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趣話

數目對聯

一次,一群僑胞遊覽桂林風景,登上獨秀峰,在涼亭旁休息。有人面對錦繡河山,看著這個

六角亭,向同伴出了個上聯:“獨秀尖尖,四面八方六角。”其中嵌了三個數字。

過了一會兒,一位青年僑胞站起來,兩手握拳向前舉起,作古代行拱手禮姿勢,說:“兩拳

拱拱,五指二短三長。”大家都稱讚對得工整自然。

“免得保長拉壯丁”

抗日戰爭時期,重慶曾有人在土地廟寫了一副對聯:

婆婆莫搽摩登紅,謹防特務打主意。

公公要留絡腮鬍,免得保長拉壯丁。

諷刺得入骨三分,一時傳遍山城。

佛印巧對蘇小妹

宋時,蘇東坡同他的朋友佛印和尚談論佛事,佛印大吹大擂什麼佛力廣大,佛法無邊等等。

躲在帘子後邊的蘇小妹聽見後,有意想刺一刺這個大言不慚的和尚,便寫了一句上聯,叫使女拿

出去,讓佛印對下聯。蘇東坡看後邊交給佛印邊笑著說;“有意思,有意思。”

原來那上聯是:“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佛印知道這是挖苦自己的,但又不甘心認輸,經

過一陣思索,寫出了下聯,也交給了蘇東坡。東坡一看下聯是:“女卑為婢女又可稱奴。”連連

稱好,並說:“不但對得工整,這反戈一擊也妙極了。”

戒菸春聯

一年之計在於春,某廠青年工人決心自春節起集體戒菸,讓廠里的高人寫一副對聯。

聯曰:除惡習清神爽氣

掃煙塵益壽延年

橫披:持之以恆

當代工人對清代名聯

相傳江南一位名士遊覽成都望江樓薛濤故居時,寫了一副上聯:“望江樓下望江流,江樓千

古,江流千古。”這位名士在成才住了半年,天天苦思冥想,卻始終對不出下聯。百餘年來,到

望江樓的遊客成千上萬,但也無人能對。

一九六四年,在望江樓舉辦的一次“工農兵賽詩大會”上,一位青年工人對了個下聯:“賽

詩台上賽詩才,詩台絕世,詩才絕世。”表達了風流人物數今朝的工農兵豪邁氣概,要是不從平

仄拘論,不愧為一絕對。

連環式對聯

連環式對聯,就是每句的末一字,作為下句的頭一字,不斷接連起來,有內容,對仗工整的

對聯。這種對聯因字句多、長,作起來較費腦筋。

從前,有個地主過生日,有個富農給寫了一個加環式上聯:

壽比南山,山不老。老大人,人壽年豐,豐衣足食,食的珍餚美味,位列三台,台享榮

華寶貴,貴客早應該來,來之是理,理所當然。

有個才華出眾的貧民立即給對了個下聯:

福如東海,海闊大。大老人,人面獸心,心田不好,好一個老雜種,終久必死,死無葬

身塋地,地起未打莫來,來之後悔,悔之晚矣。

這副對聯,上聯表達了富農對地主的殷勤獻媚,下聯描述了貧農對剝削者的憎噁心情。這是

一副生動反映不同階級思想感情的連環式對聯。

改對聯

有些對聯,稍改一字,妙趣橫生。傳說有位貪官,貪婪而殘酷,搜刮人民血汗還洋洋自得,

百姓們極為憎恨。年關,貪官在家門口自帖一副對聯曰:

愛民若子

執法如山

有個聰明的百姓便在上下聯各添一句,改成為:

愛民若子,金子銀子皆吾子也。

執法如山,錢山靠山豈為山乎。

這一改,撕掉了貪官“廉明清正”的假面具,揭露了貪官污吏的猙獰面目。

有一個地主靠剝削農民的錢,讀了書,父子各買了一個“進士”的功名。夫貴妻榮,地主的

妻和兒媳也被封為夫人。年三十晚,地主在門上貼了一副對聯:

父進士,子進士,父子同進士。

妻夫人,媳夫人,妻媳皆夫人。

貧苦農民恨之入骨,夜裡在對聯上添改了幾筆,改成了:

父進土,子進土,父子同進土。

妻失夫,媳失夫,妻媳皆失夫。

天明,地主一見,氣得半死。農民卻捧腹大笑,大快人心。

問答式對聯

解放前,有人為財神廟題撰楹聯云:

只有幾文錢,你也求,他也求,給誰是好。

不作半點事,朝來拜,夜來拜,使我為難。

這一問一答,一針見血地揭露了那些幫閒階級的醜惡嘴臉。

從前,有個縣官做壽,強令百姓交壽禮,逼得百姓叫苦連天。有人便寫了一副對聯,給以辛

辣的諷刺:

大老爺做生,銀也要,錢也要,票子也要,黑紅一把抓,不分南北。

小的們該死,麥未收,谷未收,豆兒未收,青黃兩不接,送啥東西?

上聯中秋寫,下聯年關對

中秋佳節,幾個秀才圍座談笑,飲酒賞月。一個秀才偶得上聯:

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月月圓逢月半。

下聯怎對呢?他們邊吃月餅、芋頭,邊苦苦思索,待到關夜分手時,誰也也對不上。後來幾

位秀才多次聚會也沒對出。待到年關時,寫上聯的秀才對上了:

今夜年尾,明日年頭,年年年尾接年頭。

都誇他對得結構嚴謹,淺顯明快,工整自然,不愧為一巧對。

書生寫對聯

從前,有個財主,人叫他“刻薄鬼”,他對窮人非常狠毒。“刻薄鬼”新開了個酒店,想找

人寫一副對聯。他找來一個書生說:“你給我寫一副對聯,要稱讚我的酒好、醋酸、豬肥、人丁

興旺,店裡乾淨,沒有老鼠。”書生想了想,就寫了一副對聯:

養豬頭頭大老鼠只只瘟

釀酒缸缸好造醋罈壇酸

橫批:人多病少財富

“刻薄鬼”看後非常滿意。貼出後,門口來了很多人,因為沒有標點,人們故意念成:

養豬頭頭大老鼠,只只瘟。

釀酒缸缸好造醋,壇壇酸。

橫批:人多病,少財富。

“刻薄鬼”聽後氣了個半死。

諷刺貪官污吏

從前,陝西洛南有個縣官衙門口寫了一副對聯,把“路大尊”三字分別嵌入上、下聯與橫批

之中。

大道生財,財連雲漢三千丈。

尊古炮製,制死黎民幾萬人。

橫批是:路斷人稀。

又,光緒三年,黃河、長江流域遭災,餓死人民無數。當時李鴻章任宰相,翁同和任司農(

即戶部尚書),因李是安微合肥人,翁是江蘇常熟人,有人便寫了一副對聯,諷刺他們不顧人民

死活,只知自己享樂:

宰相合肥天下瘦

司農常熟世間荒

諷刺偽差徭總局

國民黨陝西差徭總局仗勢胡為,欺壓百姓,魚肉鄉民,人民深惡痛絕。春節時,有人給總局

大門外貼了一副對聯,辛辣淋漓地予以諷刺。

差徭總局,酒局肉局藥丸局,局中高局,局內老甘,局外者苦,幾時了局見昇平。

支應諸公,財公狼公饕餮公,公然辦公,公心何在?公理何存?無非假公圖私益。

橫批是:斌卡尖傀。即諷刺總局官員是一夥不文不武、不上不下、不大不小、不人不鬼的壞

東西。

于謙應對的故事

明朝清官于謙少年時候就才思敏捷。一日上學堂,母親給他梳了個雙髻,恰巧被和尚蘭古春

看見,便戲謔地說:“牛頭且喜生龍角”于謙當即回道:“狗嘴何曾長象牙。”和尚暗暗吃了一

驚。

于謙回家後對母親說:“有人罵我,明天不梳雙髻了。”第二天母親便給他梳成三個髻。誰

知又碰上了蘭古春,和尚一見又梳成了三個髻,便又戲曰:“三角如鼓架。”于謙雙立即回道:

“一禿似擂槌。”蘭古春見了先生,把于謙大大讚揚了一番,說:“此小兒乃國家棟樑也!”

有一次,于謙身穿紅衣裳騎馬過橋,正好遇見太守,太守戲出一聯曰:“紅孩兒騎馬過橋。

”于謙毫不思索,隨口應道:“赤帝子斬蛇當道。”太守大為驚異。

愛挑字眼的石先生

有位老學究石先生,平時總愛咬文嚼字,挑剔字眼。一天,他在書房內看書,忽聽貓叫,抬

頭一看,一隻花貓正站在房頂瓦上。他便說出一句上聯:“貓踩貓頭瓦”,讓學生們對下聯。有

個學猛見院內有群雞在啄花草,便靈機一動,對了個“雞啄雞冠花”。石先生聽後搖頭晃腦地品

評說“瓦應與磚相對,怎能與花草相對呢?不通!”學生們不敢怒也不敢言,只好恭聽教誨。誰

知那群雞卻“咯咯咯”地叫起來,好像在嘲笑石先生。石先生順手撿了一塊磚頭朝雞群扔去,恰

好打中了一隻,那隻雞撲楞了幾下翅膀便死了。石先生便又出了一句上聯:“細羽家禽磚後死”,

讓學生對。那個學生再不敢冒失了,便再三斟酌,逐字推敲,對了個“粗毛野獸石先生”。石先

生一聽罵道:“豈有此理!”學生不慌不忙地說:“粗對細、毛對羽、野獸對家禽、石對磚、後

對先、生對死,難道還有可挑剔的嗎?”石先生雖氣歪了鼻子,但又無法應答。

趙樹理寫婚聯

抗日戰爭時期,趙樹理在革命老根據地工作。一天,有幾位同志請他給寫副賀喜婚聯。老趙

問明一個在劇團工作,一個在醫院工作後,便揮筆寫道:

抹抹擦擦是為了治病救人

說說唱唱是為了教育民眾

真是通俗易懂,普普通通卻又形象慰貼,恰如其分。鬧房時,都稱讚老趙寫得好。

王羲之巧防“盜”聯

據傳,某年臘月,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由山東移浙江紹興。春節即臨,王羲之揮毫寫了一副

門聯:“春風春雨春色,新年新歲新景”。讓兒子貼於門口。不料剛貼出來,就讓人悄悄揭走了。

王羲之只好再寫一聯:“鶯啼北里,燕語南鄰”。他又叫兒子貼上,不料又被一位酷愛他手跡的

當地書法愛好者“盜”走。眼看要過節了,門口仍空空無字。王羲之的妻子急得很。王羲之略一

沉思,嘻笑著取過筆墨,又寫一聯。寫好後,他讓兒子將對聯攔腰剪開,各先貼上半截:“福無

雙至”,“禍不單行”。這兩紙“半聯”貼出後,果然沒有人再來揭了。初一黎明,王羲之親手

將春聯的後半截貼在下面,結果成了:“福無雙至今朝至,禍不單行昨夜行。”街鄰看了,無不

稱妙。

聞鼓巧和聯

清人吳太史,在某年的元宵節,陪某以宴飲。酒席間正遇上天陰匼匝,微雨冥濛。於是某公

出了一句上聯:

上元不見月,點幾盞燈為乾坤生色。

吳太史一時凝思不就。忽然傳來一陣鑼鼓聲,他大喜,立即對道:

驚蟄未聞雷,擊數聲鼓代天地宣威。

這真是渾然天成。妙趣無窮。

金聖歎臨刑對奇聯

金聖歎是明朝末年的人,很有學問。他曾批點過不少書籍。傳說,他有一次來到一家寺院閒

住。半夜起來想批點佛經。於是來見寺院住持。他說明來意後,老和尚說,我有個對子,你如果

對得上,我馬上說拿出佛經請你批點。當時正是半夜時分。老和尚不加思索,順口出聯:

半夜二更半

金聖歎聽了,怎么也想不來下聯,只得掃興而去。清初,金聖歎因抗糧哭廟案而判死刑。臨

刑正值中秋,忽然想起那副對聯應該是:

中秋八月中

金聖歎高興極了,趕忙要兒子去告知老和尚……

可惜的是,對聯對上了,可是金聖歎也再不能批點佛經了。

千里寄妙聯

一九三八年,徐特立同志在湖南向幾個青年店員宣傳革命。徐老那種誨人不倦的的精神、誠

懇的態度和識熱的感情,深深地打動了青年人的心弦。於是他們請徐老題詞,由於夜已深了,次

日還得起早趕路,徐老答應以後一定寫好寄來。事隔一年後,那幾個青年在一天果然接到徐老寄

來的題字,打開一看,原來是一副對聯:

有關國家書常讀

無益身心事莫為

這副對聯,充分體現了老一輩革命家在戎馬倥傯中,對青年一代的殷切關懷和期待。

覺醒者的心聲

無產階級革命家郭亮,少年時代看見工人造房卻住草棚;織女織布反穿破衣。他對這些不平

現象大為憤慨,就寫了“問問社會”的新詩。當時的自治局長認為他在倡導“邪說”。就把他叫

去訓話。郭亮來到那個局長家,見他正抽著鴉片,於是進一步明白了窮人受窮的原因就是受剝削

的結果。出了門,就買來紙筆,寫了一副對聯,貼在自治局的門上:

魚所、肉所、麻將所,所內者甜,所外者苦。

豬公、狗公、烏龜公,公道何在?公理何存?

梅蘭芳的“座右銘

我國京劇“四大名旦”之魁梅蘭芳生前常喜歡這樣一副對聯: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裝誰象誰,誰裝誰,誰就象誰。

這副對聯,不僅工整、精巧、風趣,而且充滿了藝術辯證法,它是梅蘭芳幾十年藝術生涯的

精闢總結。“不象不成戲,真象不成藝,悟得情和理,是戲又是藝。”這句戲曲諺語與上述對聯

所講的道理是一樣的。

漁璜聯話三趣

(一)

清代貴州著名詩人周漁璜(1665——1714),名起渭,號桐野,貴陽青岩人,年輕

時常在某寺挑燈苦讀,有時徹夜不眠。此處長老很喜愛他,二人相處十分融洽。一天,長老想試

他胸中才學,便以臘梅含苞未放為題出了一聯:

梅蕊未開,光棍先生白嘴。

周漁璜會心而笑,立即對道:

椒實既熟,夾殼長老黑心。

該長老聽了,哈哈大笑,從此更加敬重漁璜。

(二)

一年,周漁璜任浙江主考初到杭州。一群考生聽說他是貴州“蠻子”,認為他沒有什麼真才

實學,就將他圍住,借“歡迎”為名,故意為難他。其中一位考生高聲問道:

洞庭八百里,波濤濤,浪滾滾,宗師由何而來?

周漁璜凜然答道:

巫山十三峰,雲重重,霧靄靄,本院從天而降!

這群考生聽了頓時目瞪口呆,為他們莽撞的行為後悔不迭。

(三)

周漁璜奉旨閱兵江淮,來到江蘇鎮江。一日閒暇,便往古剎金山寺遊覽。金山寺長老聽說他

生於“蠻荒之邦”,就有點鄙夷他。這時暴雨驟至,淋打著江邊沙灘,長老故作謙遜地道:貧僧

偶爾想到一副對子的上聯,苦於不知下聯如何對,懇請大人賜教。上聯是:

雨打沙灘,沉一渚,陳一渚。

周洞察其意,指著祭壇上搖曳的燭光回道:

風吹蠟燭,流半邊,留半邊。

長老十分驚異,連聲稱讚周漁璜“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