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減災手抄報資料:地震在中國

1 . 我國未來 10 年防震減災目標是什麼,何時提出 ?

答 : “在各級政府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爭取用 10 年左右的時間,使我國的大中城市和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的地區具備抗禦 6 級左右地震的能力”。這就是我國 1994 年提出的未來 10 年防震減災目標。

2. 未來 10 年防震減災目標,為什麼以“具備抗禦 6 級左右地震的能力”為最終目標 ?

答 :6 級地震的震中烈度多數為Ⅷ度區,其破壞程度 : 木架建築及新式磚石房屋等損壞嚴重,破壞大。

(1) 就全國而言,6級地震在各地的發生具有普遍性。

(2) 我國7級地震多發生在西部地區。東部經濟發達,人口稠密地區6級以上地震較多。

(3) 西部和東部發生的地震引起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東部遠大於西部。所以,從震情、震害的角度出發,我們選擇了 6 級左右的地震來防備。

3. 我國防震減災 10 年目標中 " 具備抗禦 6 級左右地震的能力 " 包含哪些方面的內容 ?

答 :(1) 各級政府組織、指揮防震減災工作的能力; (2) 社會各界民眾承受地震事件的能力; (3) 地震監測預報能力; (4) 各類建築物、工程設施的抗震能力。

4. 我國本世紀第五個地震活躍期開始於何年?在防震減災方面, 我國將採取什麼對策?

答 :1988 年。基本對策:以預防為主,綜合防禦。認真做好地震監測預報、震災預防、地震應急、地震救災和重建四個環節的工作。具體措施:⑴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建立健全防震減災工作體系;⑵建立健全防震減災法規體系;⑶把防震減災工作納入社會和經濟發展總體規劃之中;⑷增強地震監測預報和快速反應能力;⑸努力做好地震安全性評價為基礎的抗震設防工作;⑹制定好應急預案;⑺增強地震後恢復重建能力;⑻提高民眾的防震減災意識。

5 . 為什麼說中國是一個地震災害極其嚴重的國家 ?

答 : 中國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的包圍和影響下,地震活動頻繁;中國的地震活動是大陸板塊內部地震,具有震源淺(震源深度大都在20千米以內)、頻度高、強度大、分布廣(我國許多地區,如台灣、福建、華北北部、四川、雲南、甘肅、寧夏等都處於地震的多發地區;約有一半城市位於烈度7度或7度以上地區,其中百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處於7度或7度以上地區的達70%;北京、天津、太原、西安、蘭州等均位於8度區內)的特徵;中國人口眾多,建築物抗震性能差,人們的防災意識薄弱,成災率就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