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減災手抄報:地震概述

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地震常常造成嚴重人員傷亡,能引起火災、水災、有毒氣體泄漏、細菌及放射性物質擴散,還可能造成海嘯、滑坡、崩塌、地裂縫等次生災害。

地球上每年約發生500多萬次地震,即每天要發生上萬次地震。其中絕大多數太小或太遠以至於人們感覺不到;真正能對人類造成嚴重危害的地震大約有一二十次;能造成特別嚴重災害的地震大約有一兩次。人們感覺不到的地震,須用地震儀才能記錄下來;不同類型的地震儀能記錄不同強度、不同遠近的地震。目前世界上運轉著數以千計的各種地震儀器日夜監測著地震的動向。

地球分為三層:中心層是地核,中間是地幔,外層是地殼。地震不僅發生在地殼之中,也會發生在軟流層當中。據地震部門測定,深源地震一般發生在地下300——700km處。到目前為止,已知的最深的震源是720公里。從這一點來看,傳統的板塊擠壓地層斷裂學說並不能合理解釋深源地震,因為720公里深處並不存在固態物質。超級地震指的是震波極其強烈的大地震。但其發生占總地震7%——21%,破壞程度是核子彈的數倍,所以超級地震影響十分廣泛,是十分具有破壞力的。科學家構想將地球岩石圖畫出來,這樣對預測地震有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