管也是泥濘而曲折的,但他用溫暖而真誠的聲音,堅定的步伐,從此一步一步地攀登上了詩人自己的也是當時中國的詩歌領域的高峰。有人讚賞,有人鄙夷,相信艾青從不看也不聽,只是用自己的光自己的力量去溫暖中國的冬天。

艾青卻又是悲哀的。

艾青愛寫北方的詩,土地的詩。

“一天,

那個科爾泌草原的詩人

對我說:

北方是悲哀的。”

詩人不筆下的北方一是捲去了生命的綠色,與時日的光輝,暗淡的黃昏,揭不開的紗霧,恐怖的,瘋狂的,掃蕩過大地,還有頹垣與荒冢,土色的憂鬱。

人們的貧窮與飢餓。

《北方》是艾青於1938年2月創作的一首新詩。這首詩里,詩人悲嘆著北方的貧瘠落後悲哀又荒涼還有戰爭給北方民眾帶來的苦難,在悲哀里卻也著謳歌北國民眾自古具有的不屈的生存意志和以及保家衛國的決心。

全詩多運用意象來抒情寫意,勾勒出一幅幅豐富的厚重的北國鄉土畫面,形象生動,準確傳神。此詩是比較典型的自由體詩,也仍遵循語言和情感的自然節奏,不受外在的格律的限制,具有散文美感,風格凝重深沉。厚重里仍帶悲涼 。

艾青的詩,常常也能讓你感到黑暗裡透出光的希望。

而向太陽就是這樣一首詩,他的舊作《太陽》,也被引做了《向太陽》。我起來,街上,昨天,日出,太陽照在,在太陽下,今天我向太陽,艾青的詩,這首詩里清晰的熱情這最後一行詩,也曾受到了指摘,認為作者情緒消沉,損傷了這首詩。但我向來認為,艾青是個有悲哀感情的詩人,這契合他的悲哀感情,當然這一行誠摯的吐訴,可以看作是消沉的也可以說不是。但從當時詩句里艾青的歡欣和昂奮來看,他為了這企盼已久的光明的到來,是可以甘心地去獻出自己的生命的寶貴心情。 讀艾青這首宏偉的長詩《向太陽》,我感悟挺深,但不能說全部理解。過去有些論者,雖然也肯定了它在藝術上具有傳統意義上的完美性典雅性,肯定了章法的嚴整,但又認為,詩人的靈魂雖然被騷動的現實生活驚醒,但仍然沒有能拋棄掉個人的哀傷和痛苦,因而不能達到純新的境界。我以為論者指摘的弱點和問題正是這首詩的命脈之所在。詩人不是抽象的存在,他是一個與苦難的中國命運相連的現實的人,而艾青正是這樣一位詩人,可以說,艾青若非這般與祖國命運相連,他也不會做到像現在這樣的偉大吧。憂傷和痛苦在詩人的心靈里沒有消失的事實,證實詩人是真誠的人,是一個熱忱的愛國主義者的人,是一個切切實實為理想戰鬥著的人。詩人必須在現實鬥爭中不斷地突破自己,他的情感世界和創作境界得到新的拓展和衍生。《向太陽》是樹立了一個多年為民族命運奔波受難的中國詩人為了崇高的理想,雖心神曾經受到了嚴重的摧殘。為迎接日出,他終於從傷痛中站起來,他走向街頭,他投入生活的行列,他放聲歌唱生活與美好。身上的創傷和精神上的憂鬱,並沒有使他完全的灰心絕望,他投入了戰鬥,他流著熱淚讚美日出。這才是真摯的浸透了歷史的真實感的聲音。因此,《向太陽》這首詩能給人以史詩的感覺,它不是理念的歷史,是有血有淚的顫動著的歷史。是詩人含著血與寫下的偉大詩篇。

詩人喜愛自然,不僅是村莊還有《月光》,《樹》《黃昏》《曠野》

“把輕輕的霧撒下來

把安謐的霧撒下來

在褐色的地上敷上月光

月明的夜是無比溫柔與寬闊的啊”……

“像月光的霧一樣流進他們的耳朵收我此刻zl最了解而且喜歡他們每一個人”

《月光》里詩人只寫“我”在小巷裡走,寫“我”此時的心態,沒有什麼大的波瀾。但這首詩還是那樣感人,耐人尋味。因為詩中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正是這濃郁的生活氣息,流溢出了詩情畫意。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到詩人注重生活,並從生活中提煉出詩意來。在詩中,詩人又表現出生活,使人如親臨其境。也許,別人也會有這樣的經驗,但往往被忽略過了,會認為這樣的經驗沒有什麼好寫。當然,這首詩還不僅是以濃郁的生活氣息取勝,詩在平靜之中還寓含了很深的意義。就是詩人通過“我”的心態,寫出了詩人“我”與這些安睡的普通百姓之間的關係。其中淡淡的哲理與幸福,詩人愛他們,喜歡他們,唯恐驚醒了他們。這說明詩人與百姓之間的關係是相連的,是同呼吸共命運的。這首詩實際上反映了一個很大的主題。詩人的這種情感也是非常感人的。這些細節描寫是很精采的,詩人的心緒都含在這描寫之中了。詩人“我”和這些沉睡者並不相識,也未直接交談或交往,詩人只通過“我”的心態描繪這一小側面,把很深層的表達出來了。這首詩是按“我”在小巷裡走地寫敘。注意生活,敬重生活,詩還是詩,仍有詩意,仍然動人。浮面的描寫,失去作者的主觀;事象的推移,不伴隨著作者心理的推移,這樣的詩也就算在新寫實主義的作品裡,該是令人費解的吧。” 詩人在這裡說得很清楚了,浮面的描寫。它們與真實地反映生活的關係吧。在詩歌創作中的自然主義,詩人是不取的。詩人艾青仍然堅持這樣的看法: “詩,永遠是生活的牧歌”

艾青的詩感情太多,卻越覺得,正是這份真摯的情感才有這些珍貴的詩句。艾青的詩歌具有鮮明深刻的形象,隨著詩歌結束,形象也就完成了。愛國是艾青詩歌的一大特點“艾青的詩歌以它緊密結合現實的、富於戰鬥精神的特點繼承了“五四”新文學的優良傳統,又以精美創新的藝術風格成為新詩發展的重要收穫。這裡既反映了作者的藝術才能,又銘記下他嚴肅的、艱苦的藝術實踐。在他的詩歌中,飽滿的進取精神和豐富的生活經驗帶來鮮明”

艾青的詩讀完總有不懂得的東西不明白的感情。可它是精神是新詩發展的關鍵,艾青以《大堰河——我的保姆》引起詩壇注目,被稱為“吹蘆笛的詩人”。他的詩歌創作從一開始就匯入了世界近現代詩歌潮流民族解放戰爭的號角一吹響,艾青即從時代的“流浪漢”變成了“吹號者”,迅速地在爭取獨立、自由、解放的鬥爭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深入到人民中間,思索著民族的命運,探索新詩通向“民族心靈深處”的道路。他是艾青,一名偉大的詩人。

《艾青詩選》讀後感二

艾青生在1920xx年,或者說宣統二年,清王朝風雨飄搖,辛亥革命一步之遙,青春時光炮火紛飛,正是“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這樣的背景,讓他的詩逃不開對黑暗現實的痛苦審視,和對光明未來的滿懷期待。所以他的詩有兩大公認的主題——土地和太陽,前者凝聚著對祖國最深沉的愛,後者散發著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而事與願違的現實,讓愛國變得艱難,讓憧憬遙遙無期,所以艾青的詩歌中迴旋著憂鬱的調子。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大堰河——我的保姆》)

“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鎖著中國呀……”(《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

“北方是悲哀的”(《北方》)

這種迴旋,是重複,也是遞進。《大堰河——我的保姆》中,作者聲聲呼喚著自己的乳母“大堰河”。第一聲,大堰河是村莊裡的一個模糊影子;第二聲,大堰河出現在了作者身旁;第三聲,大堰河伸出雙手擁作者在懷……一聲又一聲,大堰河面目漸漸清晰,更清晰的是作者對大堰河的情感:懷念——同情——敬愛;背後再漸漸堆疊起更濃厚的情感:大堰河的如此勞苦,但又寬厚仁愛純樸堅忍,可她平凡又普遍,就像這篇土地上的任何一個母親。於是詩歌的主題從仁愛的乳母,到受苦受難而沉默的乳母,再到與中國土地合而為一的普通農民的命運。

這種迴旋,不僅體現在相同句子的重複出現,還體現在小節里同一句式的疊加。

“林子醒了

傳出一陣陣鳥雀的喧吵,

河流醒了

召引著馬群去飲水,

村野醒了

農婦匆忙地從堤岸上走過,

曠場醒了

穿著灰布衣服的人群

從披著晨曦的破屋中出來,

擁擠著又排列著……” (《吹號者》)

雖然艾青一向主張詩歌要自由,要打破格律,用散文化的語言去講述,不同於我們對於新詩“三美”的刻板印象,但作為一個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了養分的詩人,他不自覺地在詩中灌入節奏,“作家竭盡心力的作品,是通過他的心的搏動而完成的”,這迴旋,是他的心跳。

他的心不曾完全歡快地躍動,“叫一個生活在這年代的忠實的靈魂不憂鬱,這有如叫一個輾轉在泥色的夢裡的農夫不憂鬱,是一樣的屬於天真的一種奢望”。正因為如此,抗日戰爭初期,當大多數詩人都沉湎在廉價的客觀中,預言著輕而易舉的勝利時,艾青卻在全民抗戰的勝利中,看見了陰影、危機,看見了祖國大地的貧窮,戰爭的真正主人還生活在苦難中。詩人說,他“不幸發現了”這樣的生活真理:“中國的路,是如此的崎嶇,如此的泥濘呀”(《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艾青的憂鬱當然不是表示他對生活的灰心與絕望,反而是表現了他對美好生活執著的追求和堅強的信念,因此,他的憂鬱是一種更深沉的力量。

《艾青詩選》讀後感三

如果長到現在,還號稱愛看書,那么連艾青的詩都沒看過,那就有點兒太遜了吧。

艾青與艾未未,兩個大名人,到底是誰因為誰而那么大名氣,總之他們很有名了。

我讀書的一個缺點就師利性太強,那個傻逼的一天一本的計畫讓我總是很著急的去完成任務~就像這本書,用不到三小時草草翻完了事,但是還是寫得很精彩,也很正面與革命!

艾青原名蔣正涵,生於1920xx年3月(哈哈,應該是雙魚座吧?我們雙魚就是最適合當詩人啦,那么有想像力的)浙江金華人。還有那個最著名的“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我覺得他的詩有民謠的感覺~

《艾青詩選》讀後感四

北方是悲哀的

一天

那個科爾沁草原上的詩人

對我說

"北方是悲哀的”

在自己的年代裡

被釘上了十字架

於是懷疑他筆下的“時代”

卻不曾懷疑

他要做雲的牧人

還有季候的掘墓人

去挨受陰冷的時間

他是學生

在詩的圈子裡

在魚化石的直白間

在智力的紙菸盒上

大堰河把他哺成了乳兒

那些風霜飢餓的鄉村

卻將他變成了一口老井

在冰雪凝凍的日子

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

艾青的北方

只像艾青

《艾青詩選》讀後感五

詩歌與散文不同,一般是分行書寫的,有些押韻,有些自由。分行造成了詩句的獨立和詩意的空白,強化了節奏,增強了表現力。押韻使詩歌具有音韻美,詩句在形式上和諧呼應,抑揚頓挫,便於誦讀和記憶。

艾青的詩在形式上不拘泥於外形的束縛,很少注意詩句的韻腳和字數、行數的整齊劃一,但又常常運用有規律的排比復沓、造成一種新的統一。如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中: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壓著的草蓋的墳墓,

你的關閉了的故居檐頭的枯死的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園地,

你的門前的長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運用一連串的排比句,排列出一系列悽慘、荒涼的意象。大堰河貧苦悲慘的身世命運得以倒敘展開。

她含著笑,洗著我們的衣服,

她含著笑,提著菜籃到村邊的結凍的池塘去,

她含著笑,切著冰屑悉索的蘿蔔,

她含著笑,用手掏著豬吃的麥糟,

她含著笑,扇著燉肉的爐子的火,

她含著笑,背了團箕到廣場上去,

這一系列排比句體現出大堰河的堅強,沒有了乳汁,就靠勞動生存,心酸中卻“含著笑”,表現了勞苦大眾頑強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