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歷:巧妙亮出“軟實力”

“贏在招聘會”系列報導之一

“有籃球特長者優先。”日前,一家國有企業在高校專場招聘會上,明確要求應聘者要有籃球特長,原因是該企業經常與十幾個兄弟單位舉行文藝活動,需要這方面的員工來為企業增光添彩。記者發現,招聘信息中類似的“附加條款”還有“持有駕照者優先”,“擅長唱歌主持者優先”等。

與四六級英語考試、計算機等級考試等“硬證書”相比,籃球、駕照、唱歌等技能在找工中常常被人所忽視,至多在簡歷的結尾稍帶一筆。然而,在碩士成群本科成堆的招聘會中,這些“軟技能”有時最容易被hr識別,成為競爭力的重要體現。只要巧妙亮出你的“軟實力”,同樣可以為你帶來offer。

簡歷:巧妙亮出“軟實力”

“灰色技能”漸成找工必備

華師日語系的小霞最初是被爸爸逼著學開車的,而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學車,她覺得開車已成為一項必備技能,就像英語和電腦那樣。在一些高校,駕駛課已作為學生的選修課之一,甚至是就業實習的一部分,對拿到駕照者給予社會實踐的學分。

埔農駕校劉教練告訴記者,學生學車的原因不過有三:一是方便以後找工作;二是學生在時間上好安排,避免在職再學習的不便;三是有部分人是因為別人學,自己也跟著學。據不完全統計,有八成大學畢業生參加過各種職前“熱身”,希望為找工“加砝碼”。廣東培正學院套用心理學專業的小敏考過駕照、學過會計、還練了瑜伽。

應酬是職場裡的一門學問。於是,“會喝酒,酒量大”成為一些企業的招聘條件,還有一些企業要求應聘者會唱歌、跳舞、搓麻、打牌等,這些特殊的招聘要求被稱為“灰色技能”。“灰色技能”曾引起人們的爭議,但在爭議聲中,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接受並學習“灰色技能”。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2298人參與),70.7%的人認為在職場競爭中具備“灰色技能”很重要,其中20.0%的人表示“非常重要”。受訪者中,64.6%的人表示自己具備“灰色技能”,這與中國人情社會和職場競爭激烈不無關係。

“從企業類型來說,國企和機關單位對灰色技能的需求高於外企,國內企業對外公關,離不開中國文化,如ktv、飯局等。從崗位來看,主要是公關、外聯、秘書、銷售等。”傑出華商國際集團人力資源總監王勝軍認為,“灰色技能”不是招聘的主要因素,大學生的學習能力、社團經驗、職業操守等才是最主要的。但對於將要步入職場的大學生,增加一些應對將來的技能,也能為職場加分。
簡歷亮技能,不求多但求精

華南師範大學傳播學專業的小張考了駕照,還學會了仰泳、蛙泳、自由式等多種泳式。在她看來,如果以後去應聘媒體,駕照可能成為一種競爭優勢,而游泳則是一種逃生技能。小張還考了photoshop證和教師口語證,她希望這些技能證書為以後選擇多一條路。

軟技能有助於提升就業力。華師輔導員李老師認為,現代社會需要綜合素質較高的人才,各種技能有助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為以後勝任工作增加砝碼。但對軟技能的作用不能高估。廣州現代信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的小嘉就認為,現在的大學生學習技能都有功利心理,如果不是自己有興趣要學的話,一是學不好,二是學不專,即使拿了幾十個技能證,也是沒有用的。

在華南農業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專業曹同學看來,軟技能對就業的幫助就是錦上添花而已。小曹是一個腳踏車愛好者,曾騎著腳踏車去過海南島、汕頭、廈門、珠海等地。這份愛好腳踏車的出遊經歷,鍛鍊了他的策劃能力、團隊寫作能力和溝通能力,但對於找工的幫助只是一點點,用人單位更看重實質的專業能力。

“技能的掌握是信息社會的需要,企業要求學生在完成學歷教育的同時,掌握一些軟技能也是無可厚非的。”中國勞動關係線上總經理梁偉權認為,“灰色技能”使市場行銷等需要與外面溝通的職業,更容易融入社會,但並不是所有的職業都需要這種特徵,就算是在做市場行銷的隊伍中,也不見得能說會道的就一定能成功。

更為普遍的觀點認為,“灰色技能”只能是敲門磚,只能是潤滑劑,“灰色技能”發揮作用還是需要真正的能力來支撐的,否則也難以長久地被領導和同事認同。

那么,怎么在簡歷中巧妙體現軟技能呢?據了解,許多畢業生在簡歷中都有“興趣愛好”或“技能特長”一欄,有的簡單填寫了幾個愛好,有的羅列了幾個證書。職場人士建議,對於軟技能的填寫,要“不求多但求精”,最好能根據企業的招聘要求,有針對性地填寫一二項,並能闡述這項技能對應聘崗位的意義,對自己的影響。

面試:完美呈現“潛在素質”

記者了解到,對大學生“潛在素質”的考察,正成為越來越多企業的用人要求。知名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都會建立大大小小的素質模型,通過行為化的結構面試法,在學生講述案例的過程中,判斷其是否具有某項素質。於是,對於學生而言,提前精心準備小故事便成為面試成功的關鍵。

“潛在素質”並非虛設

企業在招聘中對大學生的素質要求,看上去不如學歷、證書等門檻來得實在,但卻是企業用人的實際需要。比如,金融危機發生後,企業招聘趨向謹慎,對“吃苦耐勞”更加強調;也有企業對員工“抗壓能力”十分關注。一位hr告訴記者,越是知名的企業,這些素質要求越不是擺設,這些公司會通過建立各種素質模型來考察應聘者,諸如寶潔“8問”,每一問都指向一個能力,就是根據素質模型設計出來的。

“潛在素質”在不同企業要求也不一樣。商務英語專業的小嘉認為,企業最看重的是交際能力和責任心。這些素質要在平常的實踐中,如實習期間表現出來,讓用人單位看到,才能夠化為競爭優勢。

哪些“潛在素質”最被看重

華師輔導員李老師認為,企業看重學生在做人和做事方面的素質,包括誠實和團隊精神。學生要善於化“潛在素質”為競爭優勢。李老師指出了三種做法,一是在實習、見習、工作中與人為善,給用人單位一種容易接觸的感覺;二是在工作的時候要踏踏實實地乾,不要弄虛作假;最後,年輕人應當沉得住氣,有時候用人單位不一定給到你機會,這時候要沉得住氣,低調一些,不要太張揚。

“我在一個高校面試畢業生時,有一個學生會的勞動部長,他介紹自己時並沒有拿出什麼技能證書,而是說每次學校組織大型活動後,所有的廣播器材都是他自己收拾好的,雖然默默無聞,但從他身上我看到了吃苦耐勞的品質。這一點,對於如今80、90後的大學生來說太難能可貴了。”中國勞動關係線上總經理梁偉權講述了一個親歷的例子。

職場專家:

面試之前精心準備案例

不同崗位有不同的素質要求,hr一般會通過建立素質模型去探測應聘者有沒有這樣的素質。王勝軍舉例說,比如招聘客服人員,hr先建立素質模型,在素質模型里,這個崗位有8個核心能力,包括誠實正直、溝通能力、工作認真、衝突管理、抗壓能力等。然後根據核心能力設計問題。王勝軍說,在面試中,每個問題都需要應聘者用過往的學習、工作、生活中發生過的經歷來回答,hr從中判斷應聘者能否勝任工作。

面對這種面試,大學生怎樣精心準備案例呢?王勝軍認為,首先是要了解自己,從高中到大學的教育,自己的優勢與能力。其次是了解公司,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業務、不同的背景。知己知彼之後,圍繞不同的“潛在素質”,選擇最有說服力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