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黑板報資料:古代教師——墨子

《墨子》是戰國顯學墨家學派的論文集,未必儘是墨子自著。

墨子,名翟,戰國時魯國人(或說宋國人),墨家學派創始人。

據孫詒讓考證,墨子生卒年在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他出身低微,“上無君子之子,下無耕農之難”,可能是一個接近手工業勞動者的讀書人。因而養成了注重節儉、勞身苦志的作風,“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吃的是“藜藿之羹”,穿的是“短褐之衣”,足登“跋蹺”。他注重實踐,善於製作,相傳他的木工技術,與魯班齊名。在學術上,初受孔子影響,“學儒者之業,受孔子之術”,後逐漸成了孔子和儒家叛逆,創建了與儒家相對立的墨家學派。儒和墨兩派互相駁辯,在先秦首先揭開了百家爭鳴的序幕。人們常把孔墨、儒墨並提。墨子在戰國時代乃是流譽四方、最具影響力的大思想家之一。墨家以“為萬民興利除害”為自己使命,並為之孜孜奮鬥,遊說諸侯,謀求制止戰爭,安定社會,安定民生。墨子“平生足跡所及,則嘗北之齊,西使衛,又屢游楚,前至郢,後客魯陽,復欲適越而未果。”(孫詒讓《墨子傳略》)“席不暖”,“衣不黔”,真有孟子所說的“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主”的精神。兩千多年來一直流傳著他止楚攻宋的傳說。正因如此,他的智慧、堅定和見義勇為博得了歷代人民尊敬。魯迅根據《公輸篇》寫成了著名小說《非攻》,再現了墨子的傳奇形象。

到了漢代,隨著儒學統治地位的確立,墨家學派漸趨式微。但體現墨家思想精華的《墨子》一書得以保存下來,並一直流傳至今。《墨子》的主要版本有:①漢秘府藏簡原本七十一篇(今不存);②漢魏間改寫古卷本(今不存);③隋唐卷子本(今藏於日本宮內省);④宋刊本;⑤明正統十年刊道藏本(五十三篇,今藏於北京白雲觀);⑥明唐堯臣刊本;⑦清畢沅乾隆四十八年校刊本。《墨子》一書由歷代墨者薪盡火傳,一再加工整理或集體創作而成,時間跨度從戰國初至戰國末,即公元前五世紀至公元前三世紀,決不可能成於一人之手,也非成於一時。因而內容比較複雜。據專家考訂,其中《尚賢》、《尚同》、《非攻》、《兼愛》等二十四篇是墨家專論城守防禦的著述,《耕柱》等篇記錄了墨子及其弟子言行,《經上》、《經下》等六篇是墨家後學著作,《親士》等篇內容混糅,有街於進一步考證。

在墨家整個思想體系中,軍事思想占有重要位置。《墨子》軍事思想是處於弱者地位的自衛學說,其主要內容有二:一是非攻,反對攻伐掠奪的不義之戰;二是救守,支持防守誅討的正義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