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聯大全

“字聯”賞趣

對聯,是一種從律詩的對仗中演化而來的、富含文化古典氣息的文學形式,它是我國獨有的傳統文化之精華,是中華民族絢爛多彩的藝術獨創。古往今來,書家樂以此酬應贈答,文人好將此雅懸齋壁,當是其書文雙美、藝趣相生的魅力,令人為之鐘情而歷久不衰。對聯在講究平仄相合、音調和諧、對仗工整、前呼後應等格律以外,更講究遣詞用字的技巧。下面介紹一些對聯用字上的幾種常見的格式和技巧。

一、拆字聯:拆字聯是對聯的一種別具一格的形式。拆字,也稱析字,就是將聯中某一合體字拆成幾個獨體字,或是將漢字的字形各部分拆離開,使之成為另幾個字,並賦於各字以新的意義。

如:明代蔣燾的父親一日有朋友來訪,蔣燾端茶待客。客人知其聰敏,即指窗外雪雨,出對試他:凍雨灑窗,東兩點,西三點。此時,蔣燾的母親正在為客人切西瓜,蔣燾靈機一動,便對出下聯:切瓜分客,橫七刀,豎八刀。

上聯從文字上講,巧就巧在“凍雨”的“凍”字,是由“東”和兩點組成,“灑窗”的“灑”字是由“西”加三點組成。蔣燾對的下聯中“七”、“刀”左右橫看,合起來,是前半句的“切”字;而“分”正好是豎寫的“八”和“刀”字,上下聯對得無懈可擊,興趣盎然。

二、合字聯:與拆字聯相對。所謂合字,就是把聯中的某幾個字合成一個字,構成字面上的對偶,同時也蘊含著某種微妙的含義。

如:酷愛讀書的少年毛澤東得知同學肖三有一本《世界英雄豪傑傳》,便前往借閱。肖三便以書為題出一上聯:目旁是貴,瞶眼不會識貴人。毛澤東聽罷,從容對出下聯:門內有才,閉門豈能納才子。肖三的上聯有戲謔之意,謂毛澤東這位來自韶山沖的“土包子”讀不懂《世界英雄豪傑傳》。而毛澤東的下聯對得十分巧妙,同時也諷刺了肖三心量狹窄、目光短淺。肖三見狀,立即雙手把書捧到毛澤東的面前,並連聲致歉,從此,二人成了知心好友。

再如:佛印是蘇軾的好友,偶爾也和蘇小妹相互開個玩笑。小妹曾出聯: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聯中“人”“曾”組合成“僧”,“人”和“弗”又合成“佛”字,同時譏笑佛印人雖為和尚但難以成佛。佛引反唇相譏揮筆寫出下聯:女卑為婢女又可稱奴。把“婢”和“奴”拆開又組合,雖是嬉戲,卻對仗極工。

三、嵌字聯:嵌字,就是把有關的人名、物名或其他名字嵌入對聯中,使對聯意中有意,具有強烈的文化感和獨一性。嵌字聯,根據名字嵌入對聯中位置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格式:

例一:郭沫若曾撰寫一副把毛澤東的名字藏於聯頭的對聯:澤色繪成新世界;東風吹變舊山河。這副對聯巧妙地把中國人民在毛澤東同志領導下,推翻舊世界,建立新中國的偉大歷史功績嵌入聯內。這種把人名分嵌上下聯首字的格式,稱為鶴頂格。

例二:當年蔡鍔將軍結識小鳳仙后,便把她視作患難知己,曾贈小鳳仙這樣一副對聯:

此地之鳳毛麟角;

其人如仙露名珠。這是將鳳仙二字嵌在兩聯的中間,稱為蜂腰格。

例三:

塔內點燈,層層孔明諸格(葛)亮;

敖廣舉火,步步照(趙)雲照子龍。這是句尾各嵌一名,稱為鳳尾格。

例四:

史鑑流傳真可法;

洪恩未報反成仇(承疇)。明末忠臣史可法,堅守揚州,城破,不屈而死。又崇禎時兵部尚書洪承疇,降清苟且,朝野不齒。這是將兩個人名拆開分嵌在首尾,稱為拆嵌格。

四、隱字聯:隱字聯可分為二類:其一是有意將對聯中的某些字略掉,另一種則類似謎語,對聯是謎面,所隱的字是謎底。隱字聯往往能含蓄、巧妙地表達某種意思。如:

宋代的名士呂蒙,家境貧寒。除夕之夜,他貼在家門上的春聯寫的是:“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橫額寫的是:“南北”。在這副“缺字聯”中,上聯缺“一”,下聯缺“十”,橫額缺“東西”,暗含著缺衣(一),少食(十),沒有“東西”之意,表達了貧苦生活的心酸。

再如:日落香殘、免去凡心一點;

爐熄火盡、務把意馬牢栓。這是年青時期的于右任在一寺廟遊玩時戲作的一聯。多年後,功成名就的于右任再次登臨此廟,無意間發現當年的對聯被方丈裱好後,堂堂正正地懸掛在臥室之中,于右任當即決定用重金贖回此聯,眾人不解其意,原來於右任所作的是一副字謎聯,上聯謎底:禿;下聯謎底:驢。暗含著辱罵和尚之意,眾人聽後恍然大悟,此事也成了文壇上的一段佳話。

五、疊字聯:就是將聯中某些字疊起來使用,形成反覆重疊的藝術效果。如:

山山水水,處處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題西湖孤山

行行,行,行行且止;坐坐,坐,坐坐何妨。——題浙江奉化“休休亭”

六、缺字聯:是指“破壞”對聯的固有格式,故意在對聯中缺寫一個或幾個字,缺字聯不但更能突出主題,而且大都蘊含著某種深層次的含義,讀來也都十分有趣。如:

竊國大盜袁世凱,在攫取辛亥革命勝利果實後,做起了皇帝夢,但還沒有等到袍笏登場,就一命嗚呼了。他死後有人送了他一副輓聯,聯曰:

袁世凱千古;

中國人民萬歲。

這副對聯乍看普通平常,但細細斟酌就會發現其中蘊含著深層的含義。首先,此聯上聯5字,而下聯6字,聯中的“千古”與“萬歲”可對,而“袁世凱”三字與“中國人民”四字卻不能相對,這正是撰聯者匠心所在,意思是袁世凱對不齊(起)中國人民。其次,聯語上下聯均以仄聲字結尾,包含著“不平”之意,這正代表了當時國人對袁世凱倒行逆施的憤憤不平的心態。另外,此聯也包含著袁世凱短命,中國人民長存的含義。總之,這副對聯構思奇特,形式新穎,可謂巧妙別致。

當然,對聯中在用字方面遠不止這幾種格式,此外諸如:數字聯、頂字聯(頂針聯)、同旁聯、同韻聯及諧音聯等等。“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這正是我國古代文人墨客對待賦詩作文嚴肅態度的寫照,他們在遣詞造句、遊戲文字的同時,也張顯出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精湛的文學功底。每當我們為寫一篇作文而搜腸刮肚、絞盡腦汁,每當面對著自己乏味、乾癟的“白開水似的文章”而苦惱時,那么,古代文人墨客對待賦詩作文的態度及其折射出精神又會給你怎樣的啟示呢?