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文學手抄報:我愛文學,直至終老

最初的題目是我與文學,可覺得自己的俾微無法承受這么大的話題,於是狡猾的改動了一下。

就像面對心儀的人和事物一樣,任何人都有愛和追求的權利,至於是否能夠開花結果則不一而論了。

文學於我就像男人的酒,不是空氣和水,是生命的必需品。曾經立志嘗盡天下美酒成為酒中仙,可苦於癮不小量不大,兩三杯下肚就醉的不省人事,第二天踉踉蹌蹌的重新端起酒杯。

文學帶給我快樂。沸騰和繁華是孤獨的溫床,每天處於擁擠的人群和喧鬧的宴會我格外空虛,我甚至找不到可以說話的人。我想現在的人是怎么了,寧可把自己交給虛無的網路來釋放自己的壓力也不願與與身邊的人交流,這也許是現代社會的一個通病,而我把自己交給了文學。

或月或星的夜晚將我包圍,我收拾好自己的心情走進一個個作品,就是走進了芬芳的花園,走進一個個為文者的思想和靈魂,而我的心也盈的滿滿的。我如此的渴望與他們交流,成為他們精神上的摯友。他們是一群高尚的人,有思想的人,我所仰望的貴族,我的心也不再荒蕪。當我情緒起伏時也會提筆鋪紙盡情的傾訴,我想是人都需要傾訴的,只是方式和對象不同而已。我也因此而快樂。

文學曾給我迷茫。那是個青春張揚的青蔥歲月,意氣風發的在校刊和地方小報賣了幾塊豆腐,就自以為是的飄了起來。於是昏天黑地的寫,沒心沒肺的投,可更多的是失望重複失望,牛入泥潭帶來的打擊讓我遍體鱗傷。我在一個個夜晚獨自迷茫,找不到路的方向,對於文學我曾一度放棄。其實我的迷茫是出於我的功利,我是如此想讓自己的文字變成鉛字是為增加榮譽的光環來滿足年輕的虛榮。現在想起當初的舉動和迷茫則是我記憶中醜陋的傷疤,這么長時間過去了撕開它仍有柔軟的痛。

文學是用來陶冶情操,洗漱靈魂的。來不得半點功利和目的性,為了文學而文學那是低下的偽文學,也是禁不住時間的考驗的。以後的日子我平靜的閱讀,認真的碼字。越是閱讀我越是感覺自己的蒼白,我只是井底最深處的那隻蛙。我不敢停下腳步,我相信最美的景色在前方,最好的作品是下一部,哪怕這一輩子都在井底。

文學也帶給我困惑。與其說是文學不如說是現代詩歌帶給我困惑。如果說文學是人類精神的領跑者,而詩歌則是領跑者的先鋒隊,詩人是文人中的哲人。我對現代詩歌的認知是始於國中時代的顧城,美麗、意境、濃縮、哲理給人以飽滿的張力和無限的想像,也曾想做一名詩人用靈動、飄逸、凝重的文字來書寫世界萬物和自己的人生,可由於先天的駑鈍和後天的懶惰使我不敢提筆。

先前顧城在異國的自戕到海子的魂斷山海關令我無比困惑,難道詩歌真的要以生命為代價嗎?他們的先後離去在給中國詩壇留下空白的同時也深深困擾了平凡的我,我知道以我的低劣是無法走進詩人生命最後的思想深處,但他們的詩歌帶給我四射的光芒也令我窒息。

而帶給我更大困惑的是詩歌本身,我如此欣賞它們的語句卻無法領會它的真正含義就像我無法走進詩人的身體。以至於我在購買每一本詩集詩都先看有沒有詩評來增加我的理解。我曾經很私人的認為現代詩的曲高和寡會不會使它走向消亡。但我看到這么多朝聖者在孤獨中堅持,在堅持中孤獨,散發出或耀眼或微弱的光芒去照亮人類精神世界的家園。而今天的年輕人,面對店鋪林立的精品店,也許還覺得不滿足,文學同樣如此,在一個文化消費很侷促的時代,人們別無選擇,而在今天,隨著網路的發達普及,部落格及個人空間的出現,我們已經進入一個全民寫作的時代。(趙本夫語)我在想我的擔心是很杞人了,而我也無法放下手中的詩集。正如我在一首小詩中所寫(腳莫停再小的風浪也是動力/腳莫停再慢的速度也是前進)。

我愛文學,它使我溫馴、儒雅、睿智、豁達:

我愛文學,它使我超然、寧靜、豐富、升華:

我愛文學,直至終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