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心理健康手抄報:適應問題

適應問題。適應的本意是指人們對來自外界和內部的刺激在持續不斷的影響個體時,所產生的感受能力。適應不良即對刺激的持續作用感受能力差,它將會降低人們對刺激的承受心理,是人與周圍環境不能相對平衡。適應不良的問題集中表現在初一和高一年級,尤其是初一。因為,進入中學後,他們會發現中學的學習生活與國小是完全不同的:

其一,由一個學校到另一個新學校,環境發生了變化,許多地方都相對陌生。

兒童心理健康手抄報:適應問題

其二,生活上,進入中學後大多數學生才開始住校生活,脫離了父母的照顧和保護,很多事都要自己親歷親為,重新學習去做。對於那些在溺愛下長大的孩子來說,獨立生活也很困難。

其三,中學的學習內容明顯大增,課業負擔重,難度也加大了,而且學習方式肯定與前一階段的不同,所以,剛上國中或高中的學生在這方面也可能不適應。其四,人際關係的變化,新的人際圈需要自己去建立,對於不善交際的人來說,又會感到困難。因此,適應不僅是指要適應新學校的新環境,它還包括適應完全不同於國小的學習方式、方法、內容,更包括人際關係的適應。新生往往會被這一問題困擾,而感到煩惱,要么是學習跟不上,要么是人際關係處理不好。但是,這樣的問題大多在第一學期後會得以解決。而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就會有嚴重的心理壓力,導致情緒失調,重則會誘發為心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