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用水手抄報:羅布泊“乾”了 天池還能“濕”多久?

天池是新疆的一張名片。今天,這張名片正受到“可能在80年後消失”傳言的困擾。

節約用水手抄報:羅布泊“乾”了 天池還能“濕”多久?

儘管如此,天池畢竟是幸運的,相對於那些已經消失了的湖泊而言。

近日,來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環保廳的訊息說,新疆湖泊面積已由新中國成立之初的12000平方公里,降至7000平方公里;濕地面積由280萬公頃,降至148萬公頃。60多年來,新疆的湖泊濕地“瘦”了近一半。

為之佐證的,是去年底歷經4年的“中國湖泊水質、水量與生物資源調查”數據顯示:近50年來,中國消失的湖泊達243個;其中新疆最多,共62個,約占全國湖泊消失總數的1/4。

天池:80年後可能消失?

從烏魯木齊西行110公里,天池像一顆巨大的藍寶石,鑲嵌在天山東段最高峰博格達峰的山腰處。深藏於群山懷抱中的天池,是一個典型的天然高山湖泊,半月形湖面共4.9平方公里。

然而,近年來,名聞天下的天池受到淤沙的蠶食,湖面正不斷縮小。調查顯示,從1971年至2003年,天池受土石流侵襲,泥沙向湖心推進了217米。而2003年至2006年,天池的湖岸線又前進了54米,沙進水退的局面使得天池湖面多年來縮小了3.47%。到2007年,天池湖水深度由10年前的平均100米降至80米。

專家據此推算,如果不治理,天池可能在80年後消失。

同樣受“消失”傳言困擾的,還有烏魯木齊市重要水源地之一的柴窩堡湖。

去年,網上流傳的一條新聞引起市民關註:“柴窩堡湖預計到2024年將變成一座鹽湖,如果入湖水量繼續減少,到2024年湖泊會消失。”

實際上,這一具體到年限的倒計時,來自於2002年有關部門派出的專家組調研後做出的一份水質評估報告。報告中稱,淡水湖的礦化度在每升4克以下,當數值達到35以上,就可以稱其為鹽湖。隨著柴窩堡湖淡水補給量人為減少,再加上蒸發量,礦化度會越來越高。

2024年,10名烏魯木齊市人大代表在一份議案中指出,柴窩堡水源地已形成87.68平方公里的漏斗區,地下水位下降了8米至12米,湖面積縮小了近6平方公里。

地質專家分析,柴窩堡湖處於湖泊演化的後期階段,目前湖泊水位接近於湖盆底部,一旦接近盆底,湖泊就將快速收縮並消失,而眼下柴窩堡湖就是處於快速收縮並消失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