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手抄報:國旗是怎樣誕生的

1949年7月,32歲的曾聯松在上海設計了國旗圖案——五星紅旗。然而,在徵集到的三千餘幅國旗設計圖案中,五星紅旗圖案最初卻未受重視。

1949年的8月中旬,北平飯店413房間被辟成臨時選閱室,陳列著3012幅應徵的國旗圖案供與會的政協委員進行初評。

委員們一致看好三幅紅底黃色的圖案——第一幅是上面一顆金色的大星,旗下三分之一處是一條黃色的橫槓;第二幅是上面一顆金色的大星,下面兩條橫槓;第三幅是上面一顆大星,下面三條橫槓。

說明書上寫道:金色的大星代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聯合政權,第一條橫槓代表黃河、第二條橫槓代表長江、 第三條橫槓代表珠江,意為共產黨領導下的新中國。

五星紅旗圖案在第一輪的篩選中就被淘汰了!

為慎重起見,評選小組將上述三幅圖案和其他幾十幅圖案彙編成《國旗圖案參考資料》,供大家再一次討論。

編印資料時,田漢問:“怎么沒把那幅五顆星的圖案收進去?”他從被淘汰的一堆設計圖案的最底下翻出了那幅圖案:“這個設計簡潔大方,而且寓意也深,你們認為呢?”

看得出,大家並不太喜歡這幅圖案。短暫的沉默後終於有人吞舌吐吐地說:“許多人覺得這幅圖案好像有點似曾相識的味道。”在三千多幅應證稿件中,幾乎有四分之三的設計圖不是模仿蘇聯國旗就是模仿美國國旗,有的甚至是模仿歐洲一些小國家的國旗。所以在第一眼看到五星紅旗時,大家就把它放在了一邊。

“它像什麼?”田漢問。

“像蘇聯國旗!”幾個人異口同聲地叫了起來。

田漢又仔細地看了看圖案,然後用手遮住了大星中的鐮刀和斧頭:“假如拿掉了這個呢?”

大家點起頭來。

“是不是把這張也編進去?”田漢說。

工作人員在它的右上角寫上了“32號”。

幾天后,收集了38幅圖案的《國旗圖案參考資料》送到了毛澤東和代表們的手裡。

1949年9月23日,毛澤東在中南海宴請參加新政協會議的代表們。張治中直截了當地談了自己對國旗的看法:“你不是說過要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嗎,在國旗上畫一道槓,有把國土一分為二的嫌疑!再講,用一條槓子代表黃河也不科學,老百姓會聯想到孫猴子的金箍棒!”

與此同時,田漢把五星紅旗的圖案交到了毛澤東的手裡。毛澤東把眼光定格在了大星中的鐮刀斧頭上,微微皺起了眉頭。田漢馬上說:“鐮刀和斧頭的圖案我認為可以拿掉,這並不妨礙整體的效果,反而更簡潔了。”

毛澤東的眉頭舒展開了。

1949年9月27日,政協第一次全體會議一致通過了五星紅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

9月28日,國旗圖案在報紙上公開發表。

9月29日,市民爭相訂購國旗,旗幟加工廠的工人以空前高漲的熱情夜以繼日地投入到了國旗的製作中。

10月1日,家家戶戶門前的五星紅旗與天安門廣場的五星紅旗交相輝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