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的來源傳說

用12生肖紀年,在我國至少在南北朝時開始了,十二生肖一直沿用至今,成為古人留給我們的一種仍有實用價值的寶貴遺產,十二生肖的來源傳說大家一定聽過不少。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十二生肖的來源傳說,歡迎大家閱讀。

十二生肖的來源傳說篇一

混沌初分,天干地支剛定時,玉皇大帝下令普召天下動物,要按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選拔十二個屬相。

訊息傳出後,驚動了花貓和老鼠這兩個相好的朋友。花貓對老鼠說:"明日五更去天庭應選,我有個貪睡的毛病,到時你可要喊我一聲啊!"老鼠連聲道:"好說,好說!"可是第二天一早,不講信義的老鼠卻偷偷起床不辭而別了。

這天,靈霄寶殿上禽獸雲南集,開始應選,玉帝按天地之別,單挑了龍、虎、牛、馬、羊、猴、雞、狗、豬、兔、蛇、鼠十二種水陸獸類來作十二屬相。公雞當時長著兩隻美麗的角,也被列入獸類里。

玉帝剛要給它們排一下座次,只見黑狸豬閃了出來,別看它生得笨嘴拙腮,卻專愛惹事生非,它奏道:"玉帝既已選好首領,小臣願替君分憂解愁,當個公正人,為兄弟們依次排位。"玉帝聞言大喜,囑咐豬要秉公而斷,就退朝了。

玉帝一走,十二生肖就鬧成了一鍋粥。

開頭,大家一致推選溫和、寬厚的老黃牛居首位,連威武的老虎、蒼龍也敬它幾分,表示同意。可是,縮在牆角的老鼠卻鑽了出來,提出抗議。它說:"論大數我大,不信咱們到人間比試比試,聽聽百姓的評論。"於是,老黃牛和老鼠來到街頭鬧市。

牛在人群中走過時,人們毫無反應。這時,老鼠"哧溜"一下子爬到牛背上打起立樁來,街上的人們紛紛亂嚷:"好大的老鼠!"等人們拿出棍棒趕來扑打時,老鼠早已跑遠了。

老鼠回來大吹大擂,眾動物都替黃牛打抱不平,只有黑豬暗自高興,它覺得只有這樣大小不分,好壞難辨,才能魚目混珠,自己也從中漁利,於是,它大筆一揮先挑了老鼠,後排了老牛。

這可惹惱了在一旁的老虎和蒼龍,它倆大聲喧叫起來,震得眾動物們發抖。眾動物忙向龍和虎朝拜,一致推選老虎為山中之王,蒼龍為漁中之王,統管天下。猴子為老虎寫了"王"字金匾,掛在老虎前額上,公雞把兩隻角送給了蒼龍。從此,蒼龍戴上了桂冠。老虎、蒼龍有了人間權勢,也就甘居老鼠和老黃牛之後了。這時,又跳出一個多事的野兔,它冷笑一聲說:"嘿嘿!論長相我和老鼠差不多,論個子我比老鼠大,我是山王的護衛,應該排在海王前面。"

蒼龍一聽大怒,說:"你休得胡攪蠻纏,不服氣咱就比試比試。"黑豬一聽正中下懷,忙說:"一言為定,你們就比比賽跑吧,讓獵狗來做你們的裁判員。"

狗和雞素來不和,它見雞討好龍,便想藉機捉弄它們一下,它選了條荊棘叢生的跑道,暗地裡對兔說:"你的尾巴太長了,會妨礙比賽的,要忍痛割愛。"它給兔子剪斷了一大截尾巴,只剩下一點尾巴根。

比賽開始了,蒼龍騰雲駕霧,片刻間就飛到了前面去了,可是,當跑到灌木叢中時角就被樹藤掛住了,怎么也摘不下來。野兔一躥十八個壠,一口氣跑到了終點。

黑豬不顧眾動物的反對,把兔子排在了蒼龍之前老虎之後。

狗去給野兔賀喜,它向兔賣好說:"要是不選這樣的跑道,不幫你割斷尾巴,你哪有今天的勝利呀。"野兔正捧著那截粗大的尾巴惋惜,聽了狗的話,撇著三瓣嘴說:"哼!我是憑本領取勝的,沒有你,我還丟不了這條漂亮的尾巴呢!"狗一聽,眼都氣紅了,它說:"既然你有本領,那咱們也遛一遭!"野兔傲慢地說:"這有什麼難,我先跑,你要能追上我,我請你啃骨頭。"說著就得意洋洋地跑起來。獵狗磨了磨爪子,箭一樣地追了上去。不一會兒,就攆上了野兔,它用嘴咬住野兔的脖子,一邊吃一邊說:"好了,這下該我啃骨頭了。"

為這事,狗也受了處分,被排到最後頭。

蒼龍比賽失敗後,經常背地裡抱怨那對雞角掛累了它,公雞聽到了又後悔又傷心,它來到海邊對龍說:"龍哥哥,既然這兩隻角對你毫無益處,那就請你還給我吧。"龍狡猾地說:"這雙角雖然害了我,但能裝飾我的儀表,還你不難,要等太陽出西山,月亮下東海。"說完,便一個猛子紮下海底去了。天真的公雞信以為真,它每天天不亮就起來,盼望太陽從西山出來,還不時伸長脖子,向大海呼叫:"龍哥--哥!角--還--我……"

從此,公雞失去了兩隻角,也被排在後頭。

只剩下猴、蛇、馬、羊、豬的排位沒有確定了。豬又別有用心地煽動起來:"猴弟是陸上的雜耍大王,蛇弟是水中的泅渡能手,你們誰先誰後呢?"經過一番議論,它們決定再到人間進行一次民間測驗,進行雜技表演。青蛇邀了紅馬,猴子邀了山羊,讓它倆幫助做服裝道具。

當時,蛇腹下有十二條腿,行走起來又笨又慢。紅馬是個助人為樂的實幹家,它不聲不響地用薄皮給蛇做了一身去筒龍衣,龍衣上面用馬鬃編了方格花紋,煞是好看。紅馬雙從腹下颳了一層油脂塗在龍衣上,使龍衣非常滑膩。青蛇穿上龍衣,遮住了笨腿,用滑行代替了步行,既靈敏又美觀。

山羊平時就討厭猴子,嫌它整天躥上跳下,給它踩壞了青草,所以對猴子的幫助不那么熱心,猴子想彌補一下光腚的缺陷,身山羊求援道:"羊大哥,請你剪給我一點絨毛,讓我補補後腚吧。"山羊不高興地說:"天要冷了,你知道我全憑這身寶衣呢!"猴子沒辦法,只好仍舊光著腚。

比賽那天,青蛇披著龍衣,一會兒在樹枝上盤卷如藤,一會兒在水面上滑行如梭。它昂起頭頸,只用尾尖著地,表演各種雜技,人們連連喝彩。輪到猴子表演了,只見它攀槓子、盪鞦韆,也贏來不少喝采,當表演到"倒掛竹簾"時,猴子用尾尖卷在樹枝上,頭朝下做起各種驚險動作,忽聽有人喊:"看啊!猴屁股眼著火了!"人們都大聲鬨笑起來。猴子向來護短,它臉紅心慌,忙用尾巴去遮屁股,只聽"撲通"一聲,頭朝下跌了個滿臉花。

就這樣,青蛇和紅馬排在了前頭,山羊和猴子排在了後頭。

給眾動物排完座次,黑豬把自己寫在最前頭,心裡說:"這回可是我升官發財、名利雙收的時候了!它來到靈霄殿,見了玉帝。玉帝接過座次表,看了一眼,二話沒說,就把前面黑豬的名字勾掉,填在最後頭。於是,玉帝讓太白金星按地支排寫成: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十二生辰表,並降下一道諭旨,令值日功曹到人間發布。

排選已定,玉帝怒氣未消,又給黑豬批幾句話:無用蠢才,顛倒黑白。罰去吃屢,一年一宰。

黑豬被貶,一下子氣了個大肚子。它終日躺在茅窩裡,再也懶得管閒事了。可是,有時仍然心裡發癢,按捺不住,用嘴巴拱這拱那,撥弄是非。

老鼠回到家裡,高興地捋著三根半鬍鬚跳起舞來,把熟睡的花貓驚醒了。花貓問:"還不到時候嗎?"老鼠說:"早過了,咱還爭了第一呢!"鼠向花貓繪聲繪色地吹噓起自己的乖巧。花貓惱悔地說:"我再三跟你說過,你怎么不叫我一聲呢?"老鼠卻搶白花貓說:"你自己沒長耳朵?我叫你去,你還興搶了我的位置呢!"貓一聽,氣得長須倒豎,杏眼圓睜,它張開鋒利的爪子,一個箭步撲上去,把老鼠吃掉了。

從此,貓和老鼠就成了世代冤家。(完)

十二生肖的來源傳說篇二

除此之外,也有人聯繫日常生活中得出,十二生肖的排序與它們的活躍時間相關。夜晚十一時到凌晨一時是子時,此時老鼠最為活躍,稱為子鼠。凌晨一時到三時,是丑時,牛正在反芻,稱為醜牛。三時到五時,是寅時,此時老虎到處遊蕩覓食,最為兇猛,稱為寅虎。五時到七時,為犯時,這時太陽尚未升起,月亮還掛在天上,此時玉兔搗藥正忙。人間的兔子也開始出來覓食,稱為卯兔。

上午七時到九時,為辰時,這正是神龍行雨的好時光,稱為辰龍。九時到十一時,為巳時,蛇開始活躍起來,稱為巳蛇。上午十一時到下午一時,陽氣正盛,為午時,正是天馬行空的時候,稱為午馬。下午一時到三時,是未時,羊在這時吃草,會長得更壯,稱為未羊。下午三時到五時,為申時,這時猴子活躍起來,稱為申猴。

五時到七時,為酉時,夜幕降臨,雞開始歸窩,稱為酉雞。 晚上七時到九時,為戌時,狗開始守夜,稱為戌狗。 晚上九時到十一時,為亥時,此時萬籟俱寂,豬正在鼾睡,稱為亥豬。

十二生肖的來源傳說篇三

用12生肖紀年,在我國至少在南北朝時開始了。《北史·宇文護法》中,記載了宇文護的母親寫給他的一封信,信中說:“昔在武川鎮生汝兄弟,大者屬鼠,次者屬兔,汝身屬蛇。”表明當時民間已有12生肖的用法了。

但是,12生肖的來歷如何呢?我國古籍中記載,我國古代的中原地區,最初使用的是“乾支紀年法”,即用10個天干符號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12個地支符號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合來紀年。在我國西北地區的少數遊牧民族則以動物來紀年。《唐書》中記載:“黠戛斯國以十二物紀年,如歲在寅,則曰鼠年。”另外,《宋史·吐蕃傳》中也記載說,吐蕃首領在敘事時,以物紀年,所謂“道舊事則數十二辰屬日,鼠年如此,鼠年如此。”以後,在中原同少數民族的交往中,兩種紀年法相互觸合形成現在12生肖。正像清代趙翼在《陔余叢考》中指出的那樣,“蓋北俗初無所謂子醜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類分紀歲時,浸尋流傳於中國,遂相沿不廢耳。”這種關於12生肖來歷的解釋,已經被許多人認可。

另外,關於12生肖來歷的說法還有:洪巽的《陽穀漫錄》中說,12地支中位居奇數者,以動物的指或蹄也為奇數相配,如子位居首位,與它相配的鼠為5指,地支中居偶數位的,則取相屬之偶數以為名,如牛與醜相配,為4爪。葉世傑在《草木子》中,把12生肖的來歷解釋為:術家以12肖配12辰,每肖各有不足之形焉,如鼠無牙、牛無齒、虎無脾、兔無唇、龍無耳、蛇無足、馬無膽、羊無瞳、猴無臀、雞無腎、犬無胃、豬無 筋、人則無不足。”

其它的說法還有種種。諸如:黃帝要選拔12種動物在天上按時值班……通過競賽而選中了鼠、牛、虎等12種動物;12生肖來源於原始社會一些氏族的圖騰崇拜;12生肖可能是從天竺引進的;或28個星宿分布周天,以值12個時辰。每個星宿都以一種動物命名。從每個時辰值班的動物中挑選某種常見的作某一年的代稱等等,不一而足。

儘管人們不能確定12生肖的確切來歷,但因為它的通俗、方便又具有趣味性,所以一直沿用至今,成為古人留給我們的一種仍有實用價值的寶貴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