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手抄報:蘇滄桑的散文海

有人說散文是文學的客廳,進一步,似可以說散文是作家的心靈客廳。既是客廳,自然少不了交談,交談對象可以是親朋好友,亦可以是自我,還可以是思想精神;話題則可大可小,生活點滴、心靈感悟、腳下的大地、頭上的藍天,皆可入題。不經意的漫談中,散文的品性、格調,散文家的個性、特點隨之顯現出來。如果說散文的審美價值確有高低之分的話,我認為,優秀的散文一定是那些由作家身邊人事觸發、經過情感浸泡、再與心靈世界進行對話的作品,而不是那些沿著事物表層滑行、滯留於感性經驗、缺乏思想提升的作品。近讀蘇滄桑散文集《所有的安如磐石》,在為她散文客廳方寸之中透出的萬千氣象感染的同時,也為其細膩熨帖的人事描寫而感動,更為其文中深邃縝密又闊遠大氣的精神對話而震撼。

優秀的散文家大都擁有自己的“藝術客廳”,客廳的“常客”往往就是生於斯、長於斯的故鄉。魯迅、周作人之於紹興,郁達夫之於富陽,茅盾之於烏鎮,蕭紅之於呼蘭河,沈從文、黃永玉之於湘西,賈平凹之於商州,周濤、劉亮程之於新疆等,無不如此。依託一方山水、一片厚土,他們描摹故鄉的人情風物,書寫內心的情感世界,與之展開精神對話,這既是一條平凡的生活之路,也是一條非凡的藝術之路。散文集《所有的安如磐石》中,也有這樣一個“常客”,一個給予蘇滄桑以無限生命和藝術潛能的故鄉——浙江玉環以及環繞周邊的大海。無論是早前的散文集《銀杏葉的歌唱》、《一個人的天堂》、《風月無邊》,還是現在的《所有的安如磐石》,都離不開故鄉風物的浸潤,以及大海的滋養,像《水知道》、《與海成說》、《與霧同行》、《夜渡蓮島心染香》等,都氤氳著大海的氣息。用作者的話說,就是“對於我,大海就像父親一樣,賜我以生命,賜我以柔和的風,風吹在一個孩子的身上的時候,像一個一個延綿不絕的懷抱”,大海還是“一個男人”,“一個與我對泣的孩子”,“我最後的歸宿”。而今,離開家鄉多年、定居杭州的蘇滄桑仍時時感念大海的賜予,嚮往大海的博大,“我們總在路上奔突前行,焦灼疲憊。我們總在尋找,有什麼方式,可以抵達安寧?原來這么簡單,一個雨夜,一條船,一條河,就可以”。

雖然,在一個後工業化時代,人們的活動範圍空前擴大,故鄉的觀念在開放,但人們內心深處的家園理想純美依舊。散文《敦煌痛》、《沒有月色的麗江》、《晚安,日月潭》、《在世界的中心感受奇妙》中,作者行走在敦煌、麗江、日月潭、澳洲等地,心緒卻始終與故鄉相連,故鄉和她文學創作的關係,醇厚而綿長,大海就是她人文關懷的起航點,因此,哪怕視角很小的篇章,都會被她挖掘出大氣象,以及大海般安然沉穩的力量。從一條河抵達大海,這就是蘇滄桑散文最大的特點。

誠然,散文的客廳中,不僅要有飄飛的思緒、五彩斑斕的畫面,還要有水到渠成的哲思,與萬物、與自我、與心靈的對話,於此,散文的思想意韻、精神氣度才會升騰起來,引領讀者趨近人生的彼岸。散文集之所以取名“所有的安如磐石”,就寄寓了作者對生命本真狀態的追求,期望人們能夠“像我們的祖先那樣,依從心靈的聲音休養生息”,抵達生命最初也是最終極的追求目標——安如磐石的幸福感。

在一部散文集中,能夠像大海一樣,包容進如此之多縝密深入的思考、闊遠的眺望,實屬難得,如沒有紮實的生活基礎、嫻熟練達的筆法、對大千世界的關懷,是很難駕馭和實現的。我想,這也許是莫言等人看好蘇滄桑的散文、稱讚她的散文是“天籟之音”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