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手抄報資料:詩眼

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一首詩里,有時候會有一句非常關鍵的話,對理解全篇的結構脈絡或者是作品的主旨,起著非常重要的昭示的作用,這就是詩眼。有人說詩眼就是鍊字,某句話里的某個字煉的好,使得全句增色,這個字就是詩眼,比如王安石的詩中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但我以為,這不是詩眼,這只是眼字。

詩眼,一般來說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因為詩的結構過於複雜,因此需要在某個地方加以提示,以幫助讀者理清作品的思路。有個時候,是作者的思想或者詩的主題不好明確交代,需要在某個地方加以提醒或暗示。這樣的情況,就需要詩眼。

有一個問題需要說明,那就是並不是每一首詩都需要詩眼。大多數詩是沒有也不需要詩眼的。詩眼只根據需要而使用,不需要特意安排。

一首詩的詩眼如果需要的話,可以在合適的地方加以安置。以律詩為例,分四聯,因此,詩眼可以安排在詩的任何一聯里。

1、首聯安排詩眼:《秋興二》。

家在最高樓上住,慣聽天外淌秋聲。邊城鼓角幾時起,朔漠悲笳何處鳴。司馬書來先淚下,沈園柳老倍心驚。詩人自是多情客,且為情多痛一生。

這首詩在首聯里已經安排了詩眼,讀懂了首聯,相信全篇皆通。因為家在最高樓上住,所以誇張地說:慣聽天外秋聲。其實地球上分四季,天外秋聲為何物?此說似乎不通。因此這裡暗指的是一種幻覺,說的是歷史長河裡的曠古之音,也就是說在感懷歷史。明白了這一層,你就可以很清晰地理解了接下來的兩聯,是四個典故,都是與詩人有關的,一個講邊塞之苦,一個講去國懷鄉之痛,一個講朋友相思之苦,一個講悼亡之痛。結尾的兩句邊轉邊收,就更容易理解了。

2、頸聯安排詩眼:江西熊盛元先生寫河西走廊的詩。

不到河西舊走廊,更從何處味蒼涼。一川沙石駝鈴碎,萬里風煙塞草荒。雲綴天心難化雨,愁生芒角欲撐腸。蕭蕭紅柳今如昔,只有衣裳異漢唐。

這首詩初看以為就是一首記游的詩,其實不然。關鍵的地方在於第五句,那“雲綴天心難化雨”,寫的不是自然現象,是在諷刺歷代的統治者都喊著要重視邊疆,卻空有好的政策,最終落實不了,致使這裡到今天還是如此荒涼。這一句交代了作者寫作的真實目的,看不透,全篇朦朧,欣賞便只能處於低層境界。

3、尾聯安排詩眼:《秋興三》。

時逢三五怕團圓,酒欲消愁今更難。兩地清宵期共度,一天明月好同看。花前顧影憐卿瘦,柳下偎人覺臂寒。夢醒但余環佩響,最高樓上夜猶闌。

怕團圓是怕別人團圓而自己不得團圓,中秋團圓日便格外寂寞,因而借酒銷愁。期共度自然是不能共度,是希望而已。但接下來的花前顧影和柳下偎人又是怎么回事呢?答案在結尾。夢醒之後猶覺聞得環佩響,說明那其實只是夢中的情節。聯繫前面的借酒銷愁,自然是酒後入夢。有人說“環佩”二字泥古了,因為現在沒人再戴環佩。先不說此說是否成立,單就夢中情節,其實是不能與現實相比擬的。夢中情節多怪誕,現實中的相會幻想在夢中,今人變成了古人的形象,醒後如聞環佩之音,無論如何是說得通的。

詩眼,有的時候與警句相同。比如“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題臨安邸》)。這一千古名句不僅是警句,還是詩眼。但警句不一定都是詩眼,比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就不能說是詩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