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領巾心向黨手抄報:實現“紅領巾夢想”

金色的陽光透過落地窗,灑在綿軟的海綿地板上,5歲的自閉症兒童榮榮在老師和志願者的幫助下一遍遍重複著蹲和起的動作。志願者曹健的臉上掉下豆大的汗珠,榮榮懵懂的眼睛裡透出認真。

在蘭州多家特殊兒童教育中心,每天都有孩子進行這樣的康復訓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榮榮剛來這裡時有些怕生,總是躲在牆角不肯與人交流。由於肌肉僵硬,他連凳子都不會坐。榮榮的頭髮有一小塊掉落,老師陳德鳳說,他總是自己揪頭髮,情緒無法控制。通過兩個月的訓練,榮榮開始接納這裡的環境,面對老師展露出信任和放鬆的笑臉。陳德鳳說:“和這些孩子在一起,我很開心。你對他們的一點點好,他們就記在心裡,非常單純。”

陳德鳳大學畢業後選擇了這個“掙不了多少錢”的職業。特殊兒童不比尋常孩子,有時哭鬧得厲害,有時不言不語。老師和志願者需要極大的耐心,才能產生有效的交流和溝通。陳德鳳說,看到這些孩子們的父母特別的愛他們、不放棄他們,我也想在這個群體裡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曹健是一名20歲的小伙子,來自蘭州城市學院。正讀大學的他參加了學校的青年志願者協會,來到這所特殊兒童教育中心幫忙。曹健說,這些孩子熟悉禮貌用語,吃飯時願意與我一起分享食物。在與他們相處的過程中“學到了很多”。他告訴記者:“雖然他們不健全,但是他們的意志很堅強。”

記者近期採訪中發現,面對這群“折翼”的天使,特殊兒童教育中心並不是簡單籠統的實施教育,而是因材施教,發掘他們自身的特點。

蘭州金寶貝特殊兒童教育中心發展部主管黑亮告訴記者,來這的孩子首先有一個綜合IEP(個別化教育計畫)測試,從生活能力、運動能力做出基本的判斷,做一個針對其個人的康複方案。每一個來做康復的孩子都有一份詳細的檔案,記錄著他們的成長。老師進行一對一課程,發揮他們的特長,“我們有一個最基本的希望,就是希望這些孩子在他們父母百年之後還能健康的、有尊嚴的生活下去。”

六一前夕,教育中心一位患有腦癱的9歲兒童通過媽媽提出一個要求:“我要戴紅領巾,我要像別的國小生一樣,成為一名光榮的少先隊員。”其實有這樣願望的孩子很多,在教育中心和共青團蘭州市委的協調下,孩子的願望得以實現。當時,現場有淚有笑。

據介紹,在黑亮所在的特殊教育中心,已陸續有500多名孩子接受過康健治療,最小的3歲,最大14歲。其中,有50多名正常入學。

黑亮告訴記者,周一至周四,每天約有10名不同的志願者參與課程,周五下午的活動一般有30名左右志願者。每當舉行大型活動時,則多達500名志願者。這些志願者,有些因為熱愛這份工作而留下成為中心的老師。

在結束特殊教育中心的採訪時,一名叫張智超的孩子臉上帶著靦腆的笑容,走到記者面前說,“這裡很好,帶上紅領巾很好,老師很好,朋友很好。”簡單的話語磕磕絆絆,卻純潔、真誠,也有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