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手抄報:認識傳統文化的形勢

☆傳統文化形勢☆——用發展、客觀的眼光來看待傳統文化所處的形勢

【對照】《從世界文化發展的趨勢把握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化》

中國傳統文化發展方向的一些觀點:

中國傳統文化手抄報:認識傳統文化的形勢

(一)反思中國傳統文化優劣,必須把握人類前進的方向。

優:民本思想,商周時代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說法。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荀子說:“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精神境界,孟子“我善養浩然之氣”,杜甫“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還有“位卑不肯忘憂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

劣:推崇守舊,“天可變,地可變,祖宗之法不可變” 。鼓吹皇權,皇帝窮奢極欲,三宮七十二院,生活腐朽靡爛,官僚貴族欺壓人民,鼓吹“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憂道不憂貧”抑制百姓通過商業或其它途徑謀求更多的物質利益。壓制個性,壓制自由思想,阻礙發展等

(二)反思中國傳統文化優劣,必須用比較的觀點和方法看問題。。

“獨在他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崇高天倫。 “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不屈不撓的精神。“仁者愛人”高尚道德。馬援馬革裹屍,霍去病“匈奴未破,何以家為”,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功業抱負。“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人閒桂花落,月靜春上空”,天人共鳴等都是西方文化望塵莫及的。世界文化時代的到來,終將是任何保守力量所難以阻擋的。而中國傳統文化的這些長處,必將成為世界文化的極其珍貴部分。

中國傳統文化是在漫長的古代歷史中形成的,是以封建社會文明為其背景。而西方文化,嚴格地說,是在文藝復興之前才逐漸形成,是以資本主義文明為背景的。一個是封建色彩濃厚的文明,一個是資本主義色彩濃厚的文明,這就決定了中國傳統文化不可避免地帶有落後性,在許多方面存在著薄弱之處。

(三)新的時代,呼喚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的新的文化

1.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將更加深刻。2.新的文化必然以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為重要使命。3.新的文化必然大力宏揚人的價值和尊嚴,尊重人的合理需求。

(四)繼承、借鑑與創新,並主動融入世界文化,是中國今後文化發展必由之路。

中國新文化的建設,必須堅持繼承、吸收、創新。

【繼承】主要是有價值的東西,反映事物本質和規律,一些高尚品質。但反對無限拔高。中國傳統文化是在特定時期形成的,必定有其時代局限性,任何誇大其辭,都是錯誤的。

這些年來,有些人看到周易、論語、禪宗等思想成果的價值,這本是一件好事。但盲目崇拜,極盡溢美之詞,那便走上了歧路了。甚至有人在看到西方文明碰到一些挫折後,便反過來大力宣揚:西方文明已經破產了,儒家文明重新復興是大勢所趨!這純粹是一種意淫,愚昧可笑。中華文明是要復興,但絕不是去復興儒家文化,而是建立在科學、民主、崇高人的尊嚴和價值是新中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