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的起源民間經典傳說故事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關於夏至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故事。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關於有關夏至日的傳說,歡迎大家閱讀。

夏至的傳說故事

早先,有一家子,養了一個姑娘。這個姑娘不但是人模樣長得清秀枝桿,人品賢惠明亮,還針線上的工夫也沒人能比。他裁衣服不用量尺寸,只要是穿衣服的人站在她面前,讓她瞅上一眼,不管是裁衣裳,裁褲子,還是裙子,裁袍子,剪子下去,卡嚓卡嚓幾下子,衣裳樣子,褲子樣子,裙子樣子,袍子樣子全剪裁出來了。連廓鞋①都不用拓鞋樣子。裁好了衣坯,縫紉起來,更是麻利無比。只見她照著太陽穿起一根長長的絲線,銀針就牽著絲線在衣料上飛針走線地縫紉起來,只用老漢抽一袋煙的工夫,就能縫成功一件子衣裳。要說是扎花繡朵,那更是了不得。別人繡花還要請人拓花樣子②,把花樣子貼在布坯子上,才一針一線地刺繡,她繡花根本不用花樣子,她繡的花樣子全是活的,天上飛的鳥兒,地上跑的走獸,河裡的游魚,花池③里的鮮花,她只要是看上一眼,就飛針走線地刺繡起來,只用老太太喝一碗茶的工夫,就能把這些畫面繡了出來,繡出來的鳥兒會飛,魚兒會游,兔兒會跑,花兒會開,就像是真的一樣。

這個姑娘,心兒靈,手兒巧,爹媽就給她取了個名字叫巧姐兒。巧姐兒嘴一分手一分④,遠遠近近出了名,只等巧姐長到一十五歲,求婚的人家就擁了上來,媒人就他來你去,把她家的門坎都踏斷了。家裡養下了好姑娘,人家都來說媒,這是人家家裡需要一個好媳婦。巧姐的爹媽是要為自己的女兒在這些說媒的中間選一個好女婿。選擇的標準自然是兩條,一是家庭要好,二是人要好。選來選去,選定了趙財主家。這趙財主家富大貴,騾馬成群,家庭是沒說的;他的兒子人模樣也周正,還能讀書上進。這家庭好,女婿也好,肯定是一門好親事了。這么,又是相女婿,又是看家庭,又是打聽,又是考實⑤,認為這就是十包九的好主兒了,才吹吹打打,熱熱鬧鬧地把巧姐出嫁到了趙家。

出嫁的第三天,巧姐應該由女婿陪伴著回門去。這回門的風俗,本來就是新婚已經三天,姑娘到了一個新的家庭環境裡,情況如何,是娘家所要關心的需要;婆家呢,對媳婦滿意不滿意,也有個表示的需要,這就形成了這個風俗。不料想,趙家對於兒媳婦回門還有新的要求。當巧姐要上轎車的時候,她禮節性地問公公:

“爹爹,對媳婦有啥吩咐?”

公公說:“趕太陽下山,做十又襪子帶回來。”

巧姐問婆婆:“媽媽,對媳婦有啥吩咐?”

婆婆說:“趕太陽下山,做十雙鞋子帶回來。”

巧姐又問丈夫:“夫君還有啥吩咐嗎?”

丈夫回答:“趕太陽下山,繡十個煙荷包帶回來。”

巧姐只得答應。她立刻把所需要的布匹和針線刀剪全都帶在轎車上,就在車上開始剪裁,趕到娘家門口,這十雙襪子,十雙鞋和十個煙荷包全都剪裁完畢。到了娘家,她茶沒喝一口,飯沒吃一口,就開始飛針走線地做起活兒來了。媽媽心疼女兒,送來茶水,女兒顧不上喝一口,仍然埋頭做針線;爹爹心疼女兒,端來飯食,女兒顧不上吃一口,仍然埋頭做針線。媽媽要找來左鄰右舍的姐妹姑嫂幫巧姐做針線,巧姐不答應,因為是公婆和丈夫要她自己一個人做的,她就應該一個人做,不能要別人幫忙。

這天的太陽好像跑得比往日都要快,一會兒就從東山頂上跑到了南山頂上,一會兒就從南山頂上跑到了西山頂上,眼看著就要從西山頂上落到西山背後去了。媽媽替女兒數了數她做的針線活兒,攏共才做了七雙襪子,七雙鞋和七個煙荷包。剩下的活兒趕到太陽下山,說什麼也做不完了。

巧姐急得哭了起來,她一邊哭泣一邊還是不停地做針線。

這時候,屋裡進來了一位頭髮白索索的老奶奶。她問巧姐:“娃,你哭的咋了?”

巧姐就把婆家讓她在一天之內做十雙襪子,十雙鞋和十個煙荷包的事情說了一遍。老奶奶聽了說:“娃,你不要著急,我幫助你。你把你的紅絲線借我一根用一下。”

巧姐將繡花的紅絲線抽出一個線頭,遞到老奶奶的手裡,說:“奶奶,要用多少你自己抽吧。”

老奶奶接過絲線頭兒緊緊地抓在手中,另一隻手抓起絲線軸兒向空中一拋,只見那絲線軸兒陵空飛舞起來,飛出了門,飛上了天,帶著一支光線一樣的紅絲線向太陽飛去。當絲線軸兒飛到太陽旁邊的時候,圍繞太陽繞了一個圈兒,就把太陽牢牢地拴住了。巧姐調頭看老奶奶,老奶奶早不見面了,紅絲線的線頭卻牽在她自己的手中。也就是說,太陽就像一架風箏一樣牽在了巧姐的手中。太陽徐徐地向西方落下,巧姐輕輕一牽絲線頭兒,太陽就像是風箏一樣向東方飄了回來。這樣,人間的傍晚又變成了下午。

一天的時間延長了,巧姐有了完成十雙襪子,十雙鞋和十個煙荷包的機會,她仍然飛針走線地趕著做活兒。當巧姐做出第九雙襪子,第九雙鞋和第九個煙荷包的時候,太陽又一次落到了西山邊子上。巧姐輕輕一牽絲線頭兒,太陽又一次從西山邊子上升了起來,傍晚又一次變成了下午。巧姐仍然飛針走線地做活兒。

趕到太陽又一次落到西山邊上的時候,巧姐已經圓滿地完成了公公布置的十雙襪子,婆婆布置的十雙鞋和丈夫布置的十個煙荷包的活兒,並且把這些活兒按時交到了公公婆婆和丈夫的手中。公公婆婆夸巧姐是好媳婦,丈夫夸巧姐是好妻子。他們都希望巧姐為他們做更多更漂亮的針線活兒。

可是,當半個太陽落下山的時候,巧姐手裡的紅絲線輕輕飄了起來,巧姐自己也像是被一隻巨大的手托舉了起來,輕輕地飄了起來。太陽落下山了,西邊的天空布滿了美麗的彩霞。巧姐被紅色的絲線牽引著,向西邊的天空飛去。丈夫最先發現巧姐飛了起來,忙跑過來拽住了巧姐的裙帶。公公也跟著發現了,忙跑過來拽住兒子的衣襟。婆婆也發現了,忙跑過來拽住了老頭子的衣襟。公公婆婆和丈夫都沒能拽住巧姐,反而跟著飄浮了起來。可是巧姐的裙帶支撐不了這么多人,嘎蹦地一聲拉斷了,都掉了下來。這就是民間歇後語說的“想上天,屎勾子拽著呢”。

而美麗而百靈百巧的巧姐,卻義無反顧地向著彩霞飛去,漸漸地融合在霞光中去了。

這一天就是夏至。

有關夏至日的由來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緯23°26'),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晝越長。如海南的海口市這天的日長約13小時多一點,杭州市為14小時,北京約15小時,而黑龍江的漠河則可達17小時以上。夏至以後,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漸南移,北半球的白晝日漸縮短。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而此時南半球正值隆冬。

我國古代將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糜與鹿雖屬同科,但古人認為,二者一屬陰一屬陽。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屬陽。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丌始脫落。而糜因屬陰,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脫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後因感陰氣之生便鼓翼而鳴;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藥草,因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見,在炎熱的仲夏,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而陽性的生物卻開始衰退了。

我國民間把夏至後的15天分成3“時”,一般頭時3天,中時5天,末時7天。這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長很快,生理和生態需水均較多。此時的降水對農業產量影響很大,有"夏至雨點值千金"之說。一般年份,這時長江中下游地區和黃淮地區降水一般可滿足作物生長的要求。《荊楚歲時記》中記有:“六月必有三時雨,田家以為甘澤,邑里相賀。”可見在1000多年前人們已對此降雨特點有明確的認識。

夏至前後,淮河以南早稻抽穗揚花,田間水分管理上要足水抽穗,濕潤灌漿,乾乾濕濕,既滿足水稻結實對水分的需要,又能透氣養根,保證活熟到老,提高籽粒重。俗話說:"夏種不讓晌",夏播工作要抓緊掃尾,已播的要加強管理,力爭全苗。出苗後應及時間苗定苗,移栽補缺。夏至時節各種農田雜草和莊稼一樣生長很快,不僅與作物爭水爭肥爭陽光,而且是多種病菌和害蟲的寄主,因此農諺說:"夏至不鋤根邊草,如同養下毒蛇咬。"抓緊中耕鋤地是夏至時節極重要的增產措施之一。棉花一般已經現蕾,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兩旺,要注意及時整技打杈,中耕培土,雨水多的地區要做好田間清溝排水工作,防止澇漬和暴風雨的危害。

“不過夏至不熱”,“夏至三庚數頭伏”。夏至雖表示炎熱的夏天已經到來,但還不是最熱的時候,夏至後的一段時間內氣溫仍繼續升高,大約再過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熱的天氣了。

過了夏至,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農業生產因農作物生長旺盛,雜草、病蟲迅速滋長蔓延而進入田間管理時期,高原牧區則開始了草肥畜旺的黃金季節。這時,華南西部雨水量顯著增加,使入春以來華南雨量東多西少的分布形勢,逐漸轉變為西多東少。如有夏旱,一般這時可望解除。近三十年來,華南西部6月下旬出現大範圍洪澇的次數雖不多,但程度卻比較嚴重。因此,要特別注意作好防洪準備。夏至節氣是華南東部全年雨量最多的節氣,往後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出現伏旱。為了增強抗旱能力,奪取農業豐收,在這些地區,搶蓄伏前雨水是一項重要措施。

夏至以後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後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降雨範圍小,人們稱夏雨隔田坎。唐代詩人劉禹錫在南方,曾巧妙地借喻這種天氣,寫出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著名詩句。

夏至的風俗活動

祭神祀祖:夏至時值麥收,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因此,夏至作為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周禮·春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為清除荒年、飢餓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麥收之後,農人既感謝天賜豐收,又祈求獲得“秋報”。夏至前後,有的地方舉辦隆重的“過夏麥”,系古代“夏祭”活動的遺存。

消夏避伏:夏至日,婦女們即互相贈送摺扇、脂粉等什物。《酉陽雜俎·禮異》:“夏至日,進扇及粉脂囊,皆有辭。”“扇”,藉以生風;“粉脂”,以之塗抹,散體熱所生濁氣,防生痱子。在朝廷,“夏至”之後,皇家則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從周代始,歷朝沿用,進而成為制度。

夏至的節氣諺語

夏至東風搖,麥子水裡撈

夏至東南風,平地把船撐

冬至始打霜,夏至乾長江

冬至江南風短,夏至天氣旱

夏至東風搖,麥子坐水牢

初頭夏至十頭割,十頭夏至兩頭割,兩頭夏至騎拉著割

夏至狗無處走

夏至有雨三伏熱,重陽無雨一冬晴

夏至食個荔,一年都無弊

芒種栽秧日管日,夏至栽秧時管時

夏至伏天到,中耕很重要,伏里鋤一遍,賽過水澆園

日長長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

夏至風從西邊起,瓜菜園中受熬煎

夏至落雨十八落,一天要落七八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